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非甾体消炎药机制及不良反应

 邻村阿牛 2021-08-01

使用药物实施镇痛治疗,在明确诊断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少有效性:不同病因的疼痛要选择相对应作用机制的治疗疼痛的药物;
1安全性:
2 个体化:
3联合用药:
4及时评估,密切观察评估疗效,及时调整并预防副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 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 COX) 的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的前列腺(  PG.) 的生物合成。根据NSAIDs对环氧化酶作用的选择性,可分为非选择性 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
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该类药物均有封顶效应,不宜盲目增加剂量。此类药物    的作用特点有:起效较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它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环氧化酶,产生解热、镇痛、抗炎、风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可用于伴有炎症反应的轻度或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的退热。但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祛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并发症。
 阿司匹林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阿司匹林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他及非其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多,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痛疼,严重者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长期使用可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哮喘、皮肤瘙痒 荨麻疹或药疹等; 肾损害:对老年患者、肾低灌流者和肾功能不全者,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可进一步影响肾脏灌流,导致或加重肾损害,但停药可恢复; 肝损害:少数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停药后可恢复;水杨酸反应:主要见于长时间较大剂量用药时 ,是一种慢性的水杨酸盐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甚至精神错乱等,立即停药,对症处理。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素 K缺乏症、血友病、有出血史的溃疡患者应禁用阿司匹林。有下列情况时应慎用:哮喘、过敏体质、溃疡病、G- 6-PD 缺乏、痛风、血高压和心、肝、肾功能不全。
吲哚美辛又称消炎痛  , 为人工合成的吲哚类非甾体消炎药,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对环氧合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症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
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产生解热作用。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口服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2~3小时。
吲哚美辛主要用于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软组织损、炎症,解热,以及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不良反应较多。胃肠道: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反心酸等,严重时出现溃疡、出血及胃穿孔;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焦虑及失眠,严重者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肾: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多见;各型皮疹:最严重的为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过敏反应:哮喘、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肝肾功能不全、对阿司匹林或其 他非甾体消炎药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支气管哮喘者禁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有出血倾 向者以及孕妇慎用。
     布洛芬 , 又称异丁苯丙酸 , 为苯丙酸类非甾体消炎药,是通过对环氧合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抗炎、抗风湿及镇痛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解热作用。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服时吸收减慢,但吸收量不减少。服药后1.2~2.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时间为2时。                                                
布洛芬适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或持续性的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损后伤性疼痛等。急性的轻至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等痛。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不良反应偶有消化道不适、皮疹、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严重时也 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和穿孔。过敏体质者、孕妇、哺乳妇女、哮喘患者禁用。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出血倾向者,心、肝 、肾 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双氯芬酸 , 又称双氯灭痛,是苯丙醇酸类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氧酶而减少白烯、缓激肽等产物的生成发挥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口服吸收快,完全。与食物同服降低吸收。不良反应轻,个体差异小,长期常规剂量服用无蓄积作用。
双氯芬酸适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 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 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急性的轻至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痛、痛经、牙痛、头痛等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双氯芬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反应,发生率为5% ~25%,主要为胃不适、烧灼感、反酸、食欲缺乏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数可出现溃疡、出血、穿孔。个别有过敏样反应、皮疹和水肿。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晕、嗜睡、兴奋等。可引起水肿、少尿,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轻者停药并予相应治疗后可消失。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血清转氨酶一过药性升高,极个别出现黄疽、皮疹、心律不齐、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均可恢复。
