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236】学习感悟:考试脑科学(图:北京路朝霞)

 新文艺 2021-07-30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学习感悟 

《考试脑科学》,作者是一个我不愿意提及的国家的博士,念在“知识无国界”的份上,学习了解了相关内容。说实在的,有些内容通过其它渠道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学习了解过一些,只是没系统地学、没整理成自己的东西而已。

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学过教育学的应该都记得,根据这个遗忘曲线,建议学习后至少要进行4次复习,才能形成长期记忆复习时间间隔1次,学习后的第2天2次,1习后的1周第3次第2次复习后的2周;第4次,第3次复习后的1个月。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经过4次复习,基本上能把大部分内容形成长期记忆;另一方面,经过4次复习,也差不多到考试时间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建议对学习内容要有好奇心,要始终保持兴趣。有兴趣、为了兴趣去做,肯定更轻松,做的效果也会更好,并且不累、不烦;如果为了某种目的,如考试、获得别人的认可等,达到目的后兴趣就会锐减甚至消失,达不到目的必须会郁闷,如果出现困难的话,也可能导致改变目标而放弃努力。学习的东西越多,可能对外界的事物越有兴趣。一个常常抱怨“真无聊”的人,往往是在告诉别人“我很无知!”

人有时候会很懒,不想动弹。据说这种“情绪”是由大脑中的“伏隔核”控制的。要使“伏隔核”发挥作用,不是等来的,而要靠“开始做”去刺激。越是等,可能越懒;开始做,就能刺激“伏隔核”发挥作用,越来越有兴趣,慢慢地就会坚持做完。所以,遇到事不能光想,要积极地去做,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影响记忆的因素,情绪波动。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可以通过想象等构建画面形象,让自己以某种情绪置身其中。

饥饿时、来回走动、低温等,都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歪打正着,有些办法小时候都用过,原来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如在树林中来回走动背单词等。

犹太人认为,是好好睡觉。他们认为,睡觉前适记忆,因为大脑是不休息的,当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也会一直在整理信息。有试验证明,刚学习过一些内容之后,马上就考的成绩不如睡了一觉之后的成绩。

睡不着时,别焦虑,焦虑是继续给大脑输入信息、输入情绪,只需闭眼静静躺着,不输入任何新内容,让大脑慢慢地整理、“消化”固有的信息即可。

能力是可以互相迁移的。正面的例子是:有些人,干这个比较突出,干别的照样优秀。反而的例子:孩子为什么偏科?我的理解,是孩子没有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好的科目,可能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短时记忆,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能力。

关于记忆的金字塔结构:最下面的一层是方法记忆,中间一层是知识记忆,最上面地一层是经验记忆。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是用头脑记住的记忆,而方法记忆则可以说是用身体记住的记忆。我的理解是最底层的是“本能记忆”,即3岁前的那些“记忆”,都是通过学习,差不多都形成了人的“本能”,想忘都忘不掉,比如微笑、走路、说话等,但是对“”记忆却很模糊。

孩子学习的时候可不可以有背景音乐?快乐开心,利于学习,所以建议听听扎特的音乐,能让人变聪明。莫扎特效应音乐能够通过令人愉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协调人的左脑和右脑,这正是产生该效应的关键所在。静不利于记,学习。但是,我认为还是应该注意背景音乐的内容、音量,同时,学习的时候最好还是集中注意力!

考试张怎么办?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多考(反复练习),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写下来,让自己把身子坐直。

要看到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慢慢转化成能力之后才能见效。

坚持,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能看到希望!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