分享

游黄檗山万福寺

 苍松xujp 2021-07-30

在我印象中,著名的佛教寺院大都选择在著名风景区建造,原来美好的风景区有了这些寺塔而更加美丽幽雅,也可以说,佛教建筑丰富了中国的风景线。福建黄檗(bò)万福寺也不例外,这里周边环绕着12座山峰。


“黄檗祖庭、临济祖源”——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的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2016年11月27日,福清市举行了“曹德旺先生全额捐款重兴黄檗山万福禅寺奠基仪式”,曹总捐款2.5亿元重修黄檗山万福寺,黄檗寺重建正式启动。4年过去了,应该是黄檗重光。

来到黄檗山万福寺风景区,沿枝钟路往寺里走。这座寺庙在改革开放初期由著名侨领陈子兴先生捐建,这是当年的灵塔。


在寺院前蓄水成湖,前有照背有靠,需要营造这样的格局。湖边立有一石,上书“放生池”。


黄檗寺的入口,先叫它迎宾门吧,应当是从山形水系的角度考虑,这是外山门。

外山门上有一竖匾,上书“黄檗山”,落款“隐元”。隐元(1592年-1673年),俗姓林,名隆琦,福建省福清市人。出家于黄檗山万福寺并主持该寺17年,大振临济宗风、中兴黄檗道场,对闽浙佛教之兴盛贡献甚巨。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应邀率30位知名僧俗赴日本开创京都黄檗山万福寺,对中日文化之交流亦深具影响。


寺名由赵朴初先生题写。


山门殿内,唯有一块巨石碑立于其中。石碑这么大,想必是先置石碑,后盖山门的。


巨石上的文字,应当也是名寺得以重建的源动力之一。


石碑的另一面是万历皇帝的旨意,为寺院御赐大藏经。

凡事皆有因。清顺治九年(1652),日本长崎华僧所建的兴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各位护法,多次度海联名邀请隐元东渡弘扬佛法。1654年5月隐元率领徒众30人南行,7月5日抵达日本长崎。抵日后,得到天皇和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将军的优待,在京都宇治赐地建立寺庙。新寺建成后,隐元不忘故山,命名黄檗山万福寺,并创立一新宗派,与日本原有的临济、曹洞并立,称为黄檗宗。

因此,我们的大首长在2015年5月23日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说,“我在福建省工作时,就知道17世纪中国名僧隐元大师东渡日本的故事。在日本期间,隐元大师不仅传播了佛学经义,还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对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来日本黄檗宗僧侣就称福建的祖寺为“古黄檗”,称京都的新寺为“新黄檗”。日本黄檗山的建筑规模、丛林制度和宗教仪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的形式,今犹保存300年前隐元时代的规模。其最初十几代的住持,多由中国渡日的僧侣担任。清中叶后,中日黄檗山僧侣的往来濒于停滞。

成语“当头棒喝”典故即出自于此。“一喝起风云”,感兴趣的话可以百度“当头棒喝”这个成语的来源。


内山门。

内山门前立有一巨石碑,上刻“黄檗山断际祖师传心法要”。好几千字,未仔细去看。唐朝宰相裴休曾集并序,信息量很大的。




这是世纪之交,日本信众山罔容治捐赠的铜锣,两个小和尚似乎象征着大哥和小弟。


走进内山门,正对的是天王殿。


东侧是“传心”。


西侧是“尘出”,你懂得。

寺院布局采用五重殿格局,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位于中轴线上,其两边依次有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药师殿、往生殿,禅堂、斋堂、方丈楼、僧寮等。整个寺院内的佛菩萨像、护法神像、祖师像均为纯铜铸造,使得殿堂犹显庄严肃穆。此为大雄宝殿。

重建的万福寺整体采用唐时建筑风格,凸显祖庭之恢弘庄严;各殿堂之间又由回廊相连,整体呈现出一种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之美。

 

看了这些建筑,才知道曹总这位著名企业家的用心良苦!他于寺庙建设,有千年大计的想法,要真正用工匠精神,严格按照古建操作规程去做。我们联想到千年前保存下来的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想到大同的华严寺、善化寺,正定的隆兴寺,包括福州的华林寺,保存千年的建筑给我们以震撼。

 

曹总做事绝对的一丝不苟,他要求建成精品工程,瓦片用什么样的、佛像用什么材质,都是谋定而后动。如今寺庙还没上漆,要等木材中的树胶自然挥发,大约需要四五年时间,其实时间的等待也是工序的要求。这样建出来的寺院一定是建筑一流、细节一流、品位一流。

寺庙全堂采用纯木结构,其木料均为印尼菠萝格,纯木色的色调亦显现出一种历史沉淀的古典内涵。外行就看个热闹吧,只想引用一个成语——真材实料。


边走边看,对万福寺的历史也就了解到一些:
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惠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


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希运后来在洪州高安(今宜丰县)鹫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山名为黄檗山。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

宋时临济宗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福建黄檗山住持,达10年之久。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寺毁于战乱中。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寮舍等大小30余处。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



1957年春,虽经多方努力,仅于唐代故址修建法堂、方丈室两座,供僧众栖止,寺院全貌难以恢复。1966年,寺更濒于荒废。

1979年,日本黄檗宗各寺以宗议会议长吉井鸠峰为团长,组成“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来到福州黄檗山万福寺拜塔礼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其后,“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又多次组团来华访问。1983年,他们在黄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地”碑以作纪念。






在黄檗山万福寺,印象最深的殿堂就是这座观音殿。


“无刹不现身”,应该是说菩萨无处不在的意思吧。

观世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观音像两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为龙女,童子即善财童子。



大殿两侧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他能化现33种身相,是一种对“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对大士慈航普度的伟大精神信仰和希翼。“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有感必应,所求如愿,一切顺道。


寺内沿各殿两侧,均建有回廊。


回廊墙上,黄檗寺历史的文字记载非常丰富,历任高僧的经典传奇都用石雕形式来展现。


彩色影雕:黄檗山万福寺全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隐元从东渡到溘然圆寂,20年间,历尽艰辛挫折,竭力弘扬古黄檗宗古风,巩固了与各阶层的联系,促进了新黄檗在日本的发展,备受日本朝野的推崇。


黄檗宗寺院在日本已发展到500多座,信徒众多。具有鲜明的汉传佛教文化风格的黄檗禅已深深扎根在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和纽带。隐元为推动和促进中日本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檗逢盛世,万福焕新姿。千秋古刹,黄檗参天,竖穷三际,横遍十方,360余年的坚守终于迎来了欲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华丽转身。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曹德旺先生,不忍祖庭沉寂于尘世,慨舍巨资修缮伽蓝,这是佛教界的盛事,更是福清人民的大喜事、大善事。

(2020年12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