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正月初六岭脚村在溪头镇蓝田村参观学习及反思

 小尘记录 2021-08-01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蓝田村

歙县溪头镇蓝田村是一个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徽州千年古村落,据蓝田叶氏族谱《四老支谱》载:村原名潺田,原居吴、杨二姓。

后梁(西梁公元562~587)户部尚书叶孟,官拜大司农,时值天下纷乱,于后梁天保末年(576—580)将夫人(梁武帝萧衍之后萧公主)以及眷属避居于蓝田,于唐贞观元年(627)告老返乡,正式定居蓝田村,成为蓝田叶氏始祖

2018年正月初六清晨,岭脚村一些村民抽出时间,一同前往蓝田村参观,来到蓝田村东侧水口外,呈现在眼前的是立于村口的镇邪之物——如来佛柱、一座高大的牌坊、阁楼以及典型的徽州古村落,一开始大家便在这里合影,记下这次愉快之旅。

如来佛柱

镇邪之物——如来佛柱,呈八棱体,八面分塑八个菩萨,下有圆鼓形柱础,上有宝盖,总长约三米。

汪氏节孝坊

牌坊便是著名的汪氏节孝坊,为三楼四通天柱式,是著名盐商叶天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其母(叶熙鼎继妻汪氏)请旌;

于1762年建造,坊之中额正面镌“松虬雪古”,背而镌“梅冷冰香”,中顶楼为"圣旨龙亭"

文昌阁

阁楼便是文昌阁,清乾隆时扬州盐纲总商的蓝田人叶天赐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首倡建造,叶天赐出生蓝田梓树巷,为遗腹子,母子二人,家贫如洗。

六岁那年,看着伙伴们进了蒙童馆,他便在家里发呆,一天母亲把书包递给他,他哭了,“娘,俺家出不起束脩,别念书了。”

母亲说:“家再贫,娘也要供你念书。”为了那束脩,母亲为人作佣,夜夜浆洗缝补到五更。

作儿子的好心痛,便爬树摸鸟蛋给母亲补养,不料被族长公看见,用那块刻有“游手好闲不用功念书者,罚”督学竹板,狠打了一顿屁股。

还连累母亲担个“教子不严”的罪名,罚在下门礼公祠堂门外跪了一天。叶天赐觉得对不起母亲,在村口松谷亭包起一包家乡土,连夜跟人下了扬州。

后来,他经商致富,倡建了村东侧文昌阁,并资助贫寒子弟在此读书,歙县翰林许承尧曾书“览胜”一匾悬于阁北。

文昌阁为塔形亭式建筑,砖木结构,两层四面八角,葫芦顶直刺苍穹,亭住相对,阁梁描金,莲花檐托,美轮美奂。

松谷亭

与文昌阁相连的是松谷亭,为二层路亭式建筑,上为小阁楼,路人避雨之用,下为入村通道,亭东门楣镌有“種玉里”三字,为蓝田副村名,此三字为当代本村著名书画家叶瘦谷书。

财神廟

财神菩萨便是黑虎赵公明,善财童子侍立左右,能给人类带来好运和财富。五猖菩萨,即风猖、猖、猖、猖、猖,驱邪护村的五员干将。

村书记叶大新安排了蓝田村退休人员叶振华,带大家一路参观,整洁美观的街道,徽派的文化墙,主题丰富,涉及面极广。

王姬叶母墓

王姬叶母墓,是蓝田叶氏始迁祖叶孟与夫人萧氏合葬墓,位于村中王家坦,建于唐开元年间。

据蓝田叶氏族谱《四老支谱》载:"叶孟官拜大司农为户部尚 书,夫人萧氏乃梁武帝萧衍的玄孙女也,(叶)公年八十有三,夫人一百零一岁而卒,合墓王家坦"。

郡主汤沐所

最著名的是郡主汤沐所,是一口泉水井,又称古大井,据宗谱载,此井为梁王萧衍御赐给叶孟夫人萧氏汲水作汤沐浴之用的。

叶天赐故居

叶天赐故居为明朝嘉靖年间建造,清朝翻修,正屋和侧屋各为三进。

叶峙亭故居

叶峙亭故居,在叶天赐故居南侧,清末(1905年前后)建造的,正屋四进,后门在梓树巷里后花园,大门朝正谊学堂前广场。

亚守第牌坊

亚守第牌坊,在银屏巷,属于官宦功名坊,由广东化州同知叶弘始建于明弘治戊申年(1488),为花岗岩质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坊倾圮,叶氏迁洁湖川支裔拆坊重建,易以砖柱,坊为四柱三楼式,上镌九名官员功名录。

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上门,建于明代,戏台宽10米,深7米,并备有台板向前并接,可演满台戏,台前有平坦,可供千人看戏,已毁,现作为花园和停车场。

