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竹隆居士 2021-08-01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全脑教养法》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育儿书。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将“脑概念”引入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当中,希望通过改变父母的养育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重新看待孩子情绪和行为的机会,它让我明白,孩子并不是故意或者存心与父母作对,只是他们未成熟的大脑操纵了一切。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描述了左脑、右脑、上层大脑、下层大脑的不同功能,提出了“整合”、“第七感”、“觉知之轮”等全新的概念,并阐述了十二种全脑教养法,供父母应用到日常育儿实践中,帮助我们将孩子的各种情绪爆发、与伙伴争执或者不知名的恐惧转化为整合孩子大脑、培育“全脑儿童”的机会。

小暖将这本书的精华整理成了读书笔记,让大家能对本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希望这篇笔记能成为阅读此书的一份“地图”,帮助大家淡定应对孩子们的情绪挑战,从容掌握全脑教养法。

长文预警。因为此书重点信息不少,还有一些相对难理解的地方小暖用举例的方式来试图说明,所以全文近万字,看不完的话可以收藏备用,或从标题选择自己更需要着重了解的部分即可。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多重人格,不同的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内容,有的理性、有的非理性、有的深思熟虑,有的本能反应。

让大脑良好运行的关键,就是让各个部分协同运作,即作者贯穿全书的重要概念:整合

为什么孩子们那么容易大哭、崩溃、暴躁不安甚至攻击他人?为什么当我们面对来自孩子的这些挑战时,我们会束手无策?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不那么了解孩子星人的思维方式。

每当孩子们这样无理取闹的时候,其实都是由于他们的大脑缺乏整合。

因为,他们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负责逻辑、理性的左脑,在两岁左右才刚刚发育。

可以这么说,直到25岁之前,人的大脑都不算发育成熟。

这么说来,我们只能苦苦等待孩子的大脑慢慢发育?并不是。

虽然大脑成熟的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响,但是整合的程度是可以通过一天天的养育去影响的。

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每一次情绪风暴,如何帮他们将“分裂”的大脑进行整合,如何在日常中寻觅机会锻炼孩子大脑发育所需的不同要素,都会影响孩子大脑的不同部分联结得更加紧密,以有力的方式携手并进。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帮助孩子改善情绪的武器:整合左右脑

简单来说,我们的左脑是逻辑的、语言的和求实的;右脑是情感的,非语言的、经验化的和自传体式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三岁以前,右脑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文字来表达感受的能力,完全活在当下。

当一个孩子开始不停地问“为什么”时,你就知道他的左脑开始起作用了。因为左脑想知道世界万物线性的因果关系,并用语言把逻辑表达出来。

尽管左脑开始发育,但孩子的大脑还没有整合能力,于是就会造成某种混乱和分裂。这也是之所以,孩子们往往会出现T2H3阶段频繁的情绪大崩溃的原因。

作者指出,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联结第一,解决第二。

首先要用我们的右脑,与孩子的右脑联结,接着再引导至左脑。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两种方法,可以用来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

方法一

聆听与关注:认清情绪

举个书中的例子:

一天晚上,蒂娜的儿子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说自己睡不着,他烦躁地说:

“我要疯了,你从来没有在睡前给我晚安吻!”

蒂娜对这个非同寻常的情绪爆发感到惊讶,她回应道:

“我不知道你想让我这么做呀!”

儿子的回答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抱怨:

“你从来都没有对我好过!我要疯了!离我的生日还有十几个月呢,而且我讨厌做家庭作业!”

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这似曾相识的状况,就是孩子说了一大堆毫无逻辑但让他们心烦意乱的问题,好像他的烦躁与抓狂完全不可理喻。

其实,这正说明孩子的右脑情绪在强烈的波动,并且缺乏左脑逻辑的平衡。

如果此时我们用“左脑”和孩子对话,试图用我们的逻辑性与孩子“较真”,比如说“我明明对你很好”、“我也没办法让你的生日早到;家庭作业是你必须完成的”,那么无疑将是一场硬碰硬的徒劳。

我们能做的,首先应该是理解孩子的情绪。

比如刚才的例子中,蒂娜的做法是,把孩子拉到身边,坐下来,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用安慰的声调说:

“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的,我永远不会忽略你的,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蒂娜关怀式的回应,让儿子知道,妈妈感受到了他的感受。

