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每一次经历,就是你走过的每一步,没有白走的,只有不用心的

 郜永华 2021-07-30

一、不要轻视你的每一份工作

晚上与客服部门的小姑娘一起在公司食堂吃饭,在吃饭的间隙我问她,你感觉工作有成就感吗?她说,有啊,比如在解决客人问题的时候,尤其是那种售后中很难缠的客户被我搞定了,就特别开心。我有问,如果是售前呢?她没说有太多的成就感,就说只是简单的回复问题即可。其实小姑娘没做错,只是有时候我可能会想的比较多,比如我定位中的客服,不是简单的回复客户询问,还包括推销、解惑、催单等等,如果再深层次的去思考,其实客服本身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以我做运营偶尔也兼客服的经验来看,客服是最能锻炼观察力的一个职业,因为总是跟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当一个人开口说话,你就能快速的判断客户是什么样的人,心里在想什么,而你还要快速的帮她处理问题,在观察的时候,又能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这比那些报名去学心理学要有用的多,关键是一线实战,比光听理论要强太多。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工作中也是如此。不要轻视你的每一份工作,每一份都有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关键是自身的领悟力和学习的意愿,这个很重要。你的每一次经历,就是你走过的每一步,没有白走的,只有不用心的。

从整体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能读懂人心和人性的人,最后混的都不会太差,正如刘墉当年写的一本书《我不是教你诈》,我也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你不害人但不代表别人不想害你,当你拥有了解读人心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化解一些你所能觉察到的风险,毕竟,你是活在人群中。也就像古时候的走在荒野上的路人,宁愿露宿坟地也不去寺庙,那是因为死人比活人更能带来安全。所谓读懂人心和理解人性也是一样的道理。

二、运营与店铺的SKU

运营们的痛在于,为什么采购成本总是那么高?为什么采购回来的产品品类总是那么少?当然,还有一些现象是,为什么美工总是理解不了他的心思,为什么上面的Boss总是不支持他的运营思路?

总之,运营们总有一堆为什么?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有着同理心的运营,他可能就不这么看了。当一个人看别人的毛病越来越多,那绝对不是别人病了,要清楚的意识到,是自己病了,至少我这么看。

通常而言,我们在店铺的sku数量上,基本要求是在25款以内,这事我在局部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为什么25款,因为这个数据关系到产品的功能分配。而且,在提到功能分配的时候,往往会非常清晰的划分所谓的:流量款、日销款、利润款和活动款等4大类型,但是,请注意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又很常规的打法,作为运营还可以再想的多一些,公司经营求的是什么,一个是规模,一个是利润,只要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你完全就拥有了操作的空间。

我举两个例子:a、做加法——天猫里面那些卖书的店铺,经营的非常好的书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并不销售畅销书,过期的书刊杂志可能是最多的。这样的店铺在商品定价上非常便宜,但是你发现没,它根本不包邮,必须买多少元才进行包邮,作为一个读书的人,顾客也乐意店铺里面逛,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时候,顾客的需求是,要有尽可能多书籍供顾客挑选,事实上,这家店铺也做到了,结果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一来促进了单品的销量,二来还提升了客单价。事实上,这样的书店并不会亏本,还有非常丰厚的利润,这是第一个例子;b、做减法,做爆款——那些全店甚至只有不到10个产品的店铺,非常单一,就只卖很少的产品,而且是同一类产品,但店铺里面也是个个爆款的状态,也赚得盘满钵满。

从经营的角度而言,这既是选品策略还是经营策略。走了两个极端,一个非常多,琳琅满目的产品,一个非常少,甚至连挑选的余地都没有,就是这样的店铺都能比那种按照传统操作的店铺盈利能力更强。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满心佩服人家。

我不是说你做的不对,只是有时候我们想得太少,能动发挥的太少,我们总是想着靠别人,靠着美工靠着公司靠着采购部门,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自己。就像我在本篇的第一段中所言,如果你有能动性,有学习力和领悟力还有执行力,你完全做的比你现在更好,本质而言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尽力的工作态度。还是那句话,没有白走的路,只有不用心的人。

三、国庆节后的那些数据,来自于20年前

如果没有记错的情况下,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黄金周所爆发出来的消费力,也是在上一次经济危机中被逼出来的。我查阅了一下资料,确切时间是在1999年,但往前一年,是1998年。1998年我还是学生一枚,还不是个社会人,我连手机都没有,我读高中一年级。到了2008年,我已经是工作了5年的人,那会,我依然对经济危机这个词没有太大感觉,只是隐约的觉得那一年不太好过,因为我身边的很多公司在裁人,老范跟我说,现在要的是稳定,不要轻易去跳,有份工作就差不多了,但也是那一年,我发现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谈论着创业,比如开个淘宝店什么的,那会上网的大部分店主,其实是企业,至少在义乌这个小城是这样。

话题继续拉到黄金周。我不记得出口、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但是在之前的1998年,我们的出口份额并不太大,这个国家在努力的向前,投资和消费也还谈不上,只是隐约觉得,可能是一种尝试,因为我那会还小,还看不懂上面的人做这件事的目的。而在2008那一年的次贷危机中,国家发行了4万亿,用以刺激经济增长,我们的出口仍然受到影响。但今天我们回头看那当时的4万亿,这个国家催生了高铁,这是我们现在在那一次危机中享受回来的。而这一次的所谓的经济危机,而是人为因素,这是别人发起你不得不还手的事件。但从总体上而言,随着时间,对中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毕竟,我们的出口经过这么多年有意识的分散,对出口的影响有,但已经没有那么大,投资还在继续,一如既往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消费则是本轮拉动力最大的。一个黄金周的数据就是1.57万亿,这个数据如果放在20年,是没法想象的。

这几天有两个同事问了我同一个问题,他们说:你觉得房价会跌吗?我没明确回复,但我后来想到一句话是:你对这个国家有信心吗?你对未来生活有信心吗?我会觉得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放大一点,国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民的信心,你有信心,国家才有希望。再过一个10年,你回头看今天你所有的决策,投资,你会发现,你无法想象。有些改变是点滴而伟大的,只是身处其中的你,暂时没有觉察,放在一个大的时间点上,可能就会不一样。

我记得有句话说:时间站在我们这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均如此。但需要有眼光和格局,从一开始就想好计划好,知道你会走向哪里?有句话说是,今天流的的泪是曾经脑子进的水,是一个道理,也贴合我的标题——你的每一次经历,就是你走过的每一步,没有白走的路,只有不用心的人。此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