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高参88 2021-07-31

本篇要目:

*************************************

921.沙日特莫图庙

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

922.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清至民国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923.八棱观塔

辽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

924.白塔峪塔

辽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

925.班吉塔

辽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

926.东平房塔

辽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

927.东塔山塔

辽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928.广胜寺塔

辽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929.黄花滩塔

辽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

930.金塔

辽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

************************************

921.沙日特莫图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沙日特莫图庙,始建于明代初期,在清代及民国历经兴废,经历抗战,大经堂和明王殿及四座佛塔被拆。改革开放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落实,该庙在嘉木扬·图布丹大师和僧团努力下,1986年恢复佛事活动,1992年复建了菩提塔,1998年维修甘珠尔殿、天王殿,2000年扩建苏格庆大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菩提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沙日特莫图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2.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通道南街东侧。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兰)礼拜场所。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重修。1923年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后,便成为现在的规模。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清真大寺坐东向西,中间为朱红色正门。门上楣有“清真寺”匾额及“国泰”、“民安”四个字。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清真大寺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各有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圣殿,除圣殿外还有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存碑六面,其中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清真大寺殿内壁上图有经文。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最引人注日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可以把城郊山川物景一一收入眼底。它孤标耸峭,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3年,楼高33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大殿内可容五百多人聚礼。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呼和浩特清真大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3.八棱观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八棱观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西约45公里,大平房镇八棱观村塔营子北山上。南临大凌河,与辽代建州城址(辽代建州早期在大凌河南岸,后迁移至北岸今黄花滩处)隔河相望。为大平房镇三座辽塔之一。八棱观塔塔身八面的布局一致。中间为一尊高大的坐佛贯穿整层塔面。塔身上水平砌砖隔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左右两侧各立有一名协侍菩萨。上部分两侧分别为灵塔和飞天。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该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节,上、下两节每面设三龛,浮雕蟠龙、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态各异,中节为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胁侍、仙童蹈云等。各层密檐均有砖雕斗拱,风格独具,形式特异。