这样孩子慢慢放松下来,态度逐渐软化,开始愿意和妈妈解释他的委屈具体都是什么。

当我们不和孩子的情绪洪流对抗,而是通过回应他的右脑,在洪流中冲浪,让孩子体验到所谓的联结。这之后,我们再去尝试动用我们的左脑,去引导孩子转向左脑,一起理智地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加好。

就像例子中蒂娜所做的那样,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之后,她开始向孩子解释,并且一起想改进的办法。比如“承诺和孩子一起筹划下一个生日”、“一起想办法将家庭作业变得更加有趣”等等。

其实这种方法,和许多育儿书中的理论都类似,比如说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比如先要和孩子共情。

作者也指出,这种方法不一定永远管用,也不意味着对孩子一味的纵容或者没有底线。类似于举止不敬、伤害他人、乱摔东西这些行为,都是应该先制止之后,再进行聆听和关注。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方法二

经历分享:安抚情绪

比如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擦伤了手肘、上幼儿园的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孩子在幼儿园被同学欺负等时候,他们被痛苦、失望或者恐惧的感受淹没,强烈的情绪和身体感觉充斥着他们的右脑,以至于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此时,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左脑运转起来,让孩子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我们要帮他们复述带来恐惧或者痛苦的经历,理清事情的经过,让他们理解发生的整件事情。

比如孩子因为在幼儿园生病、受伤,就产生了对幼儿园的恐惧,进而拼命拒绝去幼儿园。也许,在他们的头脑中,将孤零零一人在学校、生病受伤、父母离开、感到害怕这一系列事情连在了一起,认为他们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回忆生病受伤的那一天,从在家到幼儿园,再到回家这一整天的经过。比如书中举的一个小例子:

“我们一起到了幼儿园,我们挥手告别,你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

后来,你摔伤了,妈妈知道你很疼,但是老师把你照顾的很好,她知道你需要妈妈,所以给我打了电话,我马上就赶到了。

后来,妈妈在家照顾你,你慢慢感觉好多了。”

这样把事情的经过理顺,让孩子明白他的情感与身体正在经历什么。

帮助他们创建一些新的联想,表明学校是安全有趣的,比如可以画一幅关于孩子最喜欢的教室某个角落的画,或者分享一段小朋友一起玩非常开心的瞬间等等。

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小暖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提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来看看。

(推荐阅读:

《想培养“嗯哼”这样的高情商娃?除了满满的爱,还有这点也很重要》《想跟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的娃立规矩讲道理?请用上毕生演技》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教会孩子自我控制的秘诀:整合上下脑

有人也许会问,我们不能时时都在孩子身边帮助他们应对情绪,怎么样教会他们自我控制呢?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的工作机制。我们的下层大脑负责愤怒、呼吸、恐惧、眨眼;上层大脑负责明智的决策、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自我认识、共情和道德。

上层大脑运转良好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考虑后果,三思而行,并考虑别人的情绪。

但现实是,孩子们的下层大脑在出生的时候已经十分发达,但上层大脑要到一个人二十几岁才能够发育成熟。

而且孩子们大脑负责快速处理和表达情绪的“杏仁核”常常“起火”,阻断了联结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的阶梯。所以,孩子们很容易被困在下层,容易大发雷霆,作出荒谬的决定,而且普遍缺乏共情和自我理解能力。

明白了这些,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调整对孩子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孩子发怒的时候,帮助他们整合上下脑,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不过,作者也指出,孩子们发的脾气,也分上下层。有时候他们将发脾气作为某种要胁,为了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作者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上层怒火”,他认为,我们需要对此设置坚固的界限,明确地讨论什么行为是恰当或者不恰当的。

比如孩子在商场无理取闹,非得要买某个玩具。我们可以这样回应:

“我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但是我不喜欢你这种做法,如果你现在不停止发飙,你就得不到这个玩具。而且我也要取消今天下午的活动,因为你让我觉得你不能控制自己。”

但是下层怒火则完全不同。举个书中的例子:

一个爸爸给孩子洗澡。当把水倒在孩子头上准备洗头时,孩子变得非常生气,开始尖叫,把玩具扔出浴缸,甚至挥舞着小手要打爸爸。

像这种情况的怒火,就属于下层怒火。此时应激激素充斥着孩子的小小身体,使得上层大脑的所有部分都无法正常运作。

而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用更多的耐心和安慰,帮助孩子平息杏仁核发挥的巨大作用。

