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创作手法

 燕山茶社 2021-08-02

我学写作,在我的印象里,没有买过关于教如何写作的理论技术性书籍,也许有,但是我忘了。不过我翻开以前的旧书,没有发现过这样的书。现在网络发达,在文学写作领域,一些人在推荐关于学习如何写作的理论技术性书籍。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某个人的写作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你。

我以前学习写作,除了购买杂志,购买文学书籍,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发到论坛上,然后你评论我的,我评论你的——那个时候有的版主也有些水平,所以初学者的水平也能相应提高一些。现在没有这样的论坛了。

即便是知乎,其实有很多外行人在指导初学者,而且获赞量不少。而且互联网越发达,网络环境越不好,以前在论坛上,即便有那种不友好的网友,也是极少数。现在网络发达,你发一下自己的习作,很容易被喷得体无完肤。当然有的人脸皮极厚,人家不会以谦虚的态度求教别人,反而问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可以引领文坛了。这样的心态说实话蛮好的,比起虚心求教别人反而被骂,要好得多——人家是骂评论者。

小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写作方法,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一般写作能上升一个水平,都要避免玩这种创作手法。倒不是说这种写作非常低级,只是一种写作手法用得多了,就起不到“超预期”的效果了。你的小说总想给别人超预期,但是别人的心理早就猜透你了,所以你很难玩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三四年前,我写了一个蚂蚁小说,发在报纸上,也是采用的欧亨利式的结尾。题目是《盲女》。其实取名盲女,就是为了误导读者——本来就不是盲女。现在不少网络平台都教写作,关于欧亨利式结尾,很多人都提到“误导式的写作手法”。几年前我把这个蚂蚁小说发到过这个号上,后来删除了——说实话,也就写得比较成功的,才敢发到网上来,不然会被批死。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多的是心理作用,你需要骗过读者的心理。比如我写《盲女》,就是制造了一种“意料之外,还有意外”,让读者以为某个结局已经是超预期了,但是还是更超预期的。长的小说,实现这一目的,并不很难,但是想在几百字内就写出这种效果,非常非常难。

但是非常难,不代表这种小说就多么好,没意义的照样没意义。这种完全是玩新花样了,内容没意义。但是初学者能学到这种水平,就算入门了。

短篇小说里面,大量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的,就是作家鲁敏的《荷尔蒙夜谈》。这部短篇小说合集,写得很一般,但是很适合初学者去研究学习。而且小小说也是最适合初学者学习了的文学体裁了。

长篇小说,比如《三体》里面的章北海最后的“叛变”,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其实我觉得,别人教一百遍,不如自己去研究学习,总结出来的经验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