塔身佛像为半圆雕,以塔基仰莲层为依托,砌出远远探出塔面之外的须弥座莲台及佛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八棱观塔造型与艺术雕刻别具一格,塔体结构精巧,以斗栱承托塔檐,但逐层斗栱结构不一,属辽塔中的精品。在二十世纪初,该塔保存还相对较为完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日本人关野贞、竹岛卓一曾在1934出版的《辽金时代的建筑及其佛像》一书的下册中收录此塔照片。近年该塔经过修缮,除部分佛头缺失外,已基本恢复原貌。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八棱观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4.白塔峪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白塔峪塔,俗称八角玲珑塔,亦称九龙烟塔,是兴城古代八景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九龙山南的山丘上。该塔原名为“空通山悟寄院舍利塔”,属于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始建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八年,即公元1092年。该辽代砖塔,造型独特,结构精巧。现在在塔周围复建寺院叫“中天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该塔塔高43米,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须弥座的转角处有砖雕天王力士作承托状,塔身八角各嵌有石刻倚柱,刻八大灵塔塔名。塔身各立面正中砌有佛龛,龛门圆形呈,上雕有卷草花纹,内置佛雕像。左右侧各立一胁侍,与龛顶等高。各龛上部雕有佛名,佛下座雕三像、三马、三只孔雀、三只金翅鸟。佛像与鸟兽雕工精美。佛龛上左右各有五个小佛,坐云朵之上,其上皆有宝盖。其它四面为砖碑,每碑刻有佛语一句。皆阴刻,文字端正,雄浑有力。碑两侧各立一比丘僧,上部雕宝盖、飞天。二层塔身为素面,上面有叠涩砌起的塔檐,檐上铺成瓦垅。三层以上逐层内收成锥体。在塔下中央12米深处有由17块青砂岩碑砌成的地宫一座。地宫为八角石藏,中间容空五尺。地宫石碑上刻有造塔记、八大灵塔塔名、偈语、陀罗尼造塔功德经,九圣八明王、一百二十贤圣、五佛七佛名号。其中八大灵塔塔名、偈语与塔身所刻相同。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现塔基残损较严重,塔基下部形制已经模糊难以辨识,根据对现场残状痕迹以及与其他辽塔样式类型进行比较,可以大致推断出塔基原状应自下而上分为塔台、大须弥座、大莲台、小须弥座、小莲台五段。塔台为素平无雕饰,须弥座内的壸门、蜀柱上有精美的砖雕,须弥座转角处有雕刻精美的力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四个正方位塔身壁上雕有佛龛,龛内各雕佛像一尊,在龛的上部雕有佛名:南面为“宝生如来”,西面为“无量寿佛”,北面为“不空如来”,东面为“阿閦如来”;此四佛,为密宗金刚顶部四方佛(如再加上位于塔心室内的正中者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为金刚五佛)。南方宝生如来,金刚界五佛之一,又称南方福德聚宝生佛。在密宗里,宝生如来主要是修法、观想的佛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修行的妙德与福聚之德。宝生如来以摩尼福德聚功德,成满一切众生所愿,更予以三界法王的灌顶,使圆满自他平等的胜义,所以被摄入五部中的宝部,转众生的第七识为如来智慧,主五智中的平等性智。兴城白塔峪塔的宝生如来,左手作拳当胸,结金刚拳印,右手原残损,具体手印不清。下坐须弥生灵莲花座,为宝部马座,序罗字轮中种子变化为马座。灌顶法王灌顶吉祥,犹如马具有智慧的妙用、尊贵吉祥,因此以马为座。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在四隅面,塔身改佛龛为砖碑,碑上刻有文字,西南刻有“诸行无常”,西北刻有“是生灭法”,东北刻有“生灭无已”,东南碑上刻有“寂灭为乐”,皆作阴刻,文字端正,雄厚有力。“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无已,寂灭为乐”。这四句偈,是佛教小乘解脱道的妙理。据说,佛在因地时,听闻前两句之后,为了得到完整的四句。宁愿舍弃生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白塔峪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5.班吉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班吉塔位于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盘古山脚下,南距小凌河0.5公里。西北距西鸽子洞山1.5公里,西北距锦朝公路4.5公里,东南距锦州市区50余公里。班吉塔的石塔是完整的,塔身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被涂成白色;厚重的底座共有八面,但只有朝南的一面雕有金色座佛一尊,眉目清晰,动作优美;在这尊座佛面前,还摆有大小香炉两个,从其外表分析,大香炉显然是现代作品,而那个不起眼的小香炉却是过去朝代的物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第二层塔身也呈八面,每面都有雕刻,有佛像,也有莲花等其他图案,其间还有圆形雕刻,面积有铜镜那么大,可并没有铜镜的痕迹,再往上看还有3层逐层缩小的莲花座,每层之间更有密檐相隔,倒属第二层的塔身供有整整一圈金色的小佛,看上去很新;最顶层的小莲花座内有莲蓬,花心很美。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班吉塔由须弥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高11.25米、周长14米。塔身每面宽1.44米,转角设八角形倚柱,现存各面下部各置雕砖直棂窗一樘,以上为砖枋倚柱,自此收分加大。