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弢:译诗和注诗

 芸斋窗下 2021-07-30

唐 弢

我读过袭小龙同志翻译的托·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包括《荒原》),最近又读到他译的《意象派诗选》(彼德·琼斯编),我觉得译诗难,译意象派或者艾略特的诗更难。小龙同志尽找难的事情做,值得佩服。

我不仅觉得译诗难,甚至认为有些诗是根本无法翻译的。三十年代我对艾略特的诗一度入迷,当时就怀疑这些诗能够翻译。但读新诗社一九三七年出版,由叶公超作序、赵萝蕤译出的《荒原》,却比较满意。这回知道小龙同志将删去的部分也补译了,所以千方百计想找《四个四重奏》来读。从译笔说,各有千秋。看来两书很不相似,相似的一点是:他们都对诗作了注,许多注。注诗弥补了译诗的不足。可是译者裘小龙说:“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注释可能是完全多余的。”真的,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完全同意袭小龙同志的这个意见。

《意象派诗选》不仅有许多注,而且有许多类似题解的《附记》,译者为了要系统地介绍这一流派,着实花了一些功夫,如果说“多余”,《附记》比注释更加多余了。译者自承“多余”而仍旧留着它们,我同意“多余”而仍旧觉得好,觉得译者着实花了一些功夫,那就证明事实确是需要,并不“多余”。

全国解放前,有一次,诗人卞之琳告诉我,他将《维多利亚女王传》原稿交给一家书店,注释占了正文的一半。编辑觉得累赘,将注释全部删去,留下光脱脱的正文排印出版,气得他几个晚上不能睡觉。我至今还记得诗人当时那种愤愤然的无法平静的神情。

目前,出版物的质量正在两极分化——同时出现了好的和坏的,差距很大,好的真是好,坏的又实在坏。一方面有不少经过思索,认真地写、译、注,甚至可望跻身于经典地位的书籍;另一方面又充斥着东剽西窃,粗制滥造,完全是欺世盗名的所谓学术著作。诗难译,注诗足以协助译诗,使读者理解,从这点出发,我推重《意象派诗选》的做法。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八日

《意象派诗选》〔英〕彼德,琼斯编,袭小龙译,漓江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八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