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年报里看故事1 :与职工薪酬有关的那些事(长文)

 新用户65939KMQ 2021-07-31

今年新会计准则适用,又是新审计报告适用,万万没想到1月17日一家三板企业就年报就披露了,心疼现场的审计小伙伴,还是家IPO已经受理的公司,估计是已经在这趴了七八期了,格式全都上好了就等着roll 数上去了吧~

这会是一个系列文的开始,从今年的年报里选我觉得合适的例子讨论一下,如何从财务的角度看年报,看出一整个故事。首期主题——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故事都能看出什么

职工薪酬呢,就是公司花在员工身上的钱,而在整篇年报里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与职工薪酬的相关的内容,可以用于但不限于进行以下分析:

1. 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经营是否正规

这里最容易中奖的是两类公司,一类就是说的靠脑子赚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的公司,例如软件行业等。你的财务上给人才的待遇是否给了你牛逼的业务对应的价格。一类就是拼人头赚钱的,对员工成本非常敏感的企业例如加工类或者快递类公司。

我们举个例子:新三板企业智诚安环(834892)2017年半年报数据

    年初员工501人,年中525人,平均513人。

上半年现金流量表支付给员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875万,这部分至少包括年初未支付的工资奖金和今年上半年的工资奖金以及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我们再看“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附注,半年支付的也就是本年减少短期薪酬637万,其中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577万,也就是这至少是这家公司上半年六个月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577万,6个月,513人,平均每人每月1873元

然后我们再来看2016年年报里面披露的员工结构,技术人员80%,本科及本科以上80%,然后这是一家出环境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报告等的公司,跟我这次想做例子的公司一样都是靠脑子赚钱的,然后每人每月平均1873块。

2016年年报,即期末人数和结构为2017年数据

再贴一段公司自己的优势分析……LZ只是一个只有公开数据的吃瓜群众,不做其他评论了。

讲完了真实性,我们再来说正规性,五险一金嘛,应付职工薪酬的附注里是单独披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公积金这三块最大的福利的,还是能倒推一下的,一个员工的这些其他成本如果真的合法合规成本将达到员工上个基数年度所有实发薪酬的40%左右,凡是低的比较多的一般都是有bug。这里不详细论述,只说一点自容易被忽略的,正常计提的基数不是“基本工资”或者“最低标准”,而是全部实发,所以这块良民公司真的是压力不小。

2. 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

(1)靠脑子的公司我真的打死都不信都挂牌或者上市的公司了,还处在创业阶段要热血不要钱的阶段,所以靠脑子而且经营数据还不错的企业,要是读不出来点激励政策,你还能留住人才,那你是能给户口还是给社会地位啊,完全都不进表的。一边业绩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边不给员工激励的靠脑子的公司,肯定有一头有问题,不是少走了损益,就是夸大了业务。

(2)靠人头的公司:如果公司经营数据还不错,挺稳定,没有什么裁员啊,大危机啊,那好了员工相应的成本对于以后的盈利能力预测就很重要了,毕竟这年头降工资,不太合理吧,裁员吧,你不是经营的还不错嘛,没有啊,所以你的员工成本只会原来越高,很简单你在这放一个8%左右的增长幅度,看看净利润还能剩多少,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真的很吓人的,所以产业转型也是不转不行。当然替代人工的技术和设备这些因素这些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手段除外,不过你要是真这么说,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什么的新技术新设备记得进一下,折旧摊销也赶紧算进去,还是用了别人的人什么技术,特许权使用费之类的费用别说漏了。

3. 为其他科目分析提供依据

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会计科目,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上剩的数就是流动负债里面的“应付职工薪酬”,这个数呢从性质上说就时已经计提但是还没有给员工发的职工薪酬,大家卡在这个12月31日的时间想想,大头基本就是年终奖金+如果公司是在月初发工资的话12月的工资有可能还在账上趴着。所以嘛,审计师基本会要看你今年的年终奖是怎么计提的,虽然怎么计提的权利归你,但是要是你历史年度不老实第二年再提前一年奖金,减少前一年成本费用,或者计提了奖金,把利润干下去了第二年又找理由不发,在这平滑数字,那这事就得好好说道一下了,这种手段没有特别大的意义,效果不可持续,尤其挂牌公司和上市公司,把审计惹毛了也没意义。而在附注里披露的本年增加就是本年计提数,应该算多少数,本年减少就是本年计提里多少已经发下去支付了。

其次呢,是利润表,利润表的附注里会批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里面有多少职工薪酬,或者是成本费用(除财务费用)算在一起里面包括多少职工薪酬。然后这个数字一般是应该和应付职工薪酬里面的本年计提数差不多的,如果差的有点多,那就要结合公司的经营模式研究一下了。

然后是现金路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理论上应该是与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减少数字差不多的,如果差异较大,也是要结合个体情况分析。

最后,是三大表以外,年报里还有一些地方透露的信息与职工薪酬相关。

以上信息都是用来和其他情况比对,评价合理性的。

(二)怎么理出职工薪酬的故事

1. 了解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评价职工薪酬故事对公司是否重要,最适合的就是用脑子和拼人头的公司。

