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子<书>十四:职业生涯规划,全职宝妈的底气

 新用户65939KMQ 2021-07-31

亲爱的小芯甜:

你好呀!
妈妈之前偷懒攒了几篇存稿箱,万万没想到其中一篇赶上了热点,看了很多的评论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比起手写这封信的时候又加了不少内容。
关于成为全职妈妈,妈妈希望梳理一下我和爸爸都考虑了什么,也希望向你介绍一本大概是妈妈两三年前看的一本书《远见 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妈妈过去两三年的努力方向和现在的底气,希望能对未来的你有一点点启发。

一、我们考虑了什么

1.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等你能看懂这封信的时候,一定不会相信,几个月大的你把全家都能累到人仰马翻。

你的typical night是每天8点左右睡觉,前半宿醒3次,后半宿醒3-6次不等,第二天早上4-6点之间就起床了,哄睡有时简单有时折磨,如果日夜带你真的很辛苦尤其姥姥年纪大了,我们没办法赌你哪天开始就可以睡整觉了,所以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2.解决问题有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支持?

方法:①外部支援,请24小时育婴嫂,但是还是需要姥姥在这样的状态下继续帮忙;②我和爸爸作为青壮年劳动力回家一位,不把你交给外人而且可以让姥姥回老家休息。
支持:足够的经济支持,长远的全盘规划,得到全大家庭的通过,持续的充分的沟通与信任。
选择:夜哭妹,你妈妈曾是个睡神,一天基本睡眠时间绝对超过常人,因为缺觉,截至你10个月,妈妈已经发了9次低烧,但是陪伴你至少陪伴你睡觉是我的底线。如果24小时,都是育婴嫂在照顾你,我可以说我生了你,如何说我生育了你?五年后、十年后,我和我爸爸哪里来的底气想让你听我的话?

3.谁来回家?

(1)你更需要谁?谁更能做好?

不得不说在你5岁以内,妈妈具有天然争宠优势。你爸到目前,给你买过一个吸奶器,到了产房才发现拼不上件的那种,妈妈也实在不放心。

(2)谁的工作更合适?

工作机会:其实爸爸妈妈现在都有着非常好的,甚至不知道还会不会再遇到的工作机会,但是妈妈属于那种极度市场化的职业发展,面临的是贬值问题。爸爸走得是传统的国企累经验、累年资路线,一放弃估计就是前功尽弃,一旦选择之前的努力就都是沉没成本了。

重置成本:妈妈学的是万金油专业、爸爸的学的是大概属于中式烹饪专用橄榄油专业,可迁移性有限,再出发还是妈妈容易一些。

节约出的效益:妈妈目前上班70分钟单程,爸爸8分钟单程;妈妈的加班比爸爸多的多;爸爸可以同时完成MBA课程。

(3)如何利用这段时间?需要达成什么目标?

①休息和身体:宝宝从你出现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妈妈真的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游走在觉得自己生病的边缘,已经不太记得健康的活蹦了乱跳的感觉了。

虽然养育你还是很辛苦,但是爸爸最希望的是妈妈比起养育你+上班能够休息一下。

②保持专业热度:妈妈是靠着脑子吃饭的,保证基本功不丢,不远离是未来东山再起的根本,而一个人从自己擅长的事情里面更容易获得思维的乐趣和对自己的信心。

③高质量陪伴你:一个好学习的妈妈顶的上三个大夫,而我自认会是个好学的妈妈。

妈妈希望,我们借着这个时间可以攒下50封信;

妈妈希望,我们可以吃好玩好,让你的潜意识如我一样,相信自己被妈妈爱着,所以我爱自己,我相信自己,没有困难真的能难倒我

妈妈还有一个想法,能够在你准备上幼儿园之前,趁着妈妈有的是长假,我们珍惜机会逛博物馆、体验不同的城市和文化,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④爸爸全力冲刺,争取这段时间能够获得更多产出。

二、全职妈妈,是不是应该滚出去?

这是最近的一个热点,说出话的是一个奉献了自己一生抢救了偏远乡村女孩命运的校长,她是对着曾经自己的一位学生后来在全职主妇的一段时间来给她送捐款说出的,话里有种浓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引发了社会很大的讨论。妈妈理解甚至赞成她的态度,但是这不影响妈妈认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妈妈上学的时候有一场讲座标题是女生不要在35岁之前结婚,听起来也很极端是不是,但是从建议的角度,妈妈也认为可理解、赞成,虽然妈妈也没有这样做。
所以说到这里,妈妈想说的就是,人生百态,每个人所处的境遇不同、遇到的人和事不同,我们从别人的人生中吸取智慧,但是要动态的应用,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环境,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我们要做自己的决定,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回到这个问题,妈妈觉得这分了两层讨论,一是全职妈妈到底是不是一个不说对错,至少对于“妈妈”们来说好的决定?是不是对得起自己?二是全职妈妈是否对不起社会,或者没有承担其自己对应的责任,对得起别人?