在砖枋之上正中部嵌阴刻雕砖一块,其上砖砌阑额、普拍枋。普拍枋上每面出两跳五铺作偷心造斗栱三朵。撩檐榑上出塔檐,其上置平座。再上每面制出单抄四铺作斗栱三朵,其上饰仰莲两层。自此塔身呈圆台体,上面布满佛龛,其顶部出现明显束腰,再上恢复八角形,用叠涩砌法制出塔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班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6.东平房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东平房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东平房村东北约1公里,小塔沟的山坡上,为大平房镇三座辽塔之一,属辽代兴中府(今朝阳)建州境内佛塔。该塔为密檐式六角九级砖塔,高20米。据考证,在我国现存的辽塔中,六角形佛塔仅有1/5。而且该塔的砖雕极为精美。以高2.1米的须弥座为例,其束腰下枭雕刻有莲瓣蝴蝶纹。束腰内每面砌有三个壶门,门内雕刻有佛像、罗汉、伎乐人物等图案,束腰各角还雕刻一角神。这些砖雕造型优美,逼真大气,通灵端庄。其形制与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东平房塔为砖筑,平面六角形,塔基座每边边长约在4米左右,空心九级,密檐式砖塔,维修前,修缮前残高19.35米,残存八级。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基座下部由于风雨侵蚀早年残损,上部为塔座须弥座束腰保存较为完整,每面以版柱隔成三个壶门,内雕菩萨像及伎乐人,交角部位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置两层莲台,中间隔以额枋,额枋雕法轮、金刚杵等法器。塔身六面,南面中间设券门,通往塔心室,两侧雕胁侍菩萨,菩萨上置宝盖、飞天。北面设假门,门两侧有金刚守护。其它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四面中央雕坐佛一尊,两侧置胁侍菩萨,上饰宝盖、飞天。转角倚柱呈半个八角形。倚柱上承普拍枋,普拍枋上饰砖雕斗拱,转角两朵,补间两朵,单抄四铺作,再上为九层檐及塔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塔身六面,每面边长3.21米,南面中间设券门,通往塔心室,两侧雕胁侍菩萨,券门上方置一大宝盖,宝盖两侧、菩萨上方置飞天。券门宽0.9米,高2米,进深1.85米,券门内为塔心室,塔心室亦为六角形,边长1米,通高3.3米,在其直砌到2.25米时,叠涩砖收顶,共叠涩七层砖,顶部以两块砖盖住顶孔。一九三九年,日本人关野贞、竹岛卓一到东平房塔调查时,曾记载在券顶的封顶砖部位有不明构件残片留存,竹岛卓一推测可能是早年吊天盖的残留。在塔心室券门的券楣上,雕刻着兽面纹,两侧辅以唐草纹,除券门通向塔外外,塔心室其余五面墙壁最底层刷有一层白灰灰浆,并绘有壁画,壁画早已模糊不清,在底层壁画之上,近代抹上一层草拌黄泥涂层,极大地破坏了原来的壁画。在叠涩收顶塔心室顶部,仍能隐隐看到红彩和绿彩的唐草纹图样。竹岛卓一在《辽金时代的建筑及其佛像》一书中解说词中,曾介绍,在塔心室室内两侧的内壁上有彩绘神将图案,神将身后饰有背光、火焰纹等装饰,在神将的上面写有墨书:“正隆二年四月十二日”字样,以下还有部分文字,但已无法辨识。有学者据此推测该塔或为金代正隆二年所修,而非普遍认为的辽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东平房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7.东塔山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东平房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东平房村东北约1公里,小塔沟的山坡上,为大平房镇三座辽塔之一,属辽代兴中府(今朝阳)建州境内佛塔。该塔为密檐式六角九级砖塔,高20米。据考证,在我国现存的辽塔中,六角形佛塔仅有1/5。而且该塔的砖雕极为精美。以高2.1米的须弥座为例,其束腰下枭雕刻有莲瓣蝴蝶纹。束腰内每面砌有三个壶门,门内雕刻有佛像、罗汉、伎乐人物等图案,束腰各角还雕刻一角神。这些砖雕造型优美,逼真大气,通灵端庄。其形制与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东平房塔为砖筑,平面六角形,塔基座每边边长约在4米左右,空心九级,密檐式砖塔,维修前,修缮前残高19.35米,残存八级。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基座下部由于风雨侵蚀早年残损,上部为塔座须弥座束腰保存较为完整,每面以版柱隔成三个壶门,内雕菩萨像及伎乐人,交角部位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置两层莲台,中间隔以额枋,额枋雕法轮、金刚杵等法器。塔身六面,南面中间设券门,通往塔心室,两侧雕胁侍菩萨,菩萨上置宝盖、飞天。北面设假门,门两侧有金刚守护。其它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四面中央雕坐佛一尊,两侧置胁侍菩萨,上饰宝盖、飞天。转角倚柱呈半个八角形。倚柱上承普拍枋,普拍枋上饰砖雕斗拱,转角两朵,补间两朵,单抄四铺作,再上为九层檐及塔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塔身六面,每面边长3.21米,南面中间设券门,通往塔心室,两侧雕胁侍菩萨,券门上方置一大宝盖,宝盖两侧、菩萨上方置飞天。券门宽0.9米,高2米,进深1.85米,券门内为塔心室,塔心室亦为六角形,边长1米,通高3.3米,在其直砌到2.25米时,叠涩砖收顶,共叠涩七层砖,顶部以两块砖盖住顶孔。一九三九年,日本人关野贞、竹岛卓一到东平房塔调查时,曾记载在券顶的封顶砖部位有不明构件残片留存,竹岛卓一推测可能是早年吊天盖的残留。在塔心室券门的券楣上,雕刻着兽面纹,两侧辅以唐草纹,除券门通向塔外外,塔心室其余五面墙壁最底层刷有一层白灰灰浆,并绘有壁画,壁画早已模糊不清,在底层壁画之上,近代抹上一层草拌黄泥涂层,极大地破坏了原来的壁画。在叠涩收顶塔心室顶部,仍能隐隐看到红彩和绿彩的唐草纹图样。