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苏|一个吃货的美食哲学

 绿衣5k33zxxu1e 2021-07-31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回顾自己的吃货历史,也是很漫长的。

最早对自己吃货的记忆始于发糕。话说当年才半岁的我,为了保护自己的一个发糕不被保姆的孩子抢走,硬是从椅子上摔下,手插进木炭火盆里烧伤,保姆吓得几天不敢把我抱回家给妈妈看。直到妈妈带话,她才抱我回家,进门就给妈妈跪下。妈妈方寸大乱,还以为我会从此残疾。幸好得一个民间偏方,硬是把手治好了,如今只是手掌边缘还有浅浅的疤痕。后来大一点了,为了能在放学后去买一个发糕吃,我跟在妈妈身后大声哭喊。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得逞的,但也有侥幸得吃的时候,吃在嘴里,那是分外香甜。

后来,我家所在的小镇有了一家冰糕厂。夏天来临时,为了吃一个冰棍,经常拿出死缠烂打的哀求模式找妈妈,偶尔妈妈不胜其烦或是心里一软,我就可以吃到了。

有一次,好不容易得到五分钱,飞奔去买冰棍,可惜已经卖光,下一批冰棍还要等很久。卖冰棍的小伙子就把自己吸了几口的冰棍糊弄我。我不想要,但是又受不了冰棍的诱惑,于是只好接过来。可是,冰棍已经快化了,我拿过来的时候用力大了一点,冰棍就啪的一声掉地上了,手里只剩一根小棒。我哇地一声哭着回去找妈妈。妈妈得知经过,非常生气,领着我找到卖冰棍的,帮我重新拿到一个新的冰棍。脸上还挂着泪水,可是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吸起冰棍来。

后来,小食品越来越丰富,出现了泡泡糖。那就很贵了,要12分钱才能买到一块。我没有钱,因为妈妈没有给我们零花钱的习惯。可我的好朋友很有钱,因为她的爷爷经常会给她一元两元。我好想也有一个这样的爷爷啊。于是,我跟她关系可好了,天天在一起。她买了泡泡糖,就会分一半给我。其实那个泡泡糖好甜,甜得发腻,我都是把嚼出来的糖水吐掉。等它不甜了,我再学着同学的样子吐泡泡。

跟着父母迁居到大一点的城市后,各种小卖部也更多了,好吃的零食也多起来。这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读书了,姐姐们时不常地会给我五毛一块的,还有找妈妈要钱也容易多了,就开始自己挑选起了零食。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吃甘草杏,软软糯糯的杏肉酸甜可口。后来终于有了了书上看到的巧克力,最开始是五毛钱一大块。买一块,我可以香甜半天。妈妈常跟姐姐们嘲笑我,说我哪家店里卖什么,如数家珍。

早上有的时候不想在家吃早餐,就会找妈妈要两毛钱,去楼下买一个红糖锅盔。我去得早,冬天的早晨,天还没有亮,我站在火炉旁,等着胖胖的阿姨捅开炉膛,把火烧旺,然后揉面,做饼。每次胖阿姨都会笑眯眯地夸奖我爱学习,早早就去学校了,然后特意给我切大一点的面团,再包进多多的红糖馅,两面烤得黄黄的,焦香扑鼻。迫不及待地拿过来,趁热咬一口,褐色的红糖就流出来了,味道真是好极了。

从小就是这样对美食孜孜不倦地追求,一路猛吃下来,终于成就了自己的资深吃货之名。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怎能只是简单地吃这么简单呢?我还充分从文学书籍中吸取营养。小时候看连环画,对于故事情节记得不牢,但是书上画的食物的图片,一定是看得馋虫拱动。说起来都好笑,我最喜欢喝鸡汤,源自于小时候看到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狼捉了一只鸡,炖好了去请狐狸,狐狸却偷偷来把鸡偷吃了,只给狼剩了一锅汤。画面上的鸡汤香味飘着,从此让我再也没有忘记过。至于看小说,更是经常被里面对某样食物的制作方法的描写所吸引,认真阅读,细细揣摩,然后学以致用。想当初叠面就是这样学会的。

小时候在家里有妈妈做饭,哪里会给我实战的机会,我只能悄悄揉个面团烤一烤,或是把妈妈煮的红薯切成丝烤红薯干,自己做的,怎么都好吃。最喜欢妈妈出门在外,终于可以自己给自己做饭,竟然会激动得睡不着觉,提前就开始筹划着给自己做几菜几汤。甚至按照自己的创意,给爸爸做一碗大杂烩,反正爸爸什么都吃得香。上大学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给自己做饭了。买个酒精炉、煤油炉,给自己炒个包菜、煮碗方便面,按照自己的心意加作料,香气飘得满寝室。寝室联欢吃火锅的时候,我也主动请缨炒底料,各种作料一通乱加,没有章法,反正穷大学生们也不挑剔。

有了自己的家以后,我终于可以在厨房发挥自己的创意了。从小就喜欢在厨房看妈妈做饭的我,当然已经把妈妈做饭的步骤看熟了。依样画葫芦,还是像样,但就是免不了手忙脚乱,做个菜,厨房就像打了一仗,到处是各种碗盆,菜渣、油渍,要是做个面食,那更是到处一片白。当时的做饭等级,只能是一个班长。

最开始做饭,就是把各种香料堆砌在一道菜里,靠着各种调料的帮助,做出一道还算好吃的菜来。但这样的菜实在没有特色,每种食材都是一个方法,吃来都是一种味道,吃多了,就没有人想吃了。可我还不觉得,仍然热衷地做着大碗的菜,拼命劝着大家多吃几口。同时又研究着面食的做法,当然也是一开始就从做馒头开始,好不好吃的,一做一大堆,每天早上一人发一个营养不良的馒头,还安慰大家,就是没有发好,反正没有毒。

如此一般过了好多年,渐渐地开始有所选择了。我开始研究起每一味食材的特点,琢磨怎么做才能发挥食材自身的优点。从此突然发现农药、激素、膨大剂等的泛滥,食材的安全性成了重中之重。最开始是在哪里发现了好的东西,想方设法也要买回家。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后,开始在网上加了各种卖土菜、土鸡、土猪等的群,遍寻稍微安全一点的食材。当然,这样买来的食材,价格也不会太便宜。每次拿到这些好东西,马上就会想到一个成语暴殄天物,我的厨艺就决定了这些食材的命运。

于是,我开始小心翼翼地对待手里的食材,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食物,有的是别人费心采挖的,有的是有追求的现代农民用传统方法饲养或种植的,这些东西都传递着这些人的信念和执着。他们把这些东西交到我的手里,就想它们获得一个好的归宿,所以,我就必须慎重。我越来越像一个元帅,在厨房的瓶瓶罐罐中指挥若定,更加关注火候、温度、比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每一道菜,都是静心思考,不急不躁做出来的。如今我做完饭的厨房,整洁干净,哪怕是做的面食,也是清爽干净,到处显示着我的镇定从容。

现在,我已经摒弃了太多的香料、调味品,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每一道菜,都简简单单,但是比例调和,与众不同。这些菜,都打上了我的烙印,它们是属于我的温度、香气、味道。就像杀到最后的棋盘,寥寥几颗棋子,却是最见功力的时候。

厨房,只有方寸之地,却是一个独特的大天地。在这里,五行阴阳,天地人我,苦辣酸甜,都调和进了一粥一饭。我把厨房当做修行悟道的场所,我参悟到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大道至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