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桩拍案惊奇的弑君案

 枯藤老树1 2021-08-01

鲁襄公25年,公元前548年,齐国发生了一桩令人拍案惊奇的弑君案。由大臣崔杼拥立的齐庄公姜光,上任第六年,被大臣崔杼弑了。

弑者,臣杀君,子杀父也,从古到今都是大罪重罪,案件本身亦是严重的事件,可这件弑君案老树为什么冠以“拍案惊奇”四字呢?读完了故事你就知道了。

崔杼娶了个同姓女子

崔杼是齐国大臣,因谥武,又叫崔武子。齐灵公死后,他改变齐灵公意志,擅自迎立被废弃的太子光为君,即齐庄公。由此崔杼独专齐室,成了齐国最有权势的大臣。

崔杼有个家臣叫东郭偃,东郭偃有个姐姐叫东郭姜,嫁给老公棠公后也叫棠姜。这棠姜生得十分美貌。也许因为太美貌,竟把她丈夫棠公活活累死了(注意,是真的死了)。

家臣家中有了丧事,崔杼自是要去慰问吊唁一番。

于是崔杼就由东郭偃驾车,来到棠姜家中。未亡人棠姜一出来迎接,崔杼顿时两眼放光:啊,多么标致的美人儿!双目注视棠姜,深感性趣盎然。

胡乱向棠姜之夫祭奠一番后,崔杼当即要求东郭偃将棠姜嫁给他。

不料东郭偃当头一盆冷水浇将下来:“啊呀主子,这可使不得呀!您是齐丁公后代,臣是齐桓公后代,咱们都姓姜,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这不成了同姓通婚了吗?”

老树早就说过,同姓通婚在春秋时期是非常禁忌的,一般婚嫁之前要经过一个“问名”程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免同姓。

可是崔武子贪恋棠姜美色,此时早已成了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哪还管什么同姓不同姓,于是就卜筮了一番。

卜筮结果:

上兑下坎,三爻变阳,困卦变大过,少女配中男,上上大吉。

也就是说,棠姜可娶!

崔杼自是十分高兴。可是还有人认为这个卦并不好,谁呢?陈文子,也就是后来田氏代齐的田陈氏先祖。

陈文子说了:“三爻一变成了巽,巽者风也,妻子在上风在下,妻子不是被风吹走了吗?况且爻词中说得可怕: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所以依我看来,这棠姜不娶也罢!”

崔武子嘴一撇:“寡妇有什么可怕的!就算这个是凶兆吧,她的先夫不是已经受去了么,我还怕什么!”

于是美丽的棠姜就这样被崔武子娶回了家。

风流情种齐庄公

很快,崔杼娶了个美丽寡妇的事就传到了齐庄公耳中,这让齐庄公心动不已。

原来这齐庄公姜光也是个风流情种,特别擅长唱小夜曲,其浑厚男中音不知迷住了多少少女的心。

于是齐庄公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名多次到崔杼家中商谈工作。只是很奇怪,每次去他家时,崔杼恰巧都不在。既然崔杼不在,那就和棠姜谈呗,“谈”毕,棠姜到底向崔杼转达了没有,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可古时妇女深居内室,齐庄公要怎么才让棠姜知道他来了呢?简单得很,唱一下小夜曲,棠姜不就听到了么!

不知道唱了多少首小夜曲,不知道幽会了多少次,齐庄公和棠姜就这样沉浸在美好而刺激的性爱游戏中。

不过天下之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何况一个堂堂国君公然外出偷欢?这事终于传到了崔杼崔武子耳中,崔杼深感奇耻大辱,他决定等待机会进行报复。

崔杼捉奸

对崔杼来说,要报仇的机会可有的是。这不莒国要来齐国朝见,齐庄公决定五月十六日在北郭宴请莒国国君。

崔杼寻思:姜光这家伙,办完了公事后就又会到自己家中去和棠姜幽会,这岂不是个极好的报仇机会?

于是崔杼让家将们提前在家中埋伏好,并且交待:不管何人来我家,先关后杀!

自己则向齐庄公请了假,说自己病得很厉害,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还好不了了。

崔杼就装病在家,等着齐庄公到来。

五月十六日,齐庄公没来。

五月十七日,齐庄公来了。

听得门外有动静,崔杼就悄悄带着棠姜从侧门溜了出去。

齐庄公一进门,就像往常一样,用手轻轻拍打着崔家堂前的柱子,深情地唱起小夜曲来。(公拊楹而歌

齐庄公不知道,他带来的大队卫士此时已经被家臣们挡在了门外,现在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而更让齐庄公感到恐怖的是,这次被他浑厚男中音吸引过来的并不是美丽的棠姜,而是崔府的大队家将,个个凶神恶煞,将齐庄公团团围在中间。

齐庄公急得大喊:“我是齐君姜光,怎么,你们……你们要造反?”

领头的家将说道:“鬼才相信你是齐国君主!我们只知道按照主人吩咐前来捉奸!你在这里鬼鬼祟祟的,难道不就是想勾引我家主母?”

齐庄公道:“我要见你们主人!快叫崔杼出来!”

家将道:“我家主人病得厉害,不能见客。他说了,这里靠近公宫,宫中美女众多,难保有好色之徒趁夜入宫行非礼之事,让国君蒙羞。所以他交待我等,一定要加强巡逻,遇到歹人格杀勿论!”

