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山东平阴 / 尹燕忠 ​《​向鲁迅先生小说学习创作方法》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村任科技队长等,后调乡镇任专职通讯报道员、秘书、民政文书、文化广播站长和办事处书记,被抽调县委写党史,又被安城锦水抽调主持写史志,先后有760多篇作品在省、市、县发表。任县作协理事,安城镇作协副主席等职,荣获省市县模范先进称号。曾在济南日报趵突副刊发表《故乡的白天鹅》《故乡的小河》,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表报告文学《高甲海招财助人》,在湖南《楚风》刊发表《小河》,在济南市作家协会主办刊物《一路花香》发表散文《想起了国歌》、小说《梅花》获玫瑰文学奖、《李存葆在玫瑰之乡》发表在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2019年第3期《泰山文化》发表小说(活宰驴)和(宰牛),2019年八月所写报告文学《抗日烽火女英雄》、《抗战英雄郑天民书记》发表在《茌博文萃》上,共发表670余篇作品。

向鲁迅先生小说学习创作方法

文/尹燕忠

为什么人家的小说容量大,我们的小说容量小呢?这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是在于作者的思想,你思想深刻,才可能写出深刻的小说。这一点我们不说了。第二是在写法上。那么,怎样写才可能写得思想容量大呢?在创作艺术上说,有一句话,这是研究词(诗词)的人说的,他说词要“有寄托入,无寄托出”。我以为,小说也应这样。鲁迅先生的小说是有寄托的,在这个故事上寄托着他深刻的思想,对人生的看法。带着这样的寄托去构思小说、去设计人物、去摆弄生活的色彩。有这个寄托和没有这个寄托,在构思小说时是不一样的。有的小说写得比较杂乱,他也写了一些生活,但是它没有焦点。焦点,老托尔斯泰用过这个词儿,他说,小说最难的,也最要紧的,就是要有一个焦点。所有的光,都集中在这个焦点上。或者所有的光,都从这个焦点发出来。搞戏曲的讲究“戏核”“戏胆”,搞小说要讲究有个焦点,有个“魂”,灵魂。有了魂,有了寄托,才能进入。当然,还得写出来,当写出来的时候,就没有寄托了,寄托消失了。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说描写的是生活,把生活端给你。那么,这生活中有什么意思呢?那请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回味,去体会,联系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去进行想象。你可以想的多一些,他可以想的少一些,你可以想到这里去,他可以想到那里去。只有这样你的小说容量才大。作者说清楚了,容量反倒小。

我们举鲁迅先生的小说《离婚》来说一说。这小说写于一九二八年,是鲁迅先生写的最后的一篇小说,以后他就写杂文去了。《离婚》的主角叫爱姑,嫁了个男人,不合适,打架,要离婚。打了三年 的官司,也没离掉。她父亲庄木三在这一带地方的农民中很有些威望,他有六个儿子,很有些实力。小说一开始,就写庄木三和爱姑坐船去一个乡绅家去打官司。他一上船,大家都和他打招呼。这里作家的描写是很细的,写庄木三带一根长烟袋,竹子做的,有人那么高。凡拿这种长烟袋的人,一般说都是有地位的人。因为这么长的烟杆自己不大好点烟,一般是别人给他点。他一上船,大家赶紧让座;他一拿出烟袋,对面的人马上给打火点上了。这就不用多说了,表现了庄木三的威望。对爱姑,作家写她的“钩刀脚”,这是缠脚后又放开的。这是时代的特征,是封建、半封建的特征。她把钩刀脚成八字往那里一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妇女可不是省油的灯。一般说,那个时代的妇女,年轻的妇女,是不能把脚摆到人脸前的。在 船上谈话,爱姑张嘴就叫她公公是老畜生,叫她丈夫是小畜生,要闹他个家败人亡。她的六个兄弟跑到她丈夫的家,把人家做饭的灶也扒掉了。小说一开始,就点出这样一个有威望的父亲,这样一个要闹得丈夫家败人亡的妇女爱姑。

在这样一个场合,遇到这样一个喷嚏,他们整个的方案都提不起来了。大家想一想,这样写,要比直接写封建压迫,力量大多了。如果直接写七大人拍桌子,骂、训他们一顿,就没有这样写有力量。艺术有艺术的办法。七大人偶尔打一个喷嚏就解决了问题,怎么会这样容易?这是封建的力量。这是最大的情理,是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情理。这是最意料之外,也是最情理之中。写小说,你要处处使人意料不到,在意料之外,又处处合情合理,在情理之中。情理呢,也要抓最大的情理,不是抓小情理。鲁迅先生在编新文学大系时,选了各家的作品,也要选自己的作品。他对每一个人的作品都要写几句话,介绍作家作品,对自己的作品也要写几句话,他写得很中肯。他说,他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是学外国的。他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他说这是学习谁的,发表后有强烈的反响,读者很注意。他说:我是学了别人的,人家说的话,比我深刻。这是适合当时的需要,所以,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说,后来我的小说的技巧成熟起来,例如《肥皂》《离婚》。技巧上也进步了,但是却不大引起读者的注意了。他说的技巧成熟,是指的结构、语言这些技巧问题。他的小说的确是无寄托出的。整篇小说,没一句说封建呀,压迫呀,地主呀,阶级呀,好象没有寄托,出得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时的技巧确实是成熟了。我认为,短篇小说讲结构,讲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离婚》确是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说的,不怎么引起读者注意了,这是个社会原因。

以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为例。《孔乙己》,二千八百个字。放到现在是小小说。我们的小说越写越长。刚才讲的《离婚》,六千字,《伤逝》一万一千字,《孔乙己》二千八百字,写了一个人的一生。孔乙己是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知识分子。鲁迅先生自己是知识分子,他对知识分子比对农民更熟悉,象孔乙己这样的人和事,他是知道的很多的。那么,用了二千八百字,就写了一个人的一生,而且人物给写活了,直到现在,一提孔乙己,大家的印象还很深。这里就有个取舍问题。如果没有大取大舍的话,二千八百字怎么够用?二千八百字,每页三百字的稿纸,九页多一点。我们的小说一段风景描写就得八九页,风吹草动就得好几百字。孔乙己是农村中百无一用的废物,他读书不成才,连个秀才也考不上,又不会做工、种地,他只会写字,就靠这给有钱的人抄书,混碗饭吃,混顿酒喝。他有个毛病,抄不了两三天,就连人带纸笔都不见了,他卷了那纸笔,换酒喝去了。这毛病算多大呢?也说不上多大,连个小偷也算不上。就这么个毛病,可是让人瞧不起,处处受气,谁都拿他开心,逗着他玩。他和大人说不上话,只有和孩子玩。小说几次写他到酒店,取他一生中这几个镜头,其他的都舍了。这个取舍大有研究头。孔乙己一生中有一件大事,就是他给丁举人抄书,偷书,被抓住,先让他写服辩,就是写检查,写了,又吊起来打,打折了腿,他只有爬着走路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事,爬着爬着就爬死了,是致死的事。是受了难以忍受的压迫,这段描写只有一百五六十个字。是这样写的:在酒店里,有人问,怎么这些日子老没见孔乙己了?有个喝酒的人说:他来不了了,他偷了丁举人的东西,让他写服辩,又打折腿。就这么几句话,传言,一百五十个字的问题。孔乙己这个人,鲁迅先生很熟悉。统观孔乙己的一生,结论是,这个人是个废物。鲁迅先生要给这个废物立个传。

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分析鲁迅小说创作,从中吸取营养,提高创作水平。

2019.10.31日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