首先,全职妈妈对得起妈妈吗?
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从结果倒推,妈妈们是被丈夫骗了,即使最开始是丈夫支持的,后来他们也变心了,这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最后没有收入没有丈夫离婚连孩子抚养权都争取不了,而且妈妈从社会脱节了,失去了生存能力和自我保鲜与欣赏。
在妈妈看来,以上不是决定做全职对得起对不起自己,而是嫁的这个人对不对得起自己和自己对的对不起自己。
爸爸和妈妈也算走过了一些困难,毕业就分手、异地、门不当户不对、女方去男方的城市一定下场很惨、离开北京你会后悔的,很多断言,现在又一个“全职对不起自己”。妈妈想跟你说的是,我和爸爸确实经历过不理解、争吵、怨愤,但是没有一次的本质是因为以上,问题的本质是你找的伴侣,是你和他各自的内心与选择,不是你和伴侣经历的的事情。
所以,宝宝,虽然你还只是一个小豆丁,但是妈妈很郑重的从你豆丁大跟你说,选择伴侣是人生需要顶谨慎顶谨慎的事情,他需要从心底是一个好人,懂得尊重懂得如何爱,你们需要真的相爱,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幸福,每天你会因为看到他想笑,人生很长才够一起走下去。
第二,上面的抱怨中,有一部分是没有道理的,上班你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老板了吗?不是吧,那为什么在家带娃,你就把命运交给了老公?
现在的社会,有在家的自有职业、有出门的997职工,但是你真的说不好谁和社会联系更紧密,与社会脱节的是自己,生存能力丧失的本质也不会是别人。这个社会职业那么多,甚至那么平凡,怎么就到这个选择这里,就上纲上线到了救世主的地位?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每天的自己都可以比昨天更好才是对得起自己。

其次,全职宝妈对不起社会?
中国的女性在外工作比例冠绝世界,所以当出现未工作的少数派自然就引发了争议,觉得她们少完成了一部分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中国女性的法律地位可能还未必足够但是社会地位绝对可以名列前茅,那么,女强人半边天怎么能是全职妈妈啊?
首先,不要低估一人在家对家庭能量的释放。《知否》中求婚出现了一句话“愿聘汝为妇,衍嗣绵延,托付中馈,终老一生”,这是漫长中国历史中对在家操持的人的作用的解读,当然这个人在过去是妈妈,但是在现在也可以是爸爸。但是近代之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小家穷怕了,在机会泉涌,生产力极大发展的时代,出现了基本三代的女性外出工作,这是极大的底气与解放。
目前我们也渐渐地到了下一个发展阶段,区别就在于我的妈妈努力是希望妈妈能够吃得好一点、上的起学、读的起书,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而我努力,不再是为了温饱,而是为了你更高质量的长大。既然我和爸爸能够满足你的吃穿,那么我们希望你能够更温暖、更健康、更自由的长大,我们不希望你在保姆的照顾和影响下长大,所以愿意在妈妈的职业生涯中中断这两三年,这是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的缩影,而今天所有的讨论都是这些变化将逐渐的被社会接受。

其次,我们的成长是在社会的抚育下的,我们从小豆丁成长为劳动力吸收了诸多社会资源,理应予以回馈,看似全职妈妈,尤其是高知乃至高职回家的全职妈妈,你们读那么多书就是为了在家带娃的吗?
首先,全职妈妈不是一生,我们的人生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规划,一个人的任何方面都不能单凭一个时间片段进行断定。
其次,职业本没有三六九等,教育也不是技术传授,教育的目的也不是培养新一代工蜂,广东的很多发达城市开始招聘北清毕业生做中小学老师,也是浪费吗?那如果当老师不是浪费,为什么我给自己孩子当两年妈就是浪费呢?

