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大的迷宫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昨天我们讲了随机网络和六度分隔现象,这让人感觉良好,似乎在小世界里找到所需要的东西是很容易的。

随机网络是说:如果我们随机形成社会链接,最终会形成一个非常民主的社会,所有人都差不多,很少有人会偏离常态——非常善于交际或极度不合群。我们最终得到的网络有着非常平均的结构:均值就是常态。

六度分隔是说:平均来说,社会网络中任意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最多只需经过六步即可建立相互联系。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的说法有很强的误导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操作起来你就会发现,社会网络就像迷宫。

和我们相隔六个或者十九个链接的不仅是我们要找的人或文档,而是所有的人或文档。

六度实际上是一个上限。

任意两个人之间,存在大量长短不一的路径,而我们则根本不知道到达目标对象的最短路径。

就如同迷失在巨大的迷宫中,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走廊和门。即便我们有指南针,并且知道出口在北方,找到出口也是非常低效并且耗时的。

例如,如果你想找人将你介绍给美国总统,你可能会尝试联系那些认识总统的人。你最有可能找的人是参议员或众议员。

由于大多数人并不认识参议员,我们可能会尝试找一些认识参议员并愿意介绍我们认识参议员的人,最终将我们介绍给总统。这中间至少要经过三次介绍。

此时,你可能想不到,在前几天的一次晚宴上,坐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就是总统的同学。实际上,你和总统之间仅相隔两度。

六度分隔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人类乐于进行社会交际的结果。同时,六度分隔还得益于人类发明创造的能力,譬如,跨越数千里的远距离通信技术。

我们逐渐习惯的地球村,对人类而言是新事物。大多数人们的祖先和他们祖国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人们移居他乡后,一些社会链接就会中断,很难再重新连上。

这样的状况在20世纪发生了改变。邮政系统、电话以及航空系统消除了通信壁垒,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

如今,定居他国的人可以继续和祖国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我们能够而且也确实在保持联系。

“小世界”是所有网络的普遍性质。间隔小既不是人类社会的神话,也不是万维网独有的特征。

实际上,大多数网络都具有这样的性质。这源于网络的结构:仅仅需要经过很少的链接便能到达大量的网页或人。

并且,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交际和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不相干。

我们和完全陌生的人拥有共同的熟人,这一现象一再表明,我们和地球另一边的某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能比和隔壁邻居的社会关系还要近。

大家可能听说过弱关系这个词。实际上,无论是找工作、获取消息、开餐馆,还是传播新潮流,弱关系在我们和外部世界互通消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弱关系,是我们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然而,聚团现象无处不在,它已经从社会的独特性质迅速提升为复杂网络的普遍性质。

“小世界”网络是一类特殊的复杂网络结构,在这种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彼此并不相连,但节点之间经过少数几步就可到达。

聚团性是指在网络中,同一个顶点的邻点之间有更大的概率有边连接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密友之间往往也是朋友。

在《弱关系的优势》中,格兰诺维特提出了一个乍听起来很荒谬的观点:无论是找工作、获取消息、开餐馆,还是传播新潮流,弱社会关系比我们所珍视的强社会关系更重要。

他指出,每个普通人周围的社会网络结构(他称之为Ego,即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圈)相差无几。

社会圈里有一些关系亲密的朋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相互之间也有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稠密的社会结构。同时,社会圈中还有一些关系一般的熟人,这些人一般互不相识。

不过,这些熟人各自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同样形成一个稠密的社会结构,只是这个社会结构没有出现在前面的社会圈里。

格兰诺维特的观点背后,有一幅与随机宇宙迥然不同的社会图景。在他眼中,社会结构是一个个高度连接的簇,或者一个个紧密联系的朋友圈,圈子里的人都相互认识。

少量的外部链接将这些圈子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使其不至于与世隔绝,也就是说,世界的联系并不是随机以致趋向平均的。

在格兰诺维特描述的社会中,我们的密友相互之间往往也是朋友。这样一个聚团化社会的背后,社会网络由一些完全相连的小朋友圈组成,朋友圈内部的关系是强关系。

而弱关系则将朋友圈里的人和他们的熟人连接起来,这些熟人也有着自己的朋友圈。无论是散布谣言,还是找工作,弱关系在很多社会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外,弱关系在我们和外部世界互通消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密友往往帮不上忙。因为他们和我们处在同一个圈子里,他们接触的信息和我们一样。

为了获取新信息,我们必须使用弱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对管理岗位的工人而言,在获得职位信息时,通过弱关系获得信息的可能性要大于通过强关系获得信息的可能性。

弱关系,或熟人关系,是我们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这些人和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活动,因此,我们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取到从密友处无法获得的信息。

随机网络中没有朋友圈,因为我们和其他节点之间的链接是完全随机的,可以通俗地这么理解:在随机宇宙中,我的两个密友相互认识的可能性,与某个澳大利亚鞋匠和某个非洲部落酋长是好朋友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但是很明显,我们的社会看上去并不是这样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好朋友也分别认识对方的朋友,因为他们经常参加相同的聚会,出入相同的酒吧,观看相同的电影。

实际情况是,我们都是某个节点簇的一部分,同一个节点簇里的人相互认识。因此,我的两个好朋友必然也相互认识。

人类天生具有形成派系或团体的渴望,因为这能带来熟识、安全和亲密的感觉。

在选择朋友时,我们更倾向于选择身边的人。

这个简单的模型告诉我们,六度分隔源于这样一个事实:有些人的朋友和亲戚不是他们的左邻右舍。这些远距离的链接,让世界上相距遥远的人之间有了捷径。

大型网络的链接不再需要是完全随机的,便能展现出小世界特性,只要有少数几个随机链接就足够了。

这就是:小世界,大网络。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