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洲说取栓 | 十苇渡江:十款中间抽吸导管实战报告(上)

 芋森遇缇慕 2021-08-01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官方学术公众号

图片

中间导管平衡了柔顺性和支撑性,能够在迂曲的血管解剖结构中推进,提供远端支撑,为其他介入材料的进入提供支持。抽吸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的基石技术之一。中间导管材料及设计与取栓导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其具有一定抽吸取栓能力,甚至一些性能优异的中间导管用于抽吸取栓游刃有余。

本期袁正洲博士专栏“洲说取栓”为我们带来他在实战中用过的十款中间/抽吸导管,为同道提供参考。本期为上半部分,介绍前四种:Navein、ACE、SofiaCatalyst。下期介绍PassageWay、TracLine、NeuroBridge、ExtraFlex、REACT天巡

图片
图片
  • 2008年第一款中间导管的DAC问世,管径不大只有0.044;

  • 2011年的Navein管径达到0.072;

  • 2014年ACE 60问世,

  • 2018年Sofia pulus及REACT。

  • 再到去年今年,一大批国产中间导管如雨后春笋般问世,其中不乏一些性能不错的,比如中天、心纬、通桥、加奇、沃比及瑞康通等。

两年之前,国外产品垄断市场偶尔断货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

图片

抽吸导管或者中间导管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到位能力、导管内径、管腔稳定性、介入耗材匹配性以及最关键的临床安全性。

01

第一款:Navien

图片

Navien管设计

笔者使用的第一款中间导管为Navien,在之前国内临床上没有中间导管的时代,这是从无到有的跨越。现在选择更多了以后,发现其还是有一些短板。但作为一款征战了近十年的管子还能活跃在一线,而且市场份额可能也是目前最大的,实属不易不能苛求。

Navien就像枪支AK 47,虽然存在射程及准度等方面的不足,但依然是一款了不起的产品。只是随着新一代产品及国货的崛起,其走下坡路是必然。有人觉得Navien偏硬,但是其还是有一定裸奔能力,上海十院张全斌教授在2020年曾成功将其用于大脑前抽吸取栓。

图片
图片

Navien管裸奔

图片

Navien入大脑前抽吸(图片来源:张全斌教授)

02

第二款:ACE

ACE的引入不仅仅是取栓材料的进步,更是取栓技术的变革。既往国内只有支架取栓,ACE来了之后,增添了选择。在一些合适的患者中,抽吸取栓较支架取栓有更大的优势,而且在后循环栓塞取栓中,这一优势更为突出。

图片

ACE产品参数

图片

ACE后循环实战

03

第三款:Sofia

笔者在2019年三月开始使用 ACE及Sofia。其设计理念可能倾向于通过性上,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其通过性在笔者实战的十款中间/抽吸导管中非常靠前。在一些迂曲路径或者右侧优势椎动脉做基底动脉取栓时,125cm长度可能会捉襟见肘,但是它也有131cm长度的。这款导管和ACE一样,如果用来做抽拉结合取栓,多次拉支架后,其性能会下降。

图片
图片

笔者在2019年4月的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上汇报的Sofia后循环裸奔病例。尽管笔者在国内率先发表了后循环双支架取栓文献,但是抽吸技术一出来,后循环双支架技术变成了昨日黄花。

04

第四款:Catalyst

Catalyst的性能要明显优于Navien,但其裸奔通过性劣于ACE及Sofia。作为一款价格相对很低的产品,在这个价位做到这种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图片

Catalyst示意图

图片

Catalyst实战病例,裸奔到岩骨水平段后无法再上送。

本期为'洲说取栓'十款中间/抽吸导管实战报告的上半部分,介绍四种产品Navein、ACE、Sofia及Catalyst都是国外的一线大厂产品。国货天巡、国外的一些小清新产品及使用了十余条的REACT等六款产品将在下期介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