蓝田米街

位于蓝田小学边上的蓝田米街——“六尺巷”的当代版,是最值得学习的所在,房子主人的高风亮节令人尊敬和佩服。

这条米街原来是只有一米宽的无名小巷,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通行。

美丽乡村建设对村中道路进行硬化过程中,街边的两户村民主动向村里提出将墙让进去一米多,方便大家通行。

“蓝田米街”由此得名,这反映着的是蓝田人血脉中流淌着的那种千年不变的传统美德,体现着蓝田人处处和谐的美好愿望。

承德祠

古祠堂,蓝田村内曾有八座古祠,其中叶氏七座,程氏一座,现较为完整的有上门承德祠和完整的下门礼公寺遗迹。

承德祠,是蓝田叶氏32世叶显章,于明弘治、正德年间,在世德祠之后分立建造,后进寝殿经过修缮完整,前进和中进外墙近年经过修缮,也逐步恢复原貌。

礼公墓祠建筑群

礼公墓祠,即下门叶叙伦祠,四进,因在上进(高出其它部分2.5米)神龛后有下门支祖叶礼坟墓,故称为墓祠。在祠内行祭拜之事,均要向叶氏支祖礼公膜拜。

上新屋建筑群

上新屋建筑群,位于上门,为一排三进连通民宅,三幢民居两幢为通转屋又称上下对堂、一幢为明三桁(楼梯设在照壁后)

古桥

古桥,蓝田古桥繁多,现存主要有柏树桥、横路桥、石堨桥、黄堨桥、野堨桥、茶堨桥、贵金桥、四梯桥、永安桥、新桥,除四梯桥外,均为单孔石拱桥。

我们转回头前往古塘

古塘

古塘,是古代的水利设施,无论是村中间还是村外,蓝田古塘甚多,星罗棋布,蓝田村及周围有40口以上古塘。

其中从佛岭亭到松谷亭一线有大小古塘18口,由于年久缺乏保护大都被填埋,只剩为数不多的几口

接王殿

接王殿,在村北三里许路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萧氏下嫁之后,皇太孙自岭北而来看姑姑,在此受迎接;后人遂建殿纪念之,内塑有梁王太子及随从主要军校像数尊。

还金亭

还金亭,亭脊呈元宝形结构,下为通道;明正德时,蓝田人叶社遇在考塘畈看田水,在田埂上拾得巨金,坐等失主,失主绩溪回觅,分金而不受,村人义之,遂建亭纪念。

司马坊

司马坊,北宋熙宁三年(1070)恩赐建造,坊主人为北宋神宗朝状元叶椿,因其终官大司马,故称司马坊,坊上镌有“文耀”二字。

梁王上马石

梁王上马石,在村上水口,当年西梁王遣太子(萧琮)来蓝田看姑姑,在此下马进村,返回时,太子亦在此上马,故称上马石。

边边角角 到处绿化 篱笆小墙 造形美观


大街小巷地标标注清晰明了

路亭

路亭,为村人提供躲雨休息和路客歇脚的场所,也是江南重要传统文化之一。徽州一代,古代基本上百米左右置一亭,但上世纪中后期大都被毁。


石佛洞

石佛洞为石灰岩溶洞,因昔时上层洞壁岩纹酷似一座佛而得名,洞有直洞和横洞,直洞从山顶呈六十度斜坡而下;

洞共五进,洞内有洗眼泉、石凉伞、擎天佛柱、一线天、碰头得子石等胜迹,清代在洞口建有石坊,徽州府学政沈祖懋曾题“亦洞天”

北坝首古水口

北坝首古水口,也是乡村公园,有古树20余株,其中400年以上古树10株。村四周山峦有百年以上古树400余株,古树环绕整个村庄。树种大部为栎树(亦称橡树),其次为黄莲木、沙棠梓等。

结束蓝田之行

美丽岭脚  人人参与

 今天去溪头镇蓝田一路看来,感受颇深的便是像承德祠、王姬叶母墓、郡主汤沐所、叶天赐故居、叶峙亭故居、古塘、古桥、古水口等古建名人故居的恢复修缮。

还有整洁美观的街道,主题丰富的徽派文化墙,大街小巷的地标标注,清晰明了,边边角角, 到处绿化 ,篱笆小墙 ,造形美观。

北坝首水口公园,整治之前脏乱差,村主任叶泽登告诉我们,也有村民占地不让的,政府和村两委让大家各自拿出土地承包合同,有合同的,作适当补偿,没有的无条件退让,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建成了美丽的健身公园。

特别是蓝田米街的农户,他的方便村民、造福后世子孙的善举,舍小家方便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村民尊敬和深思!

而此村道以“蓝田米街”命名,难道不是为了教育后人,时刻铭记先人的宽宏大量以及顾全大局的付出吗?

“他山之石可成我山之玉”,岭脚地形虽不及蓝田地形平整,但新安江的水源地昌源河穿村而过,徽杭古道自西向东接轨杭州府。

加上重建的五圣桥亭,岳王泉台,村吏馆,古道修复以及岭脚的十大景点,岭脚村的这些优势是蓝田所不及的,追赶蓝田,超越蓝田,岭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学习蓝田人的团结一心,在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发挥正能量,使所有岭脚村民素质更上一个台阶,相信岭脚的未来一定不逊色于蓝田。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一致,求同存异,把工作一件一件做好,建设美好岭脚是造福后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支持本事业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言论都是功德无量!

全民参与,做好自己,让自己的行为去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美丽整洁文明古朴韵味无穷的岭脚,将会焕发崭新的容颜,呈现在徽州东大门的最东端。

最后,以87岁的当代科学家昨日的感言,送给所有无私奉献的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们,一起共勉:

“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无怨无悔,了不起的付出。

感谢筠麓乡亲的支持,图片部分来自筠麓村民,部分自拍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有一种相知叫留言
感谢你我的相遇,
THEBEST
感谢关注

四野八荒  始于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想必走过不少的古村落,不妨在留言区留言,告诉我们一路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