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将消失的民间老手艺——记歙县三阳镇岭脚村“我是民间手艺人”活动

 小尘记录 2021-08-01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由浙入徽第一村——筠麓古村(岭脚村)

岭脚村,古时是徽州东大门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明代文献多记“老竹岭脚”,又名筠麓,东与浙江隔昱岭关相邻,昌源河从村中流过,山峦叠嶂,一直向东延伸至老竹岭,如绿色屏障。

谱载鲍氏于明正德八年即1513年由歙西槐塘迁来,时已有村落,1131年岳飞开伐徽杭古道走老竹岭,南宋定都杭州,徽杭古道便成为一条重要国道和商道。


通将桥上有五圣桥亭,徽杭古道有老竹岭亭、老竹岭关及古门坑口之明代石拱桥,岳飞过老竹岭脚,以剑刺山,泉水沽沽,兵士口渴,后人建“岳王泉台”以纪念。

昱岭关是过通将桥沿昌源河至水寨坞,四海闻名。明代著名学者李日华由杭到徽,两过老竹岭,在该村鲍店喝酒,有其日记为证;明末英雄江天一守卫老竹岭,倡议修关;

大方和尚在老竹岭,制作老竹大方;王茂荫关心徽商生命财产,奏请皇上严惩昱岭关下之土匪;《水浒传》之“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南宋昱岭关征讨方腊,皆过老竹岭脚。

南宋范成大、元代吴讷、现代郁达夫、潘光旦、曹靖陶、汪定执皆有诗文,盛赞此地山水。程振钧修建徽杭公路呕心沥血,有亭碑纪念;

古有“筠麓十景”,即竹岭雄关、玉屏红叶、汪峰挺秀、木林归鸟、横楼虹下、一梅别墅、洋潭印月、程坞松涛、石镜墩峰、芝河绿水;


至今“十古”仍存,即古祠、古屋、古街、古巷、古泉、古桥、古墩、古亭、古关、古道,如今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


为岭脚村“我是民间手艺人”主题活动点赞

—— 潘雷坤

巧匠咸集史首遭,

山村闹热赛京桥。

打铁技术看淬火,

挞馃要领巧在包。

竹编精器蔑为上,

箍桶不漏漆作胶。

保护濒危老手艺,

岭脚贤达眼界高。

这些当年的民间老手艺,是否活在你儿时的记忆中,你还记得几样?

5月12日,“我是民间手艺人”在古韵悠悠、文献凿凿、历史底蕴深厚的岭脚村举行 挞米饺、苞芦粿、做观音豆腐、打铁、打草鞋、挞鞋绳(扎嫁)、编荫帽、编扇子、箍木桶、竹编 、老竹大方手工炒制等民间老手艺活动。

 

挞米饺

 挞苞芦粿

——洪其钧

苞芦挞粿,徽东特有。

三尺面台, 一双巧手。

见之垂涎,  尝来适口。

外皮薄张,  内馅多样。

铁锅熨烫, 麻辣油黄。

食后爽心, 满口留香。

  做观音豆腐

——洪其钧

捺得新鲜叶,置盆沸水冲。

泡蔫搅糊状,过滤添灰浆。

冷却凝固块,即可烧腐汤。

滑嫩多滋味,故事动肝肠。

夫妻打铁趣联

——洪其钧

打铁先得自身硬

抽炉当须功力强

 打铁

——洪其钧

炉火熊熊旺,锤头响叮当。

不打不成器,烂铁蔚成钢。

  

 打铁匠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风箱、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将锻打的铁块,烧红放在铁砧上,大锤、小锤轮番对打,一件件锨、耙、镰、犁、铲、刀、叉、钉等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工具、用具便打造出来了!

打草鞋

——洪其钧

人坐板壁下,菩勾拉凳头。

草绳系腰间,另端套菩勾。

搓转草捻条,左右来回绕。

鞋鼻三指长,鞋跟三指高。

前后大小纽,按度当配好。

过坡不滑溜,涉水无胀泡。

千里足下始,饭饱草鞋牢。

   打凉帽

——洪其钧

东屏采箬叶,西岭取青竹。

青竹编网筋,箬叶铺层厚。

边沿篾丝绕,扎个小耳朵。

蓑衣与之配,风雨成手足。

休时无事事,安然挂墙钩。

挞鞋绳(扎嫁)

绵绵线,细细心,纤纤手,悠悠情。雨天不下地,浸麻挞鞋绳。一根纤麻一份意,一款鞋绳一片心。挞得鞋绳纳鞋底,双双新鞋送亲人。博得村邻人人赞,为媳自是喜盈盈。——洪其钧

手工织麻布

编扇子

编荫帽

麦秸编织手艺,是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麦秸编织草帽遮阳、编织草扇纳凉、编织手提包、提篮、装盛五谷的器皿作生活用品,是我国早期文明发展的象征。

箍木桶

竹编

——洪其钧

条条片片任翻飞,

花式百出匠心随。

好竹由来堪作器,

良工湛艺乃为最。

篾匠师傅,将砍回来的整根竹子弄成许多薄薄的篾,然后编成各种各样的“篾”指劈成条的竹片,一根完整的竹子编制成各种各样家庭用的工具:扁担、凉席、晒垫、提篮、菜篮、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等等。

老竹大方传统工艺手工制作



民间老手艺,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传统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对往昔民间手艺岁月的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有多少行业曾经辉煌一时,有多少行业曾经伴我们在成长中走过,在渐渐随岁月远去,逐步淡出我们的视线。

过去这些让人称道的民间老手艺,过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种艰苦创业的朴素的生活印记,有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即将成为一种远去的情怀,成为记忆当中最深处的怀念,随之消失的还有人与物的亲密沟通。

推想不久的将来,人类手工创造的部分艺术品,渐渐就会被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所代替,这些传统民间手艺的传承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既是对这些身怀绝艺手艺人的一种敬重,更是对往昔慢节奏生活的一种眷恋。

让我们岭脚村民间老手艺潜移默化熏陶和感染的同时,和岭脚村人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民间老手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民间老手艺是童年难以泯灭的美好的记忆,向传承下去的普通劳动者致敬,你们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在此感谢鲍祝山、李世泽、洪其钧、洪法锦、潘雷坤以及其他村民、网民提供的资料和图片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有一种相知叫留言
感谢你我的相遇,
THEBEST
感谢关注


四野八荒  始于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想必走过不少的古村落,在看过古村后,不妨在留言区留言,告诉我们一路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