竹岛卓一在《辽金时代的建筑及其佛像》一书中解说词中,曾介绍,在塔心室室内两侧的内壁上有彩绘神将图案,神将身后饰有背光、火焰纹等装饰,在神将的上面写有墨书:“正隆二年四月十二日”字样,以下还有部分文字,但已无法辨识。有学者据此推测该塔或为金代正隆二年所修,而非普遍认为的辽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东塔山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8.广胜寺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广胜寺塔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内,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1020年),是北方诸多辽塔始建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塔的建筑形式为八角形实心密檐式,十三层,高约42.5米,塔台正八角形,每边6米,高2.9米,原来形式已不可辩,现用白灰平抹加固为平削式。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塔座为须弥式,八角形各边相等,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束腰比较宽大。中间有灰砖伎乐天浮雕,高约50厘米,雕刻精美细腻,有的舞姿、有的手执乐器吹笛吹箫、有的打羯鼓等。上枭每面各浮雕一撑足狮兽屈身昂首,下踏束腰,上顶上枋和地伏(即莲座)。在每个角上雕有一姿态威武披甲戴盔的力士,手执兵刃,一下枋和下枭浮雕有云草纹。上枋和地伏合于一起,作仰莲式承托塔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塔身建在地伏莲座上,八面都有浮雕。就正南一面在西角柱中间有一拱式龛门,里面有一尊菩萨,坐在莲座上,手作捏决样,头戴宝冠,两旁各有一名协侍,身披袈裟,头顶宝冠,垂手站立,头上均有砖雕宝盖,后有背光,精美细腻、体态轻盈,其它各面姿态虽不近相同,但大同小异,如座佛的手式不一,有的下垂,有的合掌等。整个塔檐共有十三层,运用叠涩出檐法,两檐之间有排列整齐的三面铜镜,部分脱落,每个檐角上都有垂脊;角椽上有砖刻套兽,套在木质的角梁头上,由下向上尚存八层塔檐,与塔的刹座和项轮、宝瓶等已经无存了。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广胜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9.黄花滩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黄花滩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为大平房镇三座辽塔之一。该塔为辽代砖塔,为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高约32米,属辽代兴中府建州境内佛塔,塔山下现存辽代建州城址。黄花滩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塔山南坡下即为辽代建州城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此塔为辽代建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高约32米。塔基上有束腰两层,第一层束腰内每面各有一个壸门,门内砖雕一只卧蟾,如今已无。束腰上为须弥座。第二层束腰每面各有佛龛两个,内砖雕坐佛一尊,束腰上为砖雕须弥座。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塔身八面,其中七面浮雕站立佛像,佛像身着红袍,双手置于胸前,或合十,或抱拳,手势不一,赤脚踏莲珠,头顶部浮雕华盖,每一尊佛像旁边均刻有砖雕人名。塔身东南面设券门,内置木门(今不存),门洞内彩绘佛像和罗汉像,门顶部砖雕华盖及飞天。塔身顶部砌斗栱两层,承托塔檐,檐逐层内收。塔身各角原有风铎,塔顶原有刹杆与火珠,皆不存。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黄花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30.金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金塔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析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山腰上。塔北原有塔寺,名为“金塔大禅宝林寺”,又称金塔寺,《海城县志》略有载述。这卒寺院原来规模较大,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寺内有万历年间的碑刻两甬,记载了其修建经过。金塔为实心八角密檐的砖结构,13级、地面高度13.5米,迭涩内收的塔基是用18层青雕刻技艺致,可谓独具匠心。塔座设计的美观大方,两层须弥座,每边长4.1米。第二层须弥座上施两层重瓣莲以承塔身。各面均雕乐伎、舞蹈人物、半身狮子。人物姿态优美,动物神态生动。八个角有砖砌圆柱。每面有一拱龛,龛内雕有坐佛一尊,神情端庄,两旁立胁侍。胁待人物栩栩如生,披戴璎珞,脚踏莲花。龛顶上雕有小宝盖,龛门上方雕有四垂大宝盖、盖上是飞天,飞天形体秀美,体态轻盈活泼,各种图案布局合理,构思和谐。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13级塔檐变化较大,第一层檐下有斗拱。金塔饱阅人间沧桑,经多年风吹雨打,遭剥蚀较严重,上顶颓破,塔刹不存。金塔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毁,现已荡然无存。根据金塔的整体形制,技艺手法及塔座人像的契丹装束等特征,该塔被认定为辽代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2013年3月,金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