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常说“天命使然”,这是宿命论吗?其实这是伟大的哲学智慧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8-01

老子曰: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希言自然”,“希”老子自己说过“听之不闻名曰希”,“希言”就是存在却听不到的言论。

而“自然”不是指天地万物这个大自然的物理存在,而是指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规律,也就是“道”的特性。

所以“希言自然”也就是代表天地万物终极规律的这个声音我们听不到,是无声之言。

“飘风不终朝”,“飘风”就是狂风,夜间刮起的狂风,不会一直吹一整天,一般到了第二天中午一定就会缓和。

而“骤雨不终日”,绵绵细雨能够一下好几天,但倾盆大雨一般几个小时肯定会停了。

这是什么原理?老子说这就是天地的作用。

天地尚且不能做到绝对长久,更何况人呢?

老子这里通过狂风骤雨的特性,揭示出宇宙万物都是暂时存在且不断变化的这一真理。

人也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所以人生也势必逃离不了这个规律。

但人们偏偏不服气,但凡得到便会死死抓住,希望永久拥有。

例如金钱、地位、爱情等等,殊不知这些东西人何曾真正拥有,甚至自己的这副皮囊,也不过暂时借来,使用期限一到谁能留得住?

所以就人生看来,无论你如何折腾,都如同狂风骤雨一般,注定会消逝,终归平淡。

所以之后老子又告诉我们: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人脱离不了“道”的掌控,人如果向往“道”,对“道”有着信仰,那么势必会依照“道”的方式做事,结交的朋友也都是讲“道”的。

这样“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你乐意得“道”,“道”也就乐意成就你。

“德”也是同样,一个注重德行修养的人,自然也就乐意结交有德行的人,如此互相进步,“德亦乐得之”。

而若是一个人不愿意学好,走得是自我毁灭的歧途。

那么他认识的人也不会是什么好人,最终越走越偏,注定要出问题,“失亦乐得之”了。

这也就是《系辞》所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道理了。

这章老子从天道对自然的作用,引申到人伦世界,探讨的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人永远不能脱离天道自然的掌控,所以要懂得天的道理,顺应天道,如此才能够长久生存。

但现实中人们却往往不能信这个道理,比如当代著名教授王德峰先生就曾经说过,他说人活到四十岁如果还不信命,那么只能说明他悟性太差了。

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便是天人合一,人无法摆脱自己是天地万物一部分的事实,所以也注定摆脱不了天道自然的掌控。

就比如家庭出身,你出生在富贵家庭,或是贫苦农户,这由不得你自己决定,按照中华文化的观念讲这是天命使然。

当然这不是宿命论,因为我们中华文化又有“人助而后天助”,以及“尽人事,知天命”的道理。

尽管我们出身不同,但我们能够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生存,当我们做到了人能做到的最大努力,那么天的作用自然会显现。

所以很多贫苦出身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而很多富贵出身的人反而渐渐走向衰败。

正如《中庸》所讲:“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本位,人如果不能做到“尽人事”,便不处于自己的本位之中,那么势必要被天道所淘汰。

这就是天道自然,也就是老子想告诉我们的大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