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邑祠厝 古韵流芳

 lstangg 2021-07-31

潮邑祠厝 古韵流芳

——潮汕地区陆氏祠堂调研纪行

(本会讯):五月十四日,应广东省潮汕地区陆氏宗亲联谊总会、潮州市陆秀夫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广东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陆上堂带领秘书处部分成员赴潮汕地区展开陆氏祠堂文化建设调研活动。

初夏潮邑,已感暑气逼人。胜在滨海之地,从南海吹来的海风给这片千年古邑送来清爽。

当天黄昏时分,我们一行三人到达高铁潮汕站。

前来接送的宗亲早已等候多时,老远向我们打招呼,并帮忙将行李搬上了车。

回到市区,迎接我们的是潮汕地区陆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潮州陆秀夫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陆坤宏宗亲带领的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一众宗亲兄弟。

一、情长话多  共叙宗谊

兄弟间难得见次面,自然话语多起来。在利用晚餐前的机会,我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谈到潮汕地区陆氏宗亲联谊会和陆秀夫研究会的工作情况时,坤宏会长就目前潮汕地区陆氏家族人口分布情况,每年的祭祖安排,家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等作了具体介绍。

在谈到祠堂方面,坤宏会长强调,在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潮阳、揭阳、汕头等市分布着很多年代久远的家祠祖庙,每年都要举办春秋祭祖活动。目前,潮汕地区的陆家祠堂基本保存完好,而且,近几年有些在外致富的宗亲热心家族事务,乐意捐钱捐物兴修宗祠、祖坟、办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造福乡梓。

在提到去年遭人破坏的英山陆秀夫陵园修复情况时,坤宏会长也做了详尽介绍。目前,整个陵园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而且在整个园区安装了监控录像设备,并将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做好重点保护措施。同时在园区牌坊附近修建了陆秀夫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化中心大楼,工程建筑面积达到50平米,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

吃完晚餐,我们似乎还没聊够,坤宏会长又亲自开车带我们参观他的厂区和办公室。随后,送我们回到下榻的宾馆。在首次接触和交谈中,我对坤宏会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他在人生事业与热心宗族事务工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与魄力、无私与真诚深表敬意!

二、潮邑陆家祠  英风流芳远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我们在陆鹏飞常务副会长等宗亲的带领下,驱车到了湘桥区磷溪镇仙河村。


磷溪镇仙河村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村庄,全村七八千人口全是陆姓人家,在潮汕地区是最大一个陆姓村庄。全村有八座祠堂,其中最为古老的一座“陆氏宗祠”,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久居潮汕地区的陆氏,大都为宋末左丞相陆秀夫公后裔,其宗祠也都是供奉着秀夫公及其子嗣支脉先祖。如仙河村的“陆氏宗祠”、东岭村的“陆氏家庙”等就供奉着秀夫公的雕塑神像或画像,堂内悬挂着“奉先堂”、“忠贞”等题匾,包括各种堂联在内,无不昭示民族英雄忠胆气节,英风长流的浩然气息。

除此之外,祖祠的中堂上还悬挂着一个大牌匾,上书“江东之派”四字,铭记衍出河南旧族,告示其子嗣不忘“祖之根源”。陆族在潮邑地区以秀夫公为开祖而供奉,但在很多宗祠都有自己的分堂号,如:“奉先堂”、“继隐堂”、“我吉堂”、”永思堂“等等,说明秀夫公嗣下分支众多,宗枝奕叶繁盛。

三、名门世家风  文化重传承

在仙河村参观完陆氏宗祠后,在鹏飞等众宗亲带领下,参观了仙河村颐养庭文化活动中心。颐养庭大楼为三层建筑,一楼为老年活动中心,二楼和三楼是“潮州市陆秀夫历史文化研究会”、“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办公和活动场地。整座大楼建筑面积约500平米,是由热心宗亲捐助300万兴建起来的,于去年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刚踏入一楼大厅,环顾四周,整个场景文化气氛相当浓郁,正面墙上挂着秀夫公画像,以及族训家规等宣传挂画。在一楼音乐厅,音乐十八般武艺一应俱全。这天上午,刚好有几位曲艺爱好者在练习曲艺。

应我们要求,这几位年逾七旬的宗亲欣然操起乐器,为我们弹奏了一曲潮州音乐。从几位长者气定神闲弹奏出欢快流畅、悠扬绕梁的乐韵,就足以晓得其表演功夫之娴熟足以媲美专业乐队。

