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见过宝石珐琅彩瓷器吗?

 新用户83078Az3 2021-08-02

你见过宝石珐琅彩瓷器吗?

作者:周时安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景德镇瓷器手艺人曹鸿雁,她从事陶瓷工艺美术研究二十余年,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历经多年对宝石与瓷器熔烧工艺专项技术探究,一款红地宝石珐琅彩缠枝莲如意双耳瓶”作品,博得了业内专家和收藏界人士认同与赞许。在揭开这款作品精妙之处的同时,笔者在这里,就珐琅彩和宝石溶烧与瓷器工艺的起源,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说起珐琅彩,它发源于欧洲,早在15世纪出现在法国,珐琅颜料是一种玻化物质,它经研磨、熔化、乳浊等工艺,经高温溶液冷却,再经细致研磨成珐琅粉,运用于瓷器时,将粉状珐琅粉调和,用着瓷器釉上彩绘,再经焙烧便形成了珐琅彩。

  珐琅颜料运用于瓷器,缘起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日渐深入,通过丝绸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与相互影响,珐琅彩逐渐被应用于瓷上彩绘工艺。早在清代康熙年间,珐琅彩传入中国,因其色浓、华贵的风格而吸引了朝廷统治者,并特聘外国匠人入宫指导珐琅彩研发,将其列为皇室自享。很快成为独特的宫廷风格与西洋重彩金属珐琅胎画产物。

随后御窑厂开始尝试在瓷器上制作珐琅,直到康熙晚期,珐琅彩瓷胎彩绘工艺渐己形成。这项工艺因釉色昂贵、弥足珍贵,当时视为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从而被定为宫廷专属御用工艺珍品,享有“彩瓷皇后”的美誉。

如此之精美的珐琅彩瓷器,几百年来一直被世人、特别是瓷界所推崇,一款宝石珐琅彩更加增添了珐琅彩瓷器的完美无瑕,犹如锦上添花,被人称之谓“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说起珠光宝气与瓷器融烧,人们自然会提起“柴窑”。柴窑是最具中国传奇色彩的瓷器窑口,那是后周朝皇帝柴荣的官窑,被人称为诸窑之冠。柴窑因为存世时间特别短,所以柴窑出品的瓷器非常稀少,古人有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到明朝的时候,柴窑器就已经是非常珍贵的瓷器了。它的地位,在汝、官、哥、钧、定五大窑口之上,到了清朝,柴窑器几乎是彻底地消失了,哪怕还有一块残缺的瓷片,那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柴窑器为何如此精贵?这就与我们今天聊到的话题关联有偶。

当年后周皇帝柴荣,试图要将瓷器烧成“天青色”,要将这种瓷色作为将来施政的气象,他提出了一个叫常人无法想象的设计,将宝石玛瑙、琉璃菲翠融烧与瓷器中,他不惜成本,历经反复试制,柴窑还真心融烧出万物灵气于一体的瓷器,实现了他超凡地构设。于是他颁发诏旨:柴窑出品的瓷器,仅为宫廷皇室独享,对烧制的废品,必须当场销毁,不得流入民间。

  说到这里,我们把话题拉回到这件由鸿雁老师研发的“红地宝石珐琅彩缠枝莲如意双耳瓶,”就是宝石与瓷器融烧的一款珐琅彩创新工艺作品。

该项工艺的创新,它含概着中国瓷器历史的传承,在挖掘博大精深制瓷技艺层面,伴随时代的发展进程,鸿雁老师的创意的“红地宝石珐琅彩”站在“做最具收藏价值瓷器”的高峰,续延“柴窑”当年的瓷器辉煌,揭开“柴窑最贵,世不一见”神秘的面纱。

虽说后周皇帝柴荣“柴窑传世极少”,可留存世代的匠心情怀,是新时代制瓷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鸿雁老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创意潜能,他们所采用的珐琅彩颜料,均为法国佛朗德斯原产地宝石原矿料,彩绘精细,经1000多度高温将宝石烧在珐琅彩瓷中,产生出一种宝石与瓷器的完美融合。该作品工艺繁杂,对瓷胎要求很高、制作难度大,这款宝石珐琅彩瓶高为37公分,可以说是珐琅彩家族罕见的大器件,要让宝石自然玻化烧在颜料表面,在不改变宝石原有形态,凸显宝石切割面本有的光泽,使瓷上画面在宝石颗粒的点缀下交相辉映,并激发出作品特有的华丽。宝石珐琅彩工艺,它不同于传统普通的宝石镶嵌技法,而是通过多次高温复烧,巧妙地让宝石真切地融合于瓷上。

  

鸿雁老师本着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众的从业初衷,将艺术生活化,他们创新出品的宝石珐琅彩系列产品,无铅无镉、色彩历久弥新,可广泛适用于各类瓷器日用,并获得了国家两项专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