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根溯源话洪钧 ——记徽州洪氏后裔清末状元公

 小尘记录 2021-08-01

南宋绍兴六年(1139)九月九日,经伦公十六世孙纲公率妻吕氏、子振及仆从束装,自王干叶村迁金竹垣,这是自经纶公以来的第三次迁徙,第一次是经纶公作为宣歙观察使寓居于歙,后迁休宁黄石;第二次是鋐公迁叶村,第三次是纲公迁桂林,桂林洪氏自叶村迁往平原地区歙县桂林乡金竹垣村,宗族比较兴盛。据苏州博物馆存《桂林洪氏宗谱》记载:“开桂林一派者肇自宋,而望桂林一族者显於明”、“十七世少司马少司空棣萼联翩,并跻朊仕其尤显达者,则登尚书,宗祚之盛,甲于皖中。” 洪氏家族保持了洪氏重视教育科举的文化传统,明成化年间由洪汉高中壬辰科进士,洪文衡通过科举进士,获得了载入典籍,为方志作序留名的极大荣耀,万历年间更因洪烈【一门五进士】而成为科举家族,洪钧高中同治戊辰科(1868 年)状元,充分显示了洪氏在科举上的辉煌,又使得洪氏家族成为状元家族,开启了洪氏辉煌的一页。


伫立在叶村洪氏宗祠的门口,仰望着门楼上“状元及第”的牌匾,回想着状元回归叶村省亲祭祖的情景,是何等的骄傲!

公元1882年九月(光绪八年清德宗时期),洪钧决意回叶村省亲祭祖,并将“状元及第”和“钦赐奉宸苑卿”牌匾送叶村光宗耀祖,但前去叶村必经同属一族的梅溪村(三阳)和中村,状元回归故里,是非常荣耀的大事,梅溪、中村的洪家人必定要出来迎候接牌,于是赶制了一块“宪马无疆”给三阳宗亲迎接挂在三阳祠堂,另外一块“见义勇为”给中村宗亲迎接挂在中村祠堂,“状元及第”和“钦赐奉宸苑卿”的牌匾安然无恙的到达叶村,一直悬挂在叶村洪氏宗祠正门之上,至今还保存完好,昔日洪氏宗族的辉煌,在叶村洪氏宗祠得到了见证、保护和延续,并且永受洪氏后人瞻仰。

洪钧 (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祖籍安徽歙县桂林,寓居江苏吴县(今苏州),是新安始祖经伦公四十一世孙,叶村始祖鋐公三十四世孙,桂林始祖纲公二十六世孙,是洪氏后裔学习的典范。

洪钧的爷爷洪啟立由歙县迁吴(今苏州),洪钧年少时志向高远,父亲洪坦以家道中落,希望他弃儒从商,洪钧在重教崇文家族传统和苏州地域“状元文化”的影响下,没有效仿先世们“儒贾相代践”,于同治七年(1868年)以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中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正式踏入仕途,同治九年任湖北学政,是湖北的最高学官;光绪年间出任陕西乡试正考官、参加《穆宗毅皇帝实录》编纂、出任山东乡试正考官、翰林侍讲、侍读(从五品)、视学江西、升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从四品)兼礼部侍郎。

洪钧在仕途期间,总是以大局为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并解决各种国内国际问题,是个对社会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人物。

1875年黄河段决堤,洪钧力奏,黄河宜合不宜分,主张加固堤防,并力荐刚遭皇帝免官却精通河务的潘俊文堵住河口,制服了水患。1892年发生了牵动晚清朝野的“周汉反洋教案”,安徽等各省份接连发生了教堂被毁,教士被杀的事情,各国军舰驶入长江示威,向清廷施加压力,要求严厉查办朝廷四品官员周汉,一时间长江流域风声鹤唳,只有洪钧挺身而出,认为严办周汉,有伤国体,最终周汉获得保全,同时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1887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当时外国通讯多以三码电报传递,中国采用四码,通讯资费倍增,洪钧创以天干地支取代点、十、百、千字,改变中国的四码为三码,开创了中国通讯新局面,每年可节省电报资费巨万。

洪钧不仅是中国古代状元中唯一担任过大使的状元郎,而且是清末具有卓越政治远见的外交官。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洪钧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他认真考察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对欧洲各国形势的研究分析,预测欧洲将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建议朝廷“修明政事,讲究戒备”。在出使四国期间,“机牙应四,建威销萌;每建一议,据理达户,执约不饶,远人慑服”,处处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认为自己是代表中国,不能为西方的强大所制服,而要表现出民族的尊严和气节,居海外三载,眉发尽白,耗尽心力。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满回国,任兵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期间,他力主加强军训,巩固边防,以应对外国入侵。同治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体西用,已成为当时开明人士的共识,洪钧紧随时代的步伐,提出了改革科举,培养新式人才,重视外交,支持洋务,“主张择派器识敏达,品诣端方,而年岁在二十以内的庶吉士,随各国大臣出洋,将来从中选拔大臣、公使”,洪钧不断对变化的国际形势加以研究和预测,光绪十六年四月,洪钧在奏折中告知清廷:欧洲大战必定由德国挑起,预见日本吞并朝鲜后将有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洪钧病逝一年后,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洪钧在处理外交事务的同时,还要负责洋务方面的谈判以及商务等诸多问题。

