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疗法”在独居长者个案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1-07-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雪薇

    单位 | 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王伯

性别:男性

年龄:83岁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

长者独居多年,除了行动不便,生活能够自理;可以借助电动轮椅自行外出买菜、购物等;自去年患有脊椎压迫性神经病,影响头部以下身体的活动功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双手活动功能丧失,无法像以前开着电动轮椅出门办理日常事务。自患病后长者自理能力大不如前,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完全需要保姆来协助;

未患病前,长者性格乐观、爱笑;自患病以来,加之疫情关系,长者外出、社交的频率减少,社工探访时发现长者面带愁容,疾病带给案主身体的变化,令到案主自我价值感降低,失去生活的信心。

2.家庭状况

服务对象独居,老伴已经去世。育有四个子女,其中小儿子未退休。服务对象自2020年初身体情况变差后,生活自理能力减弱,请了保姆照顾起居生活。在没请保姆之前,服务对象的子女定期回来探望,请了保姆后,子女探望的频率逐渐减弱。

3.心理状况

自患病以来,案主社交的频率降低,长期待在家里,心理产生孤独烦闷感;认为活着没意思,对生活失去了期盼;

4.社会支持网络

长者的四个子女平时较少过来探望,一般有事情才会过来探望长者;长者与邻舍的关系很好,平时在长者有需要能给予长者帮助;

5.经济情况

长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金,日常开支包括日常生活支出、药物支出及请保姆的费用;长者经济条件相对宽裕;

二、问题分析

(一)问题困扰

疾病令到案主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失去自我照顾的能力。案主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自如,生活各方面都完全需要保姆照顾,因此心理产生无用感,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贬低自我价值,失去生活的憧憬、期盼。案主身体四肢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自如,活动空间受限,与朋友见面的次数减少,久而久之,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孤独烦闷感。

(二)理论

缅怀疗法通过对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问题,帮助老年人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现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缅怀疗法,使老年人重新理解,通过回顾过往经验,体验生命的变化,透过回忆和分享提升个人正面感受,增加对自己人生的肯定。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给予服务对象情感宣泄的空间,缓解服务对象的孤独烦闷感;

降低服务对象的无用感,提升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二)服务策略

社工在服务前期保持定期上门探访服务对象,关心服务对象的生活起居,了解疾病带给案主生活的转变,关注其心理感受,给予情感支持。

列入社区节日慰问名单,链接志愿者上门探访,给予服务对象节日关怀与问候。

挖掘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根据服务对象喜欢回忆过往人生经历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确定面谈的主题。

回顾整个过程,引导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转变并巩固服务对象取得的变化,对服务对象的转变给予肯定鼓励,做好后续回访服务。

四、介入过程

1.收集案主背景资料,评估案主需求,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社工收集案主的身、心、社等基本情况,了解到案主原本患有基础慢性病,近一年脊椎压迫神经性疾病加重,导致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手脚活动功能的萎缩,不仅给案主的生活起居带来很大不便,也给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案主贬低自我价值,产生“活着没意思”的念头。

案主向社工敞开心扉的同时,眼角湿润,社工意识到案主在表露自己的情感,社工保持仔细聆听,营造安全的氛围供案主宣泄情绪。案主病情加重已有一年时间,行动的不便,再加上疫情关系,令案主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家人对案主的关注及情感支持较弱,因而案主内心产生孤独、烦闷感。社工澄清案主的心理感受,给予同理、鼓励等情感支持,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与案主约定好会定期上门陪伴案主聊天,缓解其孤独感。

2.商定面谈主题,引导案主有序回忆过去的人生经历,重拾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社工以生命线的形式,引导案主从童年时期、青年时期、工作、婚恋、退休生活等进行有序叙述。案主分享童年,家中四个兄弟姐妹,自己排行最小。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饿着肚子干农活是常有的事。母亲为了养活案主,在案主六岁半时将案主送给亲戚寄养。提起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年代,案主会觉得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很苦。社工与案主总结时,案主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在那个年代活下来,是幸运的。

青年时期是案主人生经历中最开心、快乐的一段时光,提起学校老师、同学,仿佛历历在目。回忆这段经历,案主心里很温暖。学校老师、同学给予了很多帮助,案主将他们称之为人生中的贵人。贵人相助,令到案主的人生一直很顺利。案主后来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也会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案主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赏识,事业步步高升。

社工留意到,案主在回忆这两段经历时,脸上浮现笑容的次数渐渐增多了,言语之间能感受到案主内心的笃定自信,社工澄清案主的心理感受,挖掘案主的正面感受、表达,肯定、赏识案主的领导气质。谈及家庭,案主表达对家庭有所忽略。与妻子的相识,是经熟人介绍,后来在老家成婚。婚后与妻子分居两地,案主在外拼搏事业,妻子作为自己的后盾,帮忙打理好家中的一切。直至儿女长大成人,后来才将小孩的户口迁至广州。案主由于身体疾病,提前办理退休。

退休后一直生活在广州,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案主平时很注意养生,在饮食方面会注意营养搭配。提及退休生活,案主表达自己很感恩共产党,过去年代的艰苦一直牢记于心,如今拥有宽裕的经济条件都归因于共产党为老百姓谋福利。

社工与案主梳理人生经历,案主感悟到自己是幸运的,一直有贵人相助,内心充满感恩。正面表达增多,案主主动告知社工近期买了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服用,每天都坚持让保姆推自己出门,可见案主慢慢拾回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

3.与案主回顾个案过程,巩固取得的变化,强化案主的正向转变,鼓励案主坚强面对未来生活

社工留意到在社区某个角落经常可以看到案主的身影,同时观察到案主与周围人交谈时情绪是积极的。案主积极接触外界,旁人的鼓励给予其信心。社工引导案主发现身上的转变,比如与人交谈时自信了很多,脸上浮现的笑容越来越多。

五、评估

1.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目标基本达成,一是社工的定期陪伴及服务对象本身增加了外出的频率,与人沟通交流的次数增多,孤独烦闷的心理有所减缓;二是服务对象态度上的转变,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减低,逐渐恢复面对以后生活的细心。

2.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表示感恩现今拥有的生活,衣食无忧,在疾病上有医保报销,不用承担药物压力,可以安心养病,不存在自暴自弃的行为,反而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

3.社工自评

社工通过观察,与保姆交谈等方式评估,本次个案服务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帮助。本次个案服务令到案主减少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恢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六、结案

案主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结案。目前服务对象生活状态稳定,情绪良好,社工后期仍需定期提供回访服务。

七、专业反思

社工在辅导本个案过程中,个案前期定期陪伴服务对象聊天,真诚地关注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的状态,了解其生活中存在的不便,给予同理、鼓励等情感支持;同时以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话题革命战争为切入点,逐渐拉近和案主的距离,令案主对社工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为个案的辅导打好扎实基础。

个案中期,服务对象非常与社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社工通过缅怀治疗,有序引导服务对象回忆人生的每个阶段,让服务对象通过缅怀过去重现过去开心的事件和感受,体验生命的变化过程,从而引发案主对生活的感悟,感恩及珍惜现今的生活。

个案后期,服务对象很少提及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基本无出现贬低自我价值的词眼,情绪逐渐转向积极。

本书的11项操练

是为那些奋斗向上的新任社工督导准备的

书里的每一项操练都是为了

帮助重视专业修炼的督导者解决疑惑和困难而设计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