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一个博主的回答,我却想说,这就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中国式关系……

 帝呱呱星球 2021-08-02

我前几天在其他社交平台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读者问:

“孩子在幼儿园,连续好几次,放学回家后很不开心的说:老师只表扬小B,不表扬我。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引导?”

这个博主回答:

“世界就是这样的,必须让孩子从小就适应,世界不是围着他转的。”

你说这个博主说的道理对不对?

没错,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这些成人社会“正确”的法则怎么传递给孩子其实就是家长的修为。

你要知道,真正会影响孩子的,很多时候,不是老师的行为,而是孩子对老师行为的解释和理解。

而这个理解,说大了,就是孩子去解释世界的逻辑,我们叫做“世界观”

所以孩子主动来跟我们成年人聊的这些小情绪,小困惑,都是非常好的跟孩子沟通交流的契机,也是潜移默化塑造他们世界观的好机会。

最忌讳的其实就是简单粗暴的回复孩子,还认为自己说的都对。

我们要知道,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而家长如果能很好的引导,那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一块的能力就会向前跨大步。

当孩子找我们来聊,或者来吐槽他们的小情绪,小困惑的时候,家长的三种态度是要避免的:

第一种是简单粗暴的否定,就是不认可孩子的情绪:

“这有啥啊,世界就是这样的,你要早点习惯”;

“这么点事,有啥不开心的”;

第二种是过分共情,指责老师:

“这老师怎么这样啊?”

“这老师真不公平”。

第三种是说没用的“漂亮话”:

“你也很棒,老师肯定会表扬你”;

“别在意这些,老师那么忙,顾不过来”;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会有人围着你转。”

文章开头的回复,就属于没用的漂亮话,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听着都对,但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他其实很难理解。长期说没用的漂亮话,就会关闭孩子跟你沟通的窗口,因为他觉得你不懂他。

更严重的,孩子在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会有一种怨气恨意,网络上,经常可见的“键盘侠”其实就属于内心有恨意,尚未长大的“巨婴”。

明白三个“不要”之后,我们来说三个“需要”

第一个需要的当然是“共情”

共情是所有沟通类问题的必须,无论是跟孩子沟通,还是跟同事沟通,关于共情,我们写很多了,大家戳下面文章复习一下,这里就不赘述了。

1、我儿子把我妈手机扔湖里了……

2、当了7年妈妈之后,孙俪写给自己的话,你们也应该听听

3、一言不合就哭闹耍赖,原则还是共情?看完这一篇,包你明白

4、小胖跟同学的一句对话,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我们成年人都缺失的能力

   
第二个需要的是深入了解“事实”。

想要了解事实,就不要问孩子特别抽象的问题,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

可以问问孩子:老师为什么表扬他?他做了什么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还表扬别人了吗?你做了什么?别的小朋友呢?老师一般会因为什么事情表扬你们?

除了相关的事实,还可以和孩子聊他内心的感受

是觉得自己和那个同学做了同样的事情,但自己没被表扬,从而觉得不公平?

还是自己经常得不到老师重视,而产生的沮丧或者失落?

这样聊下来,基本上就大致知道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情绪了。

第三步就是具体的引导了。

有段位的父母引导孩子很少高高在上,而是会把自己带入孩子的那个处境里,回忆一下自己生活、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景。

典型的如洛克菲勒,每次他儿子遇到困惑或者难题,他基本都是从自己的故事讲起,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怎样解决问题的。

这种人有钱且懂教育,真的属于王炸。

我们普通家长可以借鉴的就是这种引导方式。

如果孩子是觉得老师不公平,那你就想想自己在职场中,有没有遇到过,明明大家干着同样的活,老板只对某一个员工升职加薪;

如果孩子觉得不被重视,那你就想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辛苦勤劳如老黄牛,但老板却从来没看见的情况。

讲自己的故事,其实是为了避免说教,你像一个伙伴那样分享,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这样孩子更容易听进去你的故事,以及背后的道理。

想想看为什么孩子长大后都愿意跟同伴聊天而不是跟家长聊天,是因为家长经常有意无意的站在一个“上帝视角”去评判或者指责,学会成为孩子的朋友,你们的连接会更强。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之前在律所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就干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本来不是我的工作我也干,但按照后来老板回忆说我那段时间都是“举重若轻”根本看不出来很辛苦,直到老板从客户那里知道我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工作不是闷头干就行了的,也需要有节点的跟老板沟通,汇报自己的进展,这到不是邀功,而是按节点汇报更容易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偏差,也更容易学习到项目跟进的诸多经验。

那对应到孩子身上,除了认真听讲,做作业,也应该上课多参与互动,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情及时问老师,这样老师也更容易知道孩子的进度,也不会像个小透明一样被忽略。

那如果老师就真的是不公平呢?

你仍然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也遇到过某老板明显偏袒某个员工的情况,那我可能也会跟孩子说我经历过这种情况,内心确实不舒服。但我觉得,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应该破罐子破摔,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你的努力妈妈能看到,你自己也能感受到。

你看,这个话也跟前面的 “漂亮话”一样,但一步步引导到这里说出来,和前面那样,直接说出来,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他对这个世界也会多一份的理解,也会有更宽广的视角,和你的情感链接也会更近一步。

总而言之,一句话,教育不是讲大道理,教育是沟通,是聊天,是在一次次的聊天中输出自己的观点,视野和解释世界的方式。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孩子不听你的,或者觉得孩子和你很疏远,想一想,是不是说教很多,聊天很少?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