与孩子建立联结,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引导他们离开混乱的河岸。一旦上层大脑重新介入,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逻辑和理性解决问题。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对这两种愤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教导孩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时候应该设置边界,什么时候应该富于关爱和同情,把上层大脑邀请回来。

(小暖的话:我在看这段的时候觉得,如何分辨孩子的怒火其实是个功夫活,需要建立在与孩子的良好亲密的关系之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内心所想。)

作者介绍了帮助孩子发展上层大脑的三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的上层大脑更加强壮,和下层大脑更加整合。

方法一

动脑莫动气:唤起上层大脑

举个书中的例子:

妈妈在开车,女儿坐在后排,因为刚才去商场购物闹了一点不愉快而闷闷不乐。突然女儿愤愤地说:妈妈,我恨你!

如果此时妈妈回应:

“就算在你恼火的时候,这么说也是不对的。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不能说这句话,我不想再听第二次。”

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在触发孩子的下层大脑。

如果妈妈这样回应:

“是不是因为妈妈没给你买那条项链?你好像很生气。”(引导女儿用精确而具体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感觉。)

“那条项链是非卖品。如果你想继续生气也可以。但是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想个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语,便是在帮助孩子唤起上层大脑。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方法二

越用越灵光:锻炼上层大脑

上层大脑就像肌肉,经常使用就会越来越强壮。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锻炼孩子上层大脑的机会。

让孩子练习做决定

父母不要总代替孩子做决定。对于小娃来讲,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你今天想穿蓝色的鞋子还是白色的鞋子”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练习做决定。

控制身体和情绪

教给孩子一切技巧,帮助他们在沮丧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深呼吸、数到十、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允许他们使劲跺脚或者捶枕头。

自我理解

促进孩子自我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问题。

比如“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什么使你有这样的感觉?”等等。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们一个日记本,让他们每天写点或者画点什么,让他们关注并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小娃,我们可以让他们用画画来讲故事。

当孩子越多地思考内心发生的一切,就越具备理解并回应自己的内心和周围世界的能力。

共情力

共情力是上层大脑的一项重要功能。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和孩子读绘本时,我们都可以通过问几个简单的问题,鼓励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就是在建立孩子的共情力。

比如“你觉得那个婴儿为什么哭”、“佩琦的朋友搬走了,你觉得他现在是什么感觉?”来引起孩子对生活中其他人情绪的注意。

道德感

当孩子可以控制自己,拥有共情与自我理解的能力,同时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他们将发展出稳固且积极的道德感——超越个人需求的是非观。

但他们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一贯如此。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虚拟情景来帮助他们锻炼上层大脑。说白了,就是我们常和孩子一起玩的过家家游戏,模拟某个场景,激发孩子思考该如何行动,思考他们的决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

运动改造大脑:让脑子活起来

我们感觉到的很多情绪实际上都是从身体开始的。比如紧张的时候,我们会呼吸急促、胃部翻腾,肩膀紧绷。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改变我们的身体状态,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在孩子非常焦虑、紧张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缓慢的深呼吸;在他们暴躁的时候,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小娃可以玩一些游戏,大娃可以通过跑步,放松身体。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的秘诀:整合记忆

记忆就是过去影响现在的方式。它的本质是联想。那些我们不假思索回忆的记忆叫做内隐记忆,除此之外的记忆都算做外显记忆。

在生命的头18个月我们只能编码内隐记忆。

一个婴儿编码内隐记忆包括家和父母的气息、味道和声音。我们的知觉、情绪、身体感觉以及成长过程中诸如学习爬行、走路、骑自行车等等都被编码进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本质上是一种保障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远离危险的进化机制。它让我们可以更迅速地做出反应,或者甚至在不需要主动回忆过去相似经验的情况下就能自动对危险场景做出反应。

当孩子以看似不寻常、不合理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否某段内隐记忆为孩子建立了某种心理模式。

比如一个通常都非常喜欢上游泳课的孩子,突然有一天拒绝去上课。这种反常的举动,应该引发我们去帮助孩子探索他们的内隐记忆。

让我们和他们都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抗拒上游泳课,让他们变得害怕、担心和恐惧。

