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言礼义些小事——《论语》悟读【424】

 新用户97560OBk 2021-08-02

琴棋书画添佳趣,歌赋诗词抒雅怀。

《论语》第十六篇第十四章:

【原文】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

国君之妻,国君称她为“夫人”。她对国君自称“小童”。国人称她“君夫人”,在异国人之前称她为“寡小君”。异国人对国人称她亦呼“君夫人”。

【悟读】

礼之用,和为贵。

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夫子之“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之多之泛,世之少有,“彬彬有礼”成为国人之特有行为标签。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称谓礼仪”是在对亲友等称呼时所使用的一种规范性礼貌语,准确的称谓能恰当地体现出当事人之间的隶属关系,称谓礼仪在日常生活和外交活动中极为重要,本章夫子谈论的就是“称谓礼仪”。

君夫人,春秋战国时期对诸侯正妻之称谓。《注疏》:“ 妻者,齐也,言与夫齐体,上下之通称,故曰邦君之妻也”;小童,夫人之自称。《注疏》:“自称谦,言己小弱之童稚也”;寡小君,寡,寡德,谦辞。孔安国:“小君,君夫人之称。”《注疏》:“以对异邦称君曰寡君,谦言寡德之君;夫人对君为小,故曰寡小君也。”

古人称谓之大原则,依礼而称;具体到行为,往往对人尊称,对己谦称。国君称妻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本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别国就称她为“寡小君”;但别国称她又是“君夫人”,其尊与谦,一目了然;一尊一谦,和谐之基

礼仪穿古,语善贯今。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但总有一种力量比时间还强大,正如中华之传统礼仪,作为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培植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休言礼义些小事,不懂礼义难成人。礼仪是一面镜子,蕴含着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原则和品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