其实,其中还隐含一层是,大家希望妈妈们又工作又照顾好家,也就是兼顾和平衡,但是宝宝你要记得,万事有果必有因,有收获就有代价,女强人有的代价是祖辈,父亲,保姆,有的代价是孩子孤单的培养,有的代价是妈妈的健康。如果想做好,做顶尖,势必不是平衡的做法。如果家庭与生活,是没办法同时做到很好的,女性如此,男性也是,生活使我们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做适合自己的决定,不要被外界左右。
三、职业生涯规划
小宝宝,让我们回到这封信的主题,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除了爸爸外,妈妈敢于去选择回家两三年的底气,甚至两三年以后妈妈认为我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迎接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机会。《远见》真的让妈妈学到了很多,将自己的工作看成学习成长和事业、将职业规划变成职业生涯规划,才有了妈妈毕业5年的跳跃式成长和丰富的积累。

书中将至少45年实际共走年限划分成了三个阶段,每段大概15年的时间。第一阶段是开局与积累。在这个阶段学习曲线是最重要的,选择时要重视的是自己能学到什么,积累什么,而不是一份工作的起薪和另一份工作的起薪比较。妈妈在这个阶段体会非常充分,妈妈毕业五年,从大二开始实习,工作8年,向给你最大的建议不是做什么行业和工作更好,而是希望你更早的去体验、体会和思考,去发现自己更喜欢什么生活方式和工作。妈妈希望你因为喜欢而主动选择、主动努力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地经历如此宝贵的时间。

在职业发展的初期两三年,切换成本比较低,但是没有目标和方向的跳槽也是一定程度的浪费,一定要积累做足努力和积累,充分思考谨慎选择。只要是你想好的选择妈妈都支持。其次妈妈希望你可以一直养成并坚持的习惯就是阅读和学习,不断的投资自己,投入足够的时间、乃至金钱,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第一个15年应该积累足够多的燃料,这会成为第二、三阶段你的壁垒,成为你整个职业生涯的主线。
你可以选择一个国际巨头,原因却不能是更高的工资,而是你能有更好的平台和资源学习更规范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接触更全面的业务,获得更科学的培训。你也可以选择一个创业新平台,原因不是老板承诺了你多少股权,或是可以获得多少风险溢价,而是你有机会从头做起,也有机会发展成多面手,你可以看到和经历更多次成功和失败,不是谁都有机会从谷底到巅峰,从巅峰到谷底,那也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你选择什么不重要,你因何选择才重要,因为你最开始的选择不会成为你的终点。
而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意识很重要,就是,这是一个很长的阶段,或许到不了15年,时间沉淀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理解和思考,是你对人情世故、管理组织的心得。教会你的不是岁月而是阅历,积累有意义的经验,结识值得的朋友。所以少年人,莫,妈妈也一直如此调整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花足够长的时间,这一点妈妈之前做的不好,步子迈的太快是很容易根基不稳的。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职场的中段,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板,利用已经积累的优势应该已经能获得一定的自由度,这个阶段需要关注的是转向升级和为家庭让出更多的时间。如何从执行者变成管理者,不是简单的学而优则仕,需要做的是底层思维的转变,同时也要注意学会选择和放弃,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候减法比加法更难做。工作也不会是生活的全部,全情投入缺少家庭支持最后很容易一地鸡毛。

到你出生的时候,妈妈正式工作5年,从大二开始实习,也就是8年的工作经历,由于结婚早+生你也比较早还有之前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妈妈认为自己处在第一第二阶段努力的思考和并行中,至少确定了方向,挖掘并付出了足够的经历积累和培养长板,正在尽量不足和学习短板,却也同时面临着职业生涯升级转向和照顾家庭的压力。好在,妈妈相信我还有充分的时间去经营。
在同辈中,妈妈永远都敢说自己是最刻苦的,每一份学习和每一份工作,我都在最美的时光中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样也收获了时间性价比非常高的收获。妈妈如此努力是为了让自己有选择权过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所以妈妈感谢过去努力的自己为今天的你和自己赢得了可以停下来与你一起的脚步,比起妈妈的朋友们要早了几年,或许也是几年后妈妈的优势。

而你,作为一个小姑娘,在你的职业生涯当中,很大可能也会面临相应的境遇,妈妈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在每个阶段都努力做好自己,享受自己的成长和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think long think big,不要在乎一时一刻、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是为了成就多大的事业,但是一定要不辜负我们在这世上走一遭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世界因为不同,哪怕一点点,也是我曾来过得到痕迹。
小宝宝,我过的很开心,感谢你,生活每天都过成了可爱的段子。你会看着滚筒洗衣机发愣,一进水马上掉头冲我爬然后再速度爬回去接着看;有时候你爬着爬着突发奇想趴在地上,费力拽起来,看到地上留了一个小舌头印勾引着你还想趴下去;每次喂你吃水果,你那满足又满意的小幸福小肯定的表情,吃完又叭叭拍着桌子要的样子是在是太可爱,总让妈妈想起原先爱吃火锅的毛阿姨。
或许妈妈错过了几年黄金期,但是哪怕只是陪伴你长大,见证你的可爱,也不会觉得可惜,何况妈妈相信,我能做到也不放弃,一起成长。

从今天起早晚相对,望你不要看腻我的妈妈
2020.1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