在二楼接待室,我们和鹏飞副会长、国才秘书长等两会班子负责人就“两会”的事务工作情况、应英德陆氏宗亲嘱托寻找潮州古地名“程乡县”寻根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接近中午时分,我们告别热情的宗亲,赶赴英山陆秀夫陵园参观。

四、英山襄盛举  陆文张会期

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英山陆秀夫陵园。

坤宏会长等其他宗亲也陆续赶到。

我们参观了正在兴建的陆秀夫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化中心新址,现场察看了去年遭人毁坏的陵园修复情况。从整体上看,被毁的部分已经修复了原貌。

在陵园临时办公室,我们相遇了几位“稀客”。据坤宏会长的介绍,他们都是文天祥的后裔,来自潮州凤凰镇。早前,在得知我们一行人到达陆秀夫陵园的消息后,由文泽青书记、文潮国会长带领几位文氏宗亲赶来会面。

从交谈的熟络程度看,我看得出陆、文两家在他们来说已经是不一般的“世交”了。

也许,因为宋末那段惊天地,泣鬼神悲壮的历史变故,铸就了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这三位民族英雄后裔的家国情怀,而这份情怀凝聚了不亚于血缘兄弟的情义。正是这份国与家、情与爱的交织撩动我相见恨晚的感觉。

顺便提一下,我很早以前就曾萌生一个想法:有一天将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这三位民族英雄的后裔凝聚起来,每年搞一次“宋末三杰后裔联谊活动”的念头。或者,加上赵氏家族。因为,陆氏家族与赵家家族在历史上有太多的生死交集,这种历史渊源凝成的民族情怀、家族情怀足以转化成正义能量,共同为我们的家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做更多有益于和谐发展的事情。

抱着这个夙愿,我尝试跟文氏兄弟们沟通。果然,我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文家兄弟们的响应,认为必须要举办这样的活动,而且尽早落实。

经过坤宏会长、泽清书记等的商议下,大家初步达成共识,将于今年年底举办一次由陆、文、张宋末三杰后裔活动,共同缅怀先祖英雄事迹。

五、潮邑祠厝特色,艺术与民俗并存

十五号这一天的行程里,坤宏会长全程开车带着我们穿越潮汕地区的朝阳、潮州、汕头、揭阳四地,拜访了四地的陆氏宗祠和宗亲。

陆家祠和其他姓氏的祠堂一样,无论是私祠、宗祠、祖祠和家庙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之处。

也许这就是地方的特定性吧。

潮汕地区的祠堂整体结构大体上是典型的潮汕建筑风格,基本是二进或三进厝屋格局。祠堂内部装饰多数融入了潮汕传统的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壁画、嵌瓷艺术。装饰工艺也力求精致优雅,彩感比较鲜明。从屋脊、屋角到斗拱、屏风,花鸟鱼虫、幻化人物、吉祥走兽处处无不色彩斑斓,美轮美奂,令人错觉置身艺术殿堂之中

在东岭村“陆氏家庙”,你更能感觉到典型的潮汕祠堂风格,整个祠堂结构以石、木、砖、瓦组合而成,从石门、石墙、石阶、石鼓、石井、石窗、石柱到石雕碑刻壁画,整个建筑浑然沉稳,古朴厚重,历史感强。即使身处信息时代,站在此处也足可翻阅历史篇章。

在风水布局方面,潮汕地区的祠堂与其他地方的祠堂一样也很讲究,大都为坐北朝南,除了地理位置决定之外,还喻示着后人不忘北面根源之意。

正如《潮阳县志》所言: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祀田,笃族谊,”“望族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加壮丽”等言,可见潮人对祠堂的重视。

一座祠堂就是一本活的历史。这次匆匆几天潮汕行,对潮汕地区陆氏家族祠堂虽然进行蜻蜓点水式调研,但也收获良多,从中得到一些宝贵资料,包括收集到民间一些很有趣味的与祠堂有关的历史故事等。

在潮邑大地上,遍地都是千年迁徙的沧桑故事。在韩、榕、练三江岸边随时随地都能俯贴聆听赤足纤夫如风如潮如歌如诉的吟唱。

但我更加品味从祠堂散发出来的那份厚重的走心的血缘脉动。

(供稿来源:广东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摄影:陆卫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