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

 zjshzq 2021-08-01
Image

“全球化”是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尽管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地区性政治事件的影响,但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化已经是当今世界势不可挡,而且必然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竞争的战场从国内扩大转移到了国际,企业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开拓国内的消费市场,科技发展为跨国经营提供物质前提、政府的出口政策支持、国际市场的吸引力等等都推动各类企业将拓展海外市场作为自身发展的新方式,在这样情况下,品牌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它承载了企业文化、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强大的品牌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将带有民族特色的品牌传播全球。
 
品牌全球化是企业在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推出全球化的品牌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即企业在全球性的营销活动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形象,达到全球化市场的目标。这不仅要利用本国的资源条件和市场,还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进行国外投资、生产、组织和策划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目前我国企业借着全球化机会,依托累计的工业、信息、制造等经验,借助互联网、政策支持等优势,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崛起势不可挡。
 
更有力量的中国品牌的时代正在到来
 
国产品牌建设要从改革开放初期讲起,当时国人消费水平以及国家开放水平有限,商业机会只存在于少部分开始进驻中国的海外品牌,中国品牌的自主建设和扩张海外的趋势并不明显。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90年代,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期,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国人消费意识提升,大量海外品牌涌入中国,不少人开始购买进口产品;但这并没有催生国产品牌走向国际,我国劳动力丰富,但实际生产制造技术不足,进而只能通过吸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而获取微薄的利润,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的方式一直以工厂代工为主,中国工厂似乎承担了世界人民大部分生活用品的制造,但最终自身得到的品牌溢价能力和科技技术的进步并不多,本国的企业并没有真正获得国际化的机会。可以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忽视了自主品牌建设,并没有建立起中国品牌的全球地位。
 
但近十年来,我国企业逐渐认识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链、制造科技的不断成熟完善,民族信心的提高,国货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国内购买力迅速增长,为寻求更广的发展中国品牌也希望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从传统产业来看,一些老牌企业基于原来的制造经验,在制造技术上已经处于难以超越的地位,比如一些专业化配件企业,不直接生产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但却提供很多产品生产时不可或缺的零件、器材,是业界的名牌,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例如,一些汽车零件品牌产品连续多年深耕出口业务,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市场。并且多家企业都在海外开设工厂,开展更深层次的研发生产、销售营销,这些企业大多多年来专心做一件事,员工的专业化程度、设备专业化程度很高,是专业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
 
在实体经济之外,互联网、消费电子等品牌也打响了国际市场,2021上半年,TikTok凭借3.83亿次下载、9.19亿美元用户购买成为全球下载量和应用内购收入最高的非游戏应用。腾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包揽了6月全球游戏营收最高的前两名,同样,有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2%。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依次为三星、小米和苹果,而OPPO、vivo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名,国产手机品牌集体崛起。
 
中国品牌取得如今的成绩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史,面对很多现代科技首创于国外,中国企业对核心科技掌握不足,成熟、高利润的海外市场被国外老牌企业所占领的局面,一方面,中国品牌集中在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小众地区发力,逐渐建立海外口碑,后继续业务扩大到欧洲、美洲等商业地区;另一方面,众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即使面对国外企业的打压与限制,它们依旧希望突破地域的限制、专业的禁锢以及创新的边界,现在终于将专利、算法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突破发展瓶颈。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坚持着全球化品牌造福人类,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等问题的理念而实现了对新技术更好的应用、宣传与销售,进而增大了各国对中国品牌的认可。
 
当前疫情来袭,各国经济发展的节奏被打乱,各国往来限制措施增多,全球商品、服务和人员跨境流动的壁垒进一步上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也催生了各国基于抗疫技术、数字技术、经济发展等更多的探讨和交流。疫情的变化会帮助企业突破以往的障碍,外界条件的改变为企业提供了曾经无法实现的实践机会,各家也都借此机会大大加强、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全球影响力,进行品牌深度扩张;加之我国在疫情防控表现突出,中国品牌持续在市场上收获良好的口碑,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有相对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突破新商业模式、新技术应用,提升品牌。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本土将成为全球新锐品牌的集中诞生地。
 
品牌全球化方式有很多,但商业价值之外,品牌也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无论什么品牌,网络都已变成助力品牌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现在一个品牌的决策,传统广告占了不到10%,网络口碑的影响,大概占7成左右,网络渠道成为品牌建设的关键途径。同时5G的出现,也加速了新一代技术应用于品牌创建,尤其对超低时延有要求的品牌。未来,网络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品牌组合。
 
政府也为创造品牌提供了普惠环境,包括制定标准以及为品牌企业做推荐,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法治环境。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更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与资源整合能力,帮助企业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中打造出创新、有价值的中国品牌。
 
当然,在品牌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如今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赋予品牌一定意义、文化或者灵魂。品牌建设要观照企业自身的发展,致良知,致本体,通过直接而又专一的理念,找准品牌的定位,坚持不懈地加以执行,形成长久的穿透力、发展力与价值性,或是全球化品牌继续走向卓越的关键。
 
(文/允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