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个人IP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决定一个人水平高低的因素,绝对不是其年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这些标签,而是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与思考密度。

先说点“题外话”。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你是不是总是有这样的感慨?

尤其是在这个被普遍认为快速变化的时代,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世界似乎越来越难以捉摸了。

怎么办?

追风口、跟时尚、引潮流?

热热闹闹、熙熙攘攘之后总是一片荒芜。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以前用以形容几十年变迁的这段话,被缩短至几年之内。

那么,在“概念就是生产力”的时代,究竟该怎么做?

我们最需要的,是直击本质的思考。

首先,不要被很多炒作的新概念忽悠了,比如知识付费。

所谓知识付费,被炒得热火朝天,根本就不是新概念。

你只是把原来看报纸、杂志的钱,花在了这些“知识产品”上。

把原来请教人所需要花费的饭钱、酒钱,直接用来买对方的时间了。

这些模式只不过是新时代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培训机构”、“咨询机构”而已。

当然确实有不同:由于互联网,头部IP的价值被几何级放大。

那么,反过来想一想。

大家都知道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新消费、新未来。”

去年年底左右,Amazon推出了无人店铺Amazon Go。

未来将在全美开设2000家以上实体零售店,拿着走就行。

用到的是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深度学习、Just Walk Out技术能自动监测商品从货架上取下或放回,并在虚拟购物车中进行追踪,在消费者完成购物时,直接离开商店即可。

为什么在电商这么火爆的时候,还需要提出这样的新零售新消费呢?

想一个很小的场景就能明白:当你突然口渴的时候,你会想到在电商平台购买一瓶水吗?

不会,你会到门口小店,直接买一瓶。

是的,在这个时候,门口小店还是最为便捷的。

人们需要的是买得爽买得快,而不仅是买得到。

所以,无论是Amazon Go还是阿里的新零售,都是看透了概念之后的布局。

不过,我们也不能把未来看轻了。

因为,同样是门口小店,却不再是以前的小店了。

互联网,则不仅是技术、模式,更是一种思维。

技术改革推动了模式改革,从而推动了观点改革。

所以,互联网技术引发了互联网模式,这是一种技术产业化,而后推动了互联网思维,这是一种产业组织化。

尤其要记得:概念总是一直往前求新,产业中的应用却有待加强。

这里面是有时间差的。

很多传统机构对互联网的态度,还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 

另外,要学会反过来想。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说过,“与其问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不如问十年之后什么是不变的。

其背后,还是直击本质的思考,和一套优化的思维体系。


说了那么多,究竟该如何打造个人IP呢?

同样的。

首先,你需要有一套认知系统,也就是学习价值观和方法论。

碎片化媒体的时代,不是你关注了多少微信号,看了多少文章就意味着掌握了多少知识,有时还恰恰相反,当你没办法有效甄别并及时内化为自己的见识的时候大量信息对你造成的反而是干扰。

大数据时代,最关键的能力不是数据采集能力,而是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学习的本质也是不断采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进而内化为功力。 

观点源于立场、方案基于人群、思辨胜于执行。

决定一个人水平高低的因素,绝对不是其年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这些标签,而是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与思考密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知识的内化呢?

这需要需要三种能力:

1、结构化(思考角度)庖丁解牛、条分缕析;

2、本质化(思考深度)大道至简、深入浅出;

3、高频化(思考密度)快速内化、构建认知。

比别人更快地完成进化,就比别人有竞争力。

有时候,快就是一种壁垒。

个人IP打造“六部曲”是:构建价值观系统,构建认知系统,构建知识图谱,梳理个人定位,设计传播体系,习惯成就理想。

常见的个人IP的商业模式:

1、写文章/制作音频、视频,在《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打包出售,挣栏目收入的分成。

2、图书出版,挣稿费。

3、培训/讲课,挣培训费;

4、咨询,挣咨询费;

5、依托IP声誉构建资源网络,将资源变现,基础一点的就是办大会、做访谈、办游学,挣广告费和服务费,高级一点的就是做投资,或者参与投资,挣管理费与投资回报;

6、依托IP声誉积累,创业,把资源导入到项目当中,推动项目更好地成长,不在乎知识变现,更在乎项目发展,换取的是企业成长增值的收益。


毫无疑问,“超级IP”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大部分时候,我们所定义的“IP”,就是一种人格化的品牌。

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当产业基础设施日趋成熟之际,优质的内容将愈发重要。

共享经济的时代,是指将剩余资源、闲置资源,这些所有的资源和需求放到数字化平台来进行重新调配。

这就改变了产业链。

比如,一般的产业链,是“原材料商-生产商-品牌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而共享经济时代则将这个链条从用户开始,到零售商平台,到分销商……一层层变化,变成N个企业用同样的平台:原材料商变成原材料采购平台,生产商变成云工厂,品牌商变成设计师孵化平台,而零售和分销环节则被不断压缩。

企业IP打造的几个层次:人格、价值主张、价值观-故事、内容-形象、人物、网红-知识产权。

企业品牌要想进化为“超级IP”,就必须采用一定IP赋能的方法。

IP赋能企业方法有五种,包括植入营销、品牌授权、文化导入、人格附体、IP生态。

无论是个人IP打造还是企业IP打造,结构化的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

其核心就是,围绕个人成长和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与坐标体系,找到自己现在在哪里,找到坐标体系,并且以终为始地执行。

▼ 不要再逃避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