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地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将痛苦的体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当我们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空间,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回想遇到的让他们倍感压力的事件,内隐记忆就会保持分散的形式,从而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的经历。

如果我们帮助孩子将过去整合进现在,他们就能够理解自己内在的心理过程,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给出了两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整合两种记忆。

方法一

思维遥控器:重演记忆

讲故事方法,我们在之前整合左右脑的时候讨论过。其实,它也是整合记忆的重要方法。

不过,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太愿意回忆非常痛苦、难过的记忆,以至于他们拒绝让我们讲故事。

这时候,我们需要教他运用遥控器,在脑海中重演这个经历。

当回忆到他们觉得害怕、难过的地方时,可以遵照孩子的意愿,快进掉这一部分,直接跳到更加愉快的那部分回忆。

当他们试过用快进的方式“讲故事”之后,他们会觉得复述的过程没有那么可怕,因为这个思维遥控器赋予了他们控制力,让自己能够以自己的节奏来参与互动,也让他们慢慢正视那些令他们恐惧的经验。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方法二

提问和鼓励:加深记忆

通过问问题引导孩子叙述基本事实

比如,你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就尽量避免问“今天过得怎么样”,那样会引导孩子回答“还行”、“不错”,对话就没法深入下去了。

可以这样问:“今天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最不好的事情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问,也许不论我们怎么提问,孩子就是不说怎么办?

这时候,就要求我们问得有技巧,有创造性。作者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试一试猜谜游戏。比如:“告诉我两件今天发生了的事,再说一件没发生过的事,我来猜猜哪两件是真的。”这样的问话,可以快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鼓励孩子写日记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让孩子更具有专注力的秘诀:整合自我

小暖个人理解,这一部分所说的“专注力”,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做某件事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这种“专注力”,而是指让孩子可以摆脱某种消极情绪(紧张、焦虑、担忧),专心在某件事上的“专注力”。

在这一部分,作者引入了“第七感”和“觉知之轮”两个概念,也是全书比较难懂和抽象的部分。第七感的本质是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以及他人的心理。觉知之轮的基本概念,如图所示。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作者将我们的内心比作自行车车轮,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本源,它是我们的执行大脑,是让我们做出重要决定的地方。外围代表了我们能注意到或意识到的任何事物:思想和感受、梦想和欲望、记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身体感觉。

举个书中的例子:

乔什一直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他认为音乐带给他放松和享受,他也非常喜欢和乐队的其他同学一起演奏。不过,在周五的演奏会即将来临的时候,乔什因为过分担心自己的演奏不成功,而紧张地想放弃演出。

图中所示,就是乔什的觉知之轮。第七感,让他注意到发生在自己内心中的一切。他理解了正是他自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这些外围面向之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回归自己的本源,关注其他外围面向。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乔什从觉知之轮中看出,那些恐惧和担忧确实是自己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地代表自己。

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一小部分制造恐惧的外围上,就会忽略其他的外围面向。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分辨“感到”和“是”的区别。比如,是“我感到孤独”、“我现在感到忧伤;而不是”我是孤独的”。

当他们混淆了这样的感受时,他们会将这些暂时的情绪,误认为是一种永久的状态。

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被某道题困扰,觉得沮丧和不足。但如果他没有认识到这种负面情绪只是自己更宏大、更完整的一部分,他就会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太笨了,家庭作业对自己来说太难了,自己永远也做不好,产生放弃的念头。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觉知之轮,发展孩子的第七感,帮助他们整合自我,让他们有能力选择关注和重视的对象,让他们的注意力不被某一类负面感受或者念头强行占据。

关于发展孩子的第七感方面,作者介绍了三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了解第七感的力量。

方法一

浮云原理:教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

除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还要让他们知道感受是一种暂时的,不断变化的情形。

它们是状态,而非特质,情绪的阴云会流走。

比如,女儿养了一只狗,她非常喜欢。但是有一天,狗弄坏了她的画,女儿非常伤心。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你还记得狗狗昨天陪你睡觉时,你是什么感觉吗?”