历史上的洪钧,不仅精于内政外交,支持洋务,还是一位颇具声望的杰出的史学家,他撰写了《元史译文证补》一书,为研究蒙元史开辟了新纪元。

在出使国外期间,洪钧索求到维吾尔文写成的元代旧史,洪钧找人翻译后带回国,用以校正史书,他曾得俄国人贝勒津所译古代波斯人拉斯特哀丁著的《史集》、伊朗人志费尼写的《世界征服者史》和亚美尼亚人多桑编的《蒙古史》等史著作,遂获得西方的资料进行考证《元史》,对元宪宗以前历史的证补较为详实,开创了中国史学界利用外国资料研究元史的先例。189010月,归国后,洪钧被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公务十分繁忙,而洪钧仍是“一灯中夜,犹孜孜为治无倦容”,在翻译家金楷利等的帮助下,译著了有关章节,勘正颇多,撰成《元史译文证补》三十卷,其中有目无文的十卷,应是未完稿的遗作。病危时,洪钧将此书的原稿留给了儿子洪洛,将其抄出的清稿交给了自己的好友陆润痒和沈增值,并嘱托道“数年心力,萃于此书,子为我成之。”其子洪洛,在洪钧逝世后悲哀至极,随后一年亡故,原稿散佚已不可复得。1895年,陆润痒为了完成洪钧的遗愿,乞假回籍,将洪钧遗稿整理校订,并刻写付印,于1897年刊印行世。《元史译文证补》问世后,引起了中国治蒙元史者的极大重视,为当时的元史研究开拓了一条宽广的新路,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洪钧还编有《经训书院文集》等。

洪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史学家,还是一位风神超迈的书法家,其书法以颜楷,二王为路,赵为佐,苏、米兼顾,书法造诣达到顶峰,值得世代后生敬仰。

清朝的状元除了具备深厚的经史功底、卓越的属文能力,还必须具备相当的书法造诣,楷法遒美是关键的一条,状元是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是极其难得的人才,是天子门生第一人,朝野瞩目,而“状元书法”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拥有状元功名的洪钧,同时也是位书法家,出使四国期间,他曾在异国留有墨宝,让外国人了解和鉴赏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在国内他留下的笔墨书丹并不多,大多是应人之求,为之挥毫。洪钧的一幅手书抱柱联,

上联是:芝洞秋房檀林春乳

下联为:桂疏冬暖松深夏寒

这种联语先写在纸上,再移至木板或竹板,然后悬于居室的顶梁柱上,为了使板与柱形相吻合,一般均使板稍作椭圆形,故江南地区一向称这种书法艺术品为“抱柱联板”。

这幅“抱柱联”书法藏品,原悬于徽州一寺院大殿的抱住上,后因寺院毁废,建国后辗转为歙县文物部门收藏,显得很是珍贵。联中的平仄,运用得十分贴切,文学的韵脚也极为精当,细嚼与慢吟,方可感悟。“檀林”指的是佛寺,“芝洞”则是僧侣们的居室,短短的十六字联中,写及春、夏、秋、冬,但其中“春乳”、“夏寒”、“冬暖”是描绘“芝洞”在三个季节的景象,而对“秋”的描写却体现在洪钧对北周文学家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的“芝洞秋房,檀林春乳”之语的借用中,从此处的借用,可知洪钧文学知识之广博,总观联语,使人感悟到洪钧这位佛门之友的“芝洞”,大有“一年四季皆相宜”的韵味。

光绪十八年(1892年),发生了中俄帕米尔争界案,洪钧遭到了许多官员的联名弹劾。由于洪钧在国外研究元史时,曾依据一张俄文地图绘制了一副中俄边界图,由于他不懂外文,请人翻译,误将我国帕米尔地区的许多岗哨画出了中国国界,这张错会的地图被俄国公使收集起来,作为这次边界争端的铁证,1893年,俄国侵入我国西北部边境七八百里,此次国界之争,与洪钧从俄国人德米吹处购买的<中俄国界图>有牵连,后经洋务大臣极力排解,总算澄清事实。洪钧遭受了朝廷责难,抑郁成疾,光绪十九年(1893)年,洪钧带着未完的事业,带着诸多的遗憾,病逝于北京,终年55岁。

洪钧病逝后,光绪特地下诏:“兹闻溘逝,轸惜殊深,加恩著照侍郎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于开复”,并于优抚,赐祭葬,准许其子洪洛服阙后补工布学习郎中;后又下诏云:“兵部左侍郎洪钧,才猷练达,学问优长。由进士授职修撰,叠掌文衡,洧升内阁学士。派充出使大臣,办理一切,悉臻妥协,简授兵部侍郎,差满回京,命在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均能尽心职守!(清史列传卷十八)。洪钧初次下葬时顧肇熙曾撰墓志铭,记载洪钧家世及所任官职很详尽,二次迁葬时,洪杲请费念慈为洪钧写《清故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洪公墓志铭》并书丹篆蓋,一代状元,与世长辞!

当我在桂林洪氏后裔洪忠老人的陪同下,漫步在桂林洪氏祠堂的遗址间,凝望着还残留着昔日青石板铺就的天井,今朝已变成了绿意浓浓的学校花园,我放缓了沉重的脚步,桂林始祖纲公墓茕的碑文,孤零零的斜靠在学校的一隅,依稀可辨的碑文,记录着曾经的辉煌,面对今日祠堂的凋零,心里千百遍的质问苍天,不禁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感叹,感叹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谁也无法重写。

洪钧状元不仅是一位恪守职责敢于直言的正直官吏、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卓有远见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书法家,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超出了同时代的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洪氏后人,永不停息地谱写着洪氏家族崭新的篇章……

附:经伦公—旦公—三公—寿祖—桂公—叚公—朝公—鋐公—靖公—德裕公—孙宝公—承亮公—祖大公—太庞公—盛公—纲公—振公—贵公—显公—文演公—仲城公—以实公—圆公—酉公—宁公—善祖公—寄安公—淮庆公—仁宗公—珪公—般闵公—凤诏公—梦旸公—祖耀公—于迈公—承业公—性理公—士澍公—启立公—坦公—钧公(经伦公四十一世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