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日本宇治黄檗宗万福寺

 板桥胡同37号 2021-06-29

图片

图片

在日本京都宇治有一座低调而神奇的寺院。这座寺院地处宇治川北侧不远,与著名的平等院南北相望却鲜有人造访。走进这座寺院极易产生时空错乱之感,无论是建筑、佛像还是法器都与日本常见的佛寺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整个人仿佛处在中国江南的某处古刹中。这座寺院就是宇治黄檗山万福寺。

图片

图1:黄檗山万福寺

黄檗山万福寺是日本黄檗宗的大本山。是日本近世以前的佛教各派中最晚开宗的黄檗宗的中心寺院,由明末僧人隐元隆琦创立。隐元隆琦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于福州。29岁入佛门,46岁成为故乡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福清的这座万福寺与宇治万福寺其实有着很深的联系。

图片

图2:隐元隆琦纸本着色像

喜多元规绘(万福寺藏)

邀请隐元赴日的是长崎兴福寺僧人逸然性融。逸然起初邀请隐元弟子前往,不幸的是弟子死于海难,隐元最终被说服于日本承应三年(1654年)率领30名弟子来到日本。此时已是清朝初年,隐元63岁。

图片

图3:德川家纲像

传狩野安信绘

万治元年(1658年),隐元前往江户,谒见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家纲也皈依隐元。万治三年(1660年),幕府将位于山城国宇治近卫家的领地给予了隐元,并为他建造了新的寺院,即万福寺。隐元因此留在了日本,没有再回国。

在日期间,隐元和尚编辑了被称为受戒入门书的《弘戒法仪》,并发行了有关黄檗宗仪礼和规则的《黄檗清规》,推动了日本禅宗的再度兴盛,被称为日本禅宗的中兴之祖。德行兼备的隐元和尚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图片

图4:万福寺古绘图

万福寺的营造得到了将军和诸大名的援助。大约在宽文元年(1661年)开工,延宝七年(1679年)基本完成。今日所见万福寺依旧保留当年面貌。寺院有一条主中轴线,沿中轴线依次建有总门、三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在轴线两侧还布置有大量别院,规模不小。

图片

图5:万福寺布局图

万福寺的宣传页上称其为日本最大的中国式寺院,并非没有道理。寺院中以大雄宝殿为主的众多殿宇都带有显著的中国明清建筑风格。下面一起来看看这座寺院。

图片

重要文化财

宽文元年(1661年)建立

元禄六年(1693年)重建

总门是万福寺的第一道门,与山门在中轴线上略有偏差。总门使用中国风格的牌楼式,屋根层面中间高,两边低,也被称为汉门。匾额“第一义”为高泉和尚所书。

图片

图6:总门-1

图片

图7:总门-2

图片

重要文化

延宝六年(1678年)建立

三门即山门。三间三户,重层楼门造。左右有裳阶、山廊,有楼梯可登临二层。正脊中央有宝珠。正面二层有额写“黄檗山”,正面一层悬匾写“万福寺”三字,为隐元书。山门前立禁牌石,上书“不许荤酒入山门”。这些都是日本寺院中不常见的。山门的圆柱上使用了鼓型的柱础,这也是中国风的特征。在万福寺内大多数建筑使用方柱,用圆柱的建筑除了三门之外,只有天王殿、通玄门、舍利殿和寿藏。

图片

图8:三门(表)

图片

图9:三门(里)

图片

图10:三门(远景)

图片

图11:万福寺三字

匾额、对联是万佛寺的一大特色,也是黄檗宗寺院的特色。在其它宗派的寺院里恐怕很难看到这么中国的景象。万福寺内有44面匾额、56对对联,如今众多被日本政府定为重要文化财。比较有名的有:

隐元所书的

“ 一喝起风云,祥光增法喜 ”

第二代住持木庵所书的

“ 气岸乾坤大,心雄日月辉 ”

上面两位住持均是中国人,万福寺有非常多中国住持。

图片

重要文化

宽文八年(1668年)建立

单檐歇山顶的天王殿是寺院极特殊的建筑。因为日本寺院大多沿袭早期伽蓝布局,进入山门后即是正殿。万佛寺增设天王殿显然是隐元依照当时习惯安排建造的。天王殿内部安置大肚弥勒像,背后为韦驮天,这些布置与国内所见同时代寺院几无二致。

图片

图12:天王殿

图片

图13:天王殿前廊

图片

图14:天王殿前廊及内部四天王

图片

图15:大肚弥勒菩萨

木造

造于1663年,像高110.3cm

图片

图16:大肚弥勒侧面

弥勒像据说是来自福建的范道生(1635-1670)的作品。范道生1660年受当时长崎福济寺住持的邀请来塑造佛像,后又被隐元请来为万福寺造像,包括弥勒在内,天王、韦驮、大雄宝殿内的十八罗汉像乃至后来隐元的寿像等都出自他的手笔。