例子:831392天迈科技,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目前正在IPO排队。这家公司下游客户基本是地方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公交公司和客车企业。赚钱方式呢,就是根据这些下游大大的需求,定制出信息化的方案和配套硬件设施,收入占比比较高的产品分别是智能调度系统、智能公交收银系统、新能源充电监控系统和软件。其中智能调度系统主要完成的就是远程监控行车、进行排班调度、出行服务、客流分析、线路规划等等,基本就是一个公交公司业务层次上的信息化平台,占了今年收入的58%。智能公交收银系统很好理解了,占了收入的19%,客户也主要是公交公司。新能源充电监控系统就很有趣了,占了收入的14%,但是其实这个业务也就才发展了两三年的时间,这块市场细想真的是棒棒哒。好了,这段话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下公司的业务,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家公司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但是实质上他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他对于公交行业的了解与软件信息化设计能力的结合,卖的虽然是硬件,但是卖硬件的单子是靠着个性化定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方案的脑子拿下来的

所以对于这家公司分析他的职工薪酬很重要,将重点看的就是他是否真的给予了足够的激励,足够的激励是否真实的转化成了财务数据呈现,这才能让我们相信他的脑子可以持续给他赚钱。

2. 看公司基本情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重要事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情况中的说明,了解公司员工数量、教育经历、从事岗位、核心员工、人才战略、股权激励等等情况。如公司有股权激励或者特殊的福利政策,看一下财务处理是否按照股份支付等准则进行相应处理。

例子:831392天迈科技

590名员工,42%都是研发技术人员,这个比例可谓是非常符合以上对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了,45%是本科及本科以上人员,这是一家河南郑州的企业,对于非北上广深这样的人才大户城市来说也是挺高的了。

由管理层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对于人才的重视,那么,来看看激励措施:

公司逐一披露了66名核心员工的持股情况,基本持股都是10000股以上,2016年公司最后一轮定向增发股价为14.2元/股,目前正在IPO排队中,即使如此,核心员工数量从2015年开始还是从80人下降到75人下降到今年的66人。所以公司真的是使劲了,目前来看言行一致的。

3. 对应付职工薪酬发生数、利润表成本费用中职工薪酬数字、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等各部分财务数据进行比对,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原因是否能得到解释。

4. 测算五险一金数字、净利润对员工成本敏感度(拼人头企业尤其重要)等

5. 结合步骤1和2对公司的了解及3中的财务数据,看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匹配的程度是否合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在公司领薪酬,领的合理不合理等等。

例子:831392天迈科技

抽取报告附注,我做了一个对比的小表表,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项目

本期变化

利润表项目

金额

现金流量表项目

金额

增加

减少

短期薪酬

5,714

5,417

销售费用

1,279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5,814

其中: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5,180

4,908

管理费用

1,432

与应付职工薪酬减少数差异

-49

 职工福利费

57

57

合计费用

2,711



 社会保险费(医疗工伤生育)

216

217

与应付职工薪酬增加数差异

-3,448



 住房公积金

165

165

研发支出

3,411



基本养老保险

424

424

加入研发支出后差异

-37



失业保险

20

20





应付职工薪酬

6,160

5,863





(1)报表科目核对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增加就是今年计提数,与利润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数对比,差了3448万,所以就证明职工的工资不仅进了损益,还有很大部分进入了资产,结合公司42%的员工都是技术开发人员,而公司虽然是卖设备做收入的,但是其实多数的研发都是信息化方案的设计等软件层面,所耗用的设备等有形资产应该不多,所以我们把进损益表的数字加上研发支出,发现这回确实差别不大了,应该可以解释

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数字就是今年支付出去的钱,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相比差距为49万元,不足1%,挺合理的。

(2)五险一金成本核算

再看社保公积金成本,应该是各项社保公积金/上期支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017年1-6月用2015.6-2016.6数、2017年7-12月用2016年7-2017.1-6月数),分母他家变化不算大,我直接取了2015-2017年三年平均数,计算是19%,扣除了部分年薪20万以上的董事、监事和高管的超标部分,这个数字也是在20%左右,比起河南公司承担五险合计比例29.7%,公积金8-10%的比例还是低了不少了,估计是缴费基数的核定数比实际数低,仅仅是LZ猜测啊,不过辞职的兄弟们要是换了战场了可以跟公司聊聊或者跟劳动仲裁聊聊哈。

公司2017年度毛利率45.27%,2016年49.06%,靠脑子赚钱的公司毛利一般都比较高,想要提高毛利,控制成本基本就是自找死路,想办法提高员工积极性才是王道,给钱给权给情怀给未来才有明天。

(3)高管薪酬及员工平均薪酬

作为一只二三线城市的打工狗,LZ觉得高端的这个数字还是可以交代的,还是那句话,都混到挂牌和上市了,这个公司要是还跟创业一样,靠老板垫钱,牺牲,英雄主义发展的化,肯定是不能长期化的,当然强东大大的1元薪酬不算,毕竟那么多股权激励呢。要是公司净利润惨淡,又占用关联方借款,老板又不给自己开工资,真的,还是等困难过去再考虑投资吧。

公司今年发了工资4908万,给上表各位发了280万,也就是剩下的579人分了4628万,一个人平均6660元,公司42%是研发人员,算上一部分中层,如果按照高收入、低收入比为1:1,高收入工资是低收入2.5倍假设,高工资人为9500元左右,低工资人为3805元左右,我觉得这个数字挺漂亮的了,至少在LZ在的二线来看应该是合理偏上的。

所以,整体来说,从职工薪酬的角度来看,天迈科技的年报故事还是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小故事,欢迎大家把这个套路套路到别的公司试试,看有没有之前智诚安环那样的意外之喜。

天迈科技报告可于股转系统下载,年报及公转书可戳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M76TNt 密码:b66w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