齐庄公此时心中一片冰凉,他明白家将的说法只是托词,实质是崔杼对自己动了杀心。

无奈之下,齐庄公只好说:“寡人真是齐君,请你们不要杀我!”

家将回答:“不行!”

齐庄公:“那么我们结盟?我保证以后不会报复你们。”

家将回答:“不行!”

齐庄公:“既然如此,那么请允许我到宗庙中自我了断?”

家将回答:“不行!”

在与家将问答之际,齐庄公脚下可没闲着,他趁人不备往楼梯上爬去,意图寻找机会逃出崔府。不知不觉中他已爬到高台,再也无处可逃。旁边是一堵墙,跳还是不跳?跳出去或可有一线生机。

正在他鼓足勇气准备往下跳时,家将们一箭射中他的大腿,齐庄公惨呼一声,从高台上跌落下来。

崔府家将们一拥而上,将齐庄公姜光残忍杀害。于是《春秋》中就多了这么一句话: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与此同时,齐庄公带来的大队卫士也在与崔府家将奋勇搏斗,不幸全部遇难。遇难卫士中也包括了创造“食肉寝皮”这个成语的勇士州绰

可悲的州绰,竟然死得如此毫无意义。

崔杼杀史

齐庄公一死,崔杼的病马上就好了。因为齐庄公死于非命,不得入祖坟,崔杼竟用了大夫之礼将齐庄公草草掩埋于一个叫“士孙之里”的社区。由此可见他对齐庄公的痛恨到了何等地步。

齐庄公死的第三天,崔杼作主,将齐庄公的年幼异母弟杵臼立为国君,是为齐景公,他则自封为齐国之相。这样,齐国虽然换了君主变了天,他崔杼依然是齐国老大。满朝文武,除了圣人晏婴外,有哪个不敢听崔杼的?而晏婴得民心,崔杼也不敢把他怎样。

可让崔杼想不到的是,除晏婴外,竟还有齐国人胆敢不听他的话,比如齐国的太史伯就忠实地在齐国史书上记载:

崔杼弑其君。

崔杼一看大怒,责令太史伯把这句话改成:

君光暴病而亡。

太史伯是个硬骨头,就是不肯改。崔杼手起刀落,将太史伯杀了。

古时史官大多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太史伯一死,其弟太史仲继续写:

崔杼弑其君。

崔杼一看,好嘛,又来个不怕死的!手起刀落,又将太史仲杀了。

太史仲一死,其弟太史叔继续写:

崔杼弑其君。

崔杼真是服了这些史官,正在犹豫要不要杀太史叔,有人来报:门外有南史氏求见!

南史氏是干嘛的?也是记载史书的。他听说太史一家快被崔杼杀光了,生怕崔杼弑君一事再无人记载,于是带着刀笔竹简就急匆匆往宫里赶,一定要把这件事记载下来。

崔杼长叹一声:唉!杀了一个太史,还有千千万万个太史,我崔杼弑君这件事怕是再也洗不清了。算了,你们写吧!事是我做的,我认了便是!

弑君的后果是什么?

读过老树文章的人知道,春秋中的弑君者很多都遭受了恶报,比如弑了晋灵公的赵氏差点灭族,弑了晋厉公的栾氏惨遭灭族,荀偃头生恶疮而死,等等。

虽然齐庄公与大臣之妻偷情是真的不该,但最多也只是人品不端,却罪不至死,且按中国古代之道德标准,齐庄公之罪也应是上天罚而不是由臣子弑。不管怎么说,齐庄公是君,崔杼是臣,齐庄公可以杀崔杼,可崔杼却不能杀齐庄公。

但崔杼杀了,那就是崔杼有罪了。那么,崔杼弑君又得到了什么报应呢?

崔杼的前妻生了两个儿子崔成崔强,棠姜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崔明。崔杼以崔成是残疾人为借口,不但废除崔成的继承人身份,立崔明为崔氏继承人,还爱屋及乌,让棠姜前夫所生之子棠无咎(方言称拖油瓶者)与家臣东郭偃一起管理自家家务,且对他们言听计从。

这么一来,崔成和崔强可不干了。自古中国都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即使不立崔成那也要立崔强,而绝不应立崔明。更何况自打东郭氏一家进了崔家后,崔成和崔强的地位就日益边缘化,这让二位公子异常不满。他们甚至求助于父亲的政治对手庆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庆封是齐国左相,地位仅次于崔杼,但因崔杼大权独揽,庆封也对崔杼非常不满。他非常乐见崔家起内讧,一番挑拨后,崔成和崔强伺机杀了家臣东郭偃和棠无咎。

崔杼大怒,也来求庆封帮忙,要灭了这两个逆子。

庆封当然要帮忙,而且要帮大忙。他派人率军前往崔家,不但将崔成崔强杀死,还灭了崔氏满门,抄尽崔氏家产而归。

血雨腥风中,棠姜羞愤交加,上吊自尽。

崔杼回到家一看,傻眼了:昔日繁华的崔府如今却是家破人亡,一片废墟,妻子棠姜的尸体在半空中飘荡。人世间最悲惨之事莫过于此!

而更让崔杼悲愤的是,天下之大,竟已没有了他崔杼的容身之所!

真是: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此情此景也正应了爻词中那句话:

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而此时离弑君案仅仅过了2年。

崔杼长叹一声,在棠姜尸体旁自缢而死。

齐国大权从此全部落入庆封手中。(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