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舞步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原子常新、舞步依旧,永远记得昨天的跳法。

看过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人,一定会对里面所描述的“未来”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在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

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生长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

我们还可以想到更多的例子。

比如说,很久以后,用物理学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能源。

生产食物纯粹是化学的事情——利用原子本身具有的能量,用一定的方式把原子组合起来。

这样,人类就可以利用废物来生产粮食,由于物质守恒,所谓的粮食问题也不复存在了。

比如说,当我们找到控制遗传的办法后,严肃的社会问题就会出现。

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技术来控制物种的繁衍,发挥的作用到底是好是坏。

比如说,当我们寻找到快乐或者其他情绪的生理学基础,或者寻找一个人雄心勃勃的机制,并且能够控制人的心理,那又会使用。

这样,最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是圆满还是覆灭?

在这个时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远比人类的心智要快,同时带来了不少道德难题。

这不是科学的问题,而是人类对自身了解程度的问题。

通过不断拓展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科学在不断改变着人类的世界观。

比如,人类认识到我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个事实也就几百年而已。

现在受过教育的人们大多数知道,我们,无论是人类还是各种动植物,无论岩石还是海水,乃至外星球的某一种物质,所有这一切,都是原子构成的。

在浩瀚的时空大背景下,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一系列奇妙的生物进化的结果。

经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也只是生物进化进程的一部分。

这些在现代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实,其本质却是科学赋予人的世界观中最了不起的一点,也就是一种普适性。

不止是关于原子的认知,还有一个典型的世界观变化就是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观的转变。

这一切,都是科学带来的新视野。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从此变得不同。


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这个过程。

在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到了一个阶段,智慧生物出现了。

不仅是人类,还包括各种动物,他们可以从嬉戏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但在这个阶段,每个动物只能从自身的经历里学到东西。

然后,它们又逐渐进化,某些动物的学习能力变得更强,不但可以很快从自己经历中学到东西,还能从别的途径学习,比如观察别的动物的经历(镜像神经元什么的),或者别的动物给它亲身示范。

但依然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经验传承没有效率,学到经验的动物可能在它能够把经验传授给其他动物之前就死掉了。

如何让学习效率超越遗忘或者远远高于生命周期。

也许,就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学习效率提高到了这样的程度:某个动物学会了一些事,紧接着马上传给了另一个动物。

它们传授知识的速度超过了遗忘的速度,所以种群的知识就累积起来了。

一个种群就拥有了自己种群的记忆,思想缓慢地累积起来,当然,里面不仅是正确的实用的东西,还混杂这大量形形色色的偏见和千奇百怪的信仰。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对啊这就是现在的人类社会。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科学到底是什么。

也许在他们心里,科学是一些权威的机构,是一篇篇繁杂难懂的论文,甚至人们可能会以为它是那个神神秘秘的“科学教”或者科学主义。

最真实的一个情况是:人们觉得科学于己无关——这真的好可惜。

其实,科学本身,根本就不是那些机构或者论文。

相反,它是一种存疑的状态,是一种反抗的姿态。

人们经常说,科学说什么什么,科学说该怎么做,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科学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告诉你该怎么做的,是经验,或者某些科学结论。

科学本身,是一种挑战,是因为人类经验中总是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科学就是要质疑专家,要清醒专家也可能是错的,要重新验证事情的真相。

不想盲目相信学到的东西(注意是“盲目相信”,不是不相信,别走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科学。

正是因为这样的存疑和不确定,科学才推动人类走到了今天。

我们看到的世界,才会变得不一样。


比如,我们会知道,树木生长的原料主要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树木燃烧的时候,它们又被释放到空气中。

这些常识让我们看到的森林不再只是表面的样子。

再比如一些好玩的,有一些科学常识之后,你看到一篇论文中的一句话“老鼠大脑里的放射磷每两个星期减少一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意味着,老鼠的脑子里面的磷已经不是两个星期之前的磷了。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脑子里的原子会被全部更换,原先的原子已经不存在了!

这是很违反直觉的结论。

但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我们得出了这个事实。

这会引发什么样的思考和感受呢?

你要知道,虽然脑子中的原子已经不是之前的原子了,但我们依然会记得一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想法。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拥有的猜测是:区别其他人和我的重要器官,不是器官本身,而是一种组合规则,或者说,就像是一种舞步。

原子来到我们的脑子里,跳一支舞,然后走人——原子常新、舞步依旧,永远记得昨天的跳法。

看到这里,你心里会不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会不会对这样的发现和想象叹为观止。

是的,这就是科学带给我们的,它给予人类洞察的能力。

真正享受过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的人是幸运的。

科学会赋予我们更丰富的想象力。

那些恣肆汪洋的想法,要远比诗人和梦想家所描述的更加不可思议和瑰丽多彩。

因为,自然的想象力,远超过人类。

从此,你再也不会感觉到真正的无聊。

比如当你在海边看到翻滚的海浪,你也许会独自一人“发呆”。

你会想到,那不断涌来的浪花是由无数分子堆积成的,每个分子却只管傻乎乎地忙自己的事,那亿万独立的个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白浪。

年复一年,生灵万物出现之前,惊涛便如此拍击着海岸。

所为何人,又所为哪般?在这个没有任何生命可取悦的死寂的星球上。

大海深处,分子重复一样的排列,直到生成复杂的新组合。它们复制着自身,然后,崭新的一幕上演。

日益增长的规模和复杂性,生物、原子团、DNA、蛋白质,舞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世界。

跳出海洋摇篮,走上干燥的大地。天地之间有了一个它,有知觉的一团原子,充满好奇的一团物质。

站在海边,奇迹在惊异中出现,我,在一个原子的宇宙中,不过是宇宙的一个原子。

当然,这些过程是一种想象和猜测,但正是科学的一步步质疑、观察、验证,才让我们的想象,越来越逼近事实。

▼ 不要再逃避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