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特斯拉,五菱这款新神车能成全球销冠,用的全是逆向思维

 中外管理传媒 2021-08-02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逆向思维,总能找到突破口,这已成为五菱创新的一大方法论。


作者:沈小滨
新媒体编辑:胸怀天下

五菱“神车”创新八大启示录之四:先有使命定位,后有产品创新

五菱“神车”的神话,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变出来的,而是始于公司的使命定位。

回顾历史,或因为地缘,或因为贫穷,五菱早在八十年代,因为没有汽车“准许证”,是偷偷摸摸地造车,这反过来造就了五菱的DNA,让五菱人在创业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定位,致力于微小型汽车,并坚守自己的使命定位,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让五菱成为微小型汽车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著名汽车公司。

定位于低端市场需求的低端车型不意味着低质,当然也不意味着容易。前通用全球总裁瓦格纳在到访上汽通用五菱时,说过这样一段动人的话:“我不是来发表演讲的,我是来学习的。” 上汽通用五菱的低成本模式,不仅在中国被广为学习,还在被导入印度等世界各地,五菱从曾经的“学习榜样”,一举升级为“全球样板”。

五菱的低成本创新,当然是有组织基因的,它源于创业之初,在骨子里形成的精打细算的成本管控意识。当初,为了生存,五菱人不得不精打细算;但时至今日,五菱人却一直保持着这种精神,坚持着这种精神,并把它内化为了一种企业的奋斗基因。一辆车能把成本控制到三万元,有四个轮子,还有一个备胎,功能一点不少,而且还有利润,还要挣钱,没有一点真功夫,没有技术开发能力,没有管理的真实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五菱人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每一个五菱人都知道自己必须努力控制成本,把成本控制到极致,并从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与之相对比,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一家汽车制造厂,为了提高汽车座椅的质量,从航空座椅制造企业挖来团队,做设计与产品优化,产品最后是设计好了,也制造出来了,一切都很完美,但就是生产制造成本让人不能接受。因此,低成本,并不容易,也需要实力。
 
宏光MINIEV生产线,图源:公众号“五菱汽车”

因为使命,所以创新。当年在微车产品市场上,改动最多、胆子最大的就是五菱,其他车企不敢改动的地方,五菱都敢改。五菱人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五菱的练朝春总给出了二个主要原因。

首先,五菱人生存的哲学,五菱人永远的思考,就是如何让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微型车作为一款工具性产品,很多用户都用微车运送货物,所以在储物空间、载货能力等方面有很强的需求,而中国用户的这些需求是日版微车所不能够满足的。其次,五菱人认为在技术上就应该进行变革和创新,如果不变革和创新,就永远只能跟随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跟跑,就不能领先市场,就会有市场风险。

使命定位推动创新,创新源自使命定位。五菱人在MINIEV电动车上,再一次展现了使命的价值与意义。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电动车MINIEV也不是从天而降的,事实上,早在2014年五菱人就已开始研究这类产品,判断其应该会成为中国未来电动汽车中很大的一个品类,也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

早在研究之初,五菱人就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都很伟大的目标:没有国家补贴、老百姓也能买得起并且愿意使用的电动车产品。一句话,就是要造最便宜的电动车,造老百姓用得起的电动车,造人民喜欢的电动车,这就是五菱人的使命,五菱人的价值观,五菱人的造车逻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那么,怎样才能造出便宜且适用的电动车呢?这也是一个世界难题。最终,在使命的驱动下,五菱人运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车辆小型化、减少行使里程和慢充电的方式,制造出了世界上能够批量生产的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最便宜的电动车。

五菱新能源试验室,图源:公众号“五菱汽车”

五菱“神车”创新八大启示录之五: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逆向创新思维

五菱人在研究中发现,对于电动车而言,电池成本在电动车总成本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的主要成本也在电池。国外的特斯拉也好,还是国内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等电动汽车,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电池,而且其中最重要的变动成本也是电池。大家竞相比拼的,一是电池续航里程,要达到600公里;二是快速充电、换电,方便客户使用。只要这个目标一定,电池组本身和车辆使用的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成为当下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主要瓶颈。