图片

图17:天王殿内部全景

图片

图18:韦驮天-1

木造

造于1704年,像高200cm

图片

图19:韦驮天-2

图片

图20:韦驮天-3

天王殿内唯有四角的天王像风格略显异样,虽然着装有显著的明清特征,但面部刻画则来自于日本传统的天王形象。猜测该组造像应是江户时代日本工匠的作品。

图片

图21:持国天

图片

图22:增长天

图片

图23:多闻天

图片

图24:广目天

图片

图25:广目天-2

图片

重要文化

宽文八年(1668年)建立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建筑,是寺院最大的一座建筑。这里请注意,是大雄宝殿,而非金堂或本堂。在黄檗宗中,供奉释加牟尼的殿宇均用大雄宝殿称呼。这座大雄宝殿是日本唯一使用柚木的历史性建筑物。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与弟子像、十八罗汉像等。大殿左右两侧是圆窗。匾额“大雄宝殿”为隐元书。“万德尊”为木庵书。

图片

图26:大雄宝殿

图片

图27:大雄宝殿前廊及天井

大雄宝殿前廊上部天井呈弯曲状,日本称“蛇腹天井”,又称“黄檗天井”。除大殿外,法堂、开山堂等主要建筑均沿用此设计。

图片

图28:大雄宝殿内部全景

图片

图29:大雄宝殿内部

在中国的寺院中,倘若行至大雄殿前,势必是一片香烟缭绕。不过这里却完全没有那种景象。走到大殿入口处,竟然还是看到了个香炉。

图片

图30:万德尊匾

图片

图31:大雄宝殿主尊

释加牟尼坐像

宽文九年(1669年)造

木造,像高250cm

迦叶尊者立像和阿难尊者立像

延宝二年(1674年)造立

木造,像高208cm

图片

图32:释加牟尼佛

图片

图33:十八罗汉像-1

宽文三年(1663年)造立

木造

像高各130.0cm左右

图片

图34:十八罗汉像-2

图片

重要文化

宽文二年(1662年)建立

法堂内部只放着须弥坛。须弥坛上的额“法堂”是隐元的书法。外面的匾额“狮子吼”是费隐通容书。“狮吼”指的是释迦牟尼的说法,比喻百兽之王狮子一旦咆哮,百兽都会跟随。

图片

图35:法堂-1

图片

图36:法堂-2

图片

图37:法堂勾栏

图片

重要文化

宽文八年(1668年)建立

斋堂为单檐歇山顶,瓦葺。堂内供奉紧那罗立像。有高脚饭台和坐椅,是万福寺僧众的食堂。斋堂外有一盛饭的生饭台,上面放着施舍给鬼界众生的饭。联、额“禅悦堂”均为木庵书。

图片

图38:斋堂

斋堂前悬挂着一种叫“鱼梆”的巨大木制鱼。也叫开版、开梆、鱼鼓、饭梆子等。它是以敲击来告知饮食、法事等日常活动、仪式时间的法器。据说,现在悬挂着的开梆是第三代,第二代被收藏了起来,第一代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云版”是早饭、午饭及上早课时敲打的东西,为青铜制。

图片

图39:斋堂前廊的鱼梆

鱼目圆睁,口含圆珠,这个鱼梆被称为万福寺的“名物”。这样的鱼梆源于中国,然而今天中国的寺院中,这样的物件已经不好找了。鱼梆上据说有字,当时在寺院中竟没注意,从网上找来:

“ 谨白大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各宜觉醒,慎勿放逸。”

图片

图40:与开梆相对的云版

图片

重要文化

延宝三年(1675年)建立

开山堂供奉着万福寺开山的隐元禅师像,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额“开山堂”是木庵书。每月1日及15日由山内的僧人进行祝圣,3日举行开山忌。4月3日,邀请来自他山的僧人举行祥忌。

图片

图41:开山堂外的通玄门

图片

图42:开山堂

图片

图43:开山堂前廊及勾栏

法堂和开山堂正面均有勾栏,开山堂前勾栏为卍字造。此类图像可见于法隆寺等南都寺院,后逐渐弃用。江户时代初期重新通过黄檗宗传入日本。

综上,万福寺建筑群的建筑特征虽部分细节仍带有日本传统佛寺做法,但主体层面明代特征鲜明,为日本同时期或更早时期寺院所不多见。从建筑留存角度看,万福寺的主要殿宇均建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末,后世未经大规模破坏,保存较好。

宇治万佛寺与大陆佛教联系紧密。早在唐代,在福清黄檗山出家的希运禅师一路求法来到江西宜丰,将当地鹫峰改名黄檗山,并在此修行传法。

图片

图44:今日复建的宜丰黄檗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