“我非常喜欢它。”

“看见没,有时候你觉得你很爱它,有时候又对它生气。你的感觉是会变化的,对不对。”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方法二

情绪调色板:教孩子正确理解内心感受

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他们自己的觉知之轮有哪些不同的外围面向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学习“审查”所有正在影响他们的感受、意象、情绪和念头。

审查自己的感觉

让孩子们留意身体感觉,孩子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体内发生的变化。比如胃部搅动是焦虑,打人的欲望是愤怒或者沮丧,肩部沉重是悲伤等等。

借此,让他们学习如何放松身体,恢复平静。

审查意象

有一些意向来自过去,有一些则来自想象或者噩梦的臆造。

比如担忧自己会被遗弃或在课间被孤立的小孩,也许会想象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荡秋千;一个非常害怕黑夜的小孩,他的恐惧可能来自噩梦之后留在记忆中的影像。

审查情绪

审查他们正在体验的感受和情绪。帮助他们把感受具体化,从还行、很糟,转换为更准确的词语,比如失望、焦虑、嫉妒、兴奋等等。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不让你吃糖你很失望”、“很遗憾你的滑雪之旅取消了。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我可能会觉得生气、失望、委屈、受伤、扫兴,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关于这一点,和小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提到的“为情绪命名”,非常相似。

审查念头

审查孩子的左脑所思所想,让孩子留意脑中闪过的念头,并且明白不是每个念头都必须相信。

他们还可以与那些没用的、不健康的甚至不真实的念头争辩。

通过这样的自我对话,他们能够将注意力从那些有限作用的外围面向上引开。转向那些有利于获得快乐和成长的面向。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方法三

第七感:培养专注力

第七感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回归本源,让他们变得更加专注,从而能够清醒地觉察众多外围面向对自己情绪和状态的影响。

比如上台表演之前,孩子非常紧张,我们可以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呼吸,或者想一个令他们感到放松和平静的场景,来缓解紧张的情绪。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培养孩子人际技巧的法宝:整合自我与他人

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关爱和体谅他人,这样才能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本书前面的部分,作者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拓展思维,让他们发展“我”的概念。

而这一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我们”上,指导我们如何让孩子与他人整合。

如何发展了解并联结他人心灵的能力,取决于共情能力,即识别另一个人的感受、欲望和观点的能力。我们要训练孩子们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了解他人的观念。

作者认为,孩子们经历的各种关系将为他们将来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结打下基础。未来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第七感,融入我们,与他人联结,取决于他们与看护人之间依恋关系的质量。

在这份依恋关系中,孩子们发展出重要的人际技巧,比如沟通、倾听、理解面部表情、理解非语言信息、分享和牺牲。

所以,只有与看护人的亲密关系,才能帮助孩子发展第七感。如果我们为孩子展现出来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淡、疏远、苛刻,将会影响孩子对人际关系的预期。

当然我们除了为孩子示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外,更应该让他们练习与他人合作。针对这两点,作者提出了两种方法,帮助孩子整合自我与他人。

方法一

亲子互动:让家庭充满幸福感

孩子们越是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就越是看重人际关系,也越会对未来的人际关系抱有积极健康的期待,这对他们与他人相亲相爱是一种正面强化。

与孩子一起玩即兴表演的游戏、玩故事接龙、词语接龙的游戏,都可以让孩子练习接纳生活中各种出乎意料的转变,也会让整个家庭欢笑不断。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方法二

共情力:站在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以他人的视角看世界:

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立场。

倾听言外之意:

教孩子理解非语言信息,真正听懂他人。

运用孩子的右脑,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的东西。

比如孩子的好友踢足球输了比赛,虽然好友说没事,但并不代表他不需要安慰。

此时,可以通过向孩子指出好友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像耷拉的肩膀、沮丧的脸之类的,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感受。

修复关系:

教孩子在冲突发生之后进行补救。

除了向对方说对不起,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用行动把做错的事情纠正过来,或者对受害方进行弥补。关于这一点,小暖写过一篇有关“道歉”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来看看。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在本书中,作者强调,在我们帮助孩子整合大脑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整合我们自己,不论是左脑还是右脑、上层大脑还是下层大脑,内隐记忆还是外显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理智地去帮助孩子、引导孩子。

书中,还配有一些漫画,为孩子简单地诠释了一些大脑相关知识和概念。有时候,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大脑,对帮助他们进行整合也大有帮助。

这本书,的确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那些干扰我们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养育难题。

同时还能让我们加深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更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大脑。

总的说来,书中努力在教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从冲突中联结,学会将不愉快的争论看作一个难得的机会,尝试去了解他人的想法。这样的全脑教养法,将带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幸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