但是,五菱人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采取的二项关键行动措施,一是考虑通过车辆小型化的方式,在既定的里程下,降低电池的消耗与使用量;二是减少续驶里程,以降低车辆对电池的需求,把总成本节约下来,显著地降低下来。
 
但是,车辆小型化到什么程度?续驶里程减少到什么程度?这是不能随意拍脑袋的。这样的创新思路,在市场上是否行得通呢?实际上,一个是续驶里程,另一个是充电焦虑,是电动车市场上的二个拦路虎。高能量电池对充电提出了高要求,反过来,充电设施的普及,高成本的充电桩建设,又影响电动车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逆向思维,总能找到突破口,这已成为五菱创新的一大方法论。为了低成本的目标,为了降低电池的使用量,五菱人开始研究合适的产品尺寸和续航里程。显然,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仍然要以客户为中心,最终要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五菱的工程师们开始进行市场调研,他们拿着本子和笔,在路边做研究,对驶过的车辆逐一观察和记录,包括车内有几个人,每天的行驶里程等。

最后他们发现,在日常使用中,80%的私家车上只有一个人,行驶里程在35公里以下。于是,他们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制造二座的电动车,电池行驶的额定里程,不是600公里,而是150公里(事实上,150公里正好可以拿到新能源车补贴,是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这也是一种精明),不仅能满足人们大部分日常出行的需要,又能显著地节省成本。为什么不这样创新呢?

车身变小了,解决了电池消耗的问题。但另外一个问题,充电桩问题怎么解决呢?大家都知道,充电桩是当下制约老百姓购买电动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尤其是快充,涉及到许许多多麻烦的事情。

其背后的原因,因为充电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市政建设,涉及小区改造,在小区里要想拉一条电线、装一个插座都很困难,涉及物业、住建、消防、质监等众多方面的监管,大家都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地方政府也害怕。因此,充电桩安装与普及,比想像的还要困难。充电桩基的问题解决不了,电动车的销售也会面临障碍。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在问题面前,五菱人又反其道而行之,用逆向思维做了又一次的大胆创新。事实上,电动车充电有二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快充,象特斯拉等主流厂商选择的就是这种技术路线;另一种是慢充,五菱人率先选择了慢充技术路线。那么,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呢?还是那句话,一切从市场中来,一切还需要回到市场中去。

五菱人开始了市场调查,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在柳州,85%的用户每天行驶里程都在35公里以下。五菱电动车电池额定的续航里程是150公里,如果按一周五个工作日计算,对大部分用户而言,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可以满足一星期的需求,慢充是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基于市场细分的原则,基于二八原理,一款产品不需要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只要能够满足80%的人群就可以拥有一个不错的利基市场。于是,五菱人通过大数据的计算,运用逆向思维的创新方式,做出了慢充技术路线的战略决策。
 
慢充技术路线的选择,它给五菱带来的好处,甚至有点超出意外。首先,在成本方面,建一个充电桩的价格大约是10万元左右,而五菱的慢充电桩仅需要一二千元,而且同样是防水防雷击的设计,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云端的控制。如果是在地下停车场和小区给固定车位安装慢充电桩,则仅需要几百元即可,这样对用户来说,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就被极大地降低了,只有用电成本这一项了。

其次,是安全性高,且对环境的要求也低。建设慢充电设施所需的环境条件要比快充电设施的要求低得多。那么,为什么慢充电桩的技术方案,没有被广泛应用呢?原因是特定的高端客户定位,错误地假定了人们的使用习惯,高端用户需要不时地充电,在时间考量因素的制约下,因此必须选择快充技术路线。
 
一通百通,一赢百赢。五菱通过逆向思维创新方式,开创了低端慢充微型电动车的新世界,成为蓝海竞争战略中的赢家,为这个世界又添加了一款神车。

(作者系卓越领导力中心创始人、首席顾问沈小滨,首发于《IT经理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