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诗经》之《国风·周南·汉广》

 夏晼面 2021-08-01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南:南方,周人所谓的南,即今东起淮水中下游两岸,南至汉水、长江中下游地区。

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另有一说为“息”。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在那遥远的南方,想是雨水充沛、气候适宜盛产高高大大的常绿乔木,可是越高的树木越是树影稀疏,难以乘凉休憩;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位好姑娘,想是天地灵气,毓秀慧中,可是天涯海角,难以见面】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一说指汉水女神。

【传说华夏江河汉湘各有神女,其一是长江的巫山神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二是黄河的洛水神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其三是湘江的湘水神女,“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本诗中是汉江的汉水神女。传说神女均是行踪不定、可遇不可求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汉水如此的宽广,若要游泳到对岸,难上加难。难道说汉水真的那么广吗?即使再宽广也有水岸,但是我的思念无边无沿,只有到死亡的那刻,才会结束。】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通“泭()”,桴,筏(fá),用竹木编成筏子。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鲁诗》“方”作“舫(fǎng)”,小舟。

【长江水源远流长,千古不废,小小的竹筏恐怕是难以到达彼岸。难道说长江天堑真的难以逾越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桥)翘错薪,言刈(义)其楚;

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liáo jù)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言:语助词。刈(yì):割取。楚:灌木名,即牡荆(mǔ jīng)。

【乔木长得高高大大好作栋梁,树下的灌木丛参差不齐,交错缠杂可以作为柴薪割取。伐取乔木建盖房屋要选取结实和直顺的,割取柴薪却不用分辨和挑拣,选择配偶和朋友切莫随随便便,一定要彼此意气相投、彼此相知】

之子于归,言秣(莫)其马。

于归:古代女子出嫁。归:嫁也。
秣(mò):用谷草喂马。

【曾经心爱的姑娘如果愿意出嫁,嘱托不要饿着了那些马匹,拿出最好的草料将马儿们喂饱,路途遥远不要耽搁行程】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汉水真的有那么的广吗?只凭蛮力游泳怎么能游到河对岸?】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长江真的有那么漫长吗?只凭一支舢板怎么能乘风破浪?】

(桥)翘错薪,言刈(义)其蒌(楼)

蒌(lóu):蒌蒿(hāo),也叫白蒿,一种生在水边的草,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高大的乔木可作栋梁,错杂的灌木可作柴薪。丛丛的蒌蒿长在水岸两边,快来人把这些杂草割走吧,去为将要出嫁的姑娘作燎炬(liáo jù)祈福】

之子于归,言秣(莫)其驹(居)

驹(jū):小马。一说为骄(身高六尺以下,五尺以上的马)。

【曾经心仪的姑娘如果要出嫁,我愿化作马儿为她驾辕,姑娘啊姑娘,一定要把我喂饱,让我有了力气,才能平平坦坦行在大道之上,让我陪她走过这最后一段出嫁路上的时光】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汉水多么的宽广啊,我的思念即使不会游泳,也会越过那汉江之上】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长江之行不下万里之遥,哪怕涓涓细流,哪怕波涛逆流,我的思念不是一撇小舟,你看那江上的白鹭鸳鸯,上下翩飞相携成双】


引用《橄榄树》歌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