 酮洛酸 是吡咯类非甾体类衍生物,与其他NSAIDs 相似,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及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镇痛作用近似阿司匹林,肌内注射后镇痛作用近似中等量吗啡。口服给药后30~40分钟,肌内注射后45~5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待续时间为 6~8小时。
主要用于术后剧痛或癌症晚期疼痛、急性肌肉骨骼疼痛,如急性扭伤、损伤、脱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口腔术后疼痛以及其他中重度外周疼痛,若与吗啡或眽替唗合用,可减少后二者用 量。其不良反应较轻,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吐呕、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和嗜睡、头痛 头晕等神经系统反应。消化性溃疡患者孕妇以及对其他NSAIDs 过敏者禁用酮洛酸。
美洛昔康 是烯醇酸类非甾体类衍生物,能选择性地抑制COX-2 , 对COX-I的抑制作用弱,呈剂量依赖性,因此消化道不良反应少。经口服、直肠给药吸收好,药物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用药 3~5天可达稳态。其血浆半衰期长,是每日 1次的长效抗炎镇痛药。
主要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治疗。对于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加的患者,治疗开始时每日7. 5mg,严重肾衰竭的患者透析时,剂量不应超过每日7. 5mg。美洛昔康每日最大推荐剂量为15mg。
少数患者出现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胃部不适、腹泻、便秘、头晕等,但停药后即可消失。
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消炎药后出现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瘙痒、皮疹患者,以及消化道溃疡、严重肝功能不全、透析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5 岁以下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禁用。有胃肠道疾病史和正在应用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慎用。
塞来昔布 , 又称赛来考昔 , 为COX-2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COX-2; 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对基础表达的 COX-1 的亲和力极弱,治疗剂量不会引起因 COX-1 抑制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和血小板抑制等副作用,安全性好。口服吸收良好,2~3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塞来昔布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急慢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癌性痛、术后疼痛等。成人剂量为每次100mg 或200mg, 每日2次。老年人、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必调整剂。塞来昔布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部疼痛、腹泻和消化不良,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列为昔布类药物的禁忌证。此外,对非甾体类药物过敏和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帕瑞昔布,又称帕瑞考昔,是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属于昔布类抗炎镇痛药。帕瑞昔布是伐地昔布的前体药物,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后经肝脏酶水解,迅速转化为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一 伐地昔布,静脉注射后7~ 13 分钟起效,待续6 ~ 12 小时术后镇痛可单独使用或作为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用药之一。
持续使用不超过3天,可直接进行快速静脉推注,或通过已有静脉通路给药。肌内注射应选择部肌肉缓慢推注,疗程不超过3天。由于帕瑞昔与其他药物在溶液中混合出现沉淀,因此不论在溶解或是注射过程中,帕瑞昔布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帕瑞昔布的不良反应:罕见:急性肝肾衰竭、心肌梗死、充血心力衰竭、腹痛、恶I心呕吐、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皮肤黏膜眼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非常罕见:多样型红斑、剥脱性皮炎及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血管肿)。                                    
对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活性成分或赋形剂中任何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有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史或已知对磺胺类药物超敏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胃肠道出血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严重肝功能损伤者;炎症性肠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外周动脉血管和(或)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禁用。若用于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全、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以及其他具有体液潴留倾向的患者时,应密切观察。
 氟比洛芬酯 是一种丙酸类的 NSAIDs ,注射液由脂微球和其包裹的氟比洛芬组成 氟比洛芬酯为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脂微球对其包裹的药物具有靶向性,使包裹药物在炎性组织、手术切口及肿瘤、部位靶向聚集,从而增强药效;包裹药物的释放受到控制,使药效持续时间更长;由于药物是脂溶性的易于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缩短起效时间。用于术后镇痛的优点在于无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可在术后立即使用。静脉注射后5  ~10分钟,全部水解为氟比洛芬,6  ~7  分钟血药浓度即达峰值。药物消除半衰期为5 ~8小时,主要以羟化物和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
 氟比洛芬酯用于缓解术后疼痛和癌痛,每次50mg, 每日 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偶见注射部位疼痛及皮下出血;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偶见腹泻,罕见胃肠道出血;有时出现发热,偶见头痛、倦怠、嗜睡畏寒、血压上升、心悸、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罕见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低下等。 氟比洛芬酯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合用可能会引起痉挛。患有严重消化性溃疡,严重血液性疾病,心、肝、肾功能异常,严重高血压,有阿司匹林哮喘史的患者禁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