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流域禁渔为何期限是十年?十年足够生态系统“脱胎换骨”吗?

 蜂部落 2021-08-02

长江流域禁渔为何期限是十年?十年足够生态系统“脱胎换骨”吗?

导语

2020年1月,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一个关于禁捕天然渔业的计划公告。如果对于这个事情没有关注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公告以及这个事情毫无感觉吧。如果有人了解,那么今年也就是2021年就是“十年禁渔”的开端之年,那么就会有人疑惑了,为什么一定要实施这个计划呢?一定必须实施不可吗?为什么是十年而不是5年、20十年或者更久呢?实施十年就一定会有所效果?如果有疑问,那么请一定要阅读本文。

什么是十年禁渔

对于十年禁渔,大家应该有所听闻,但是并不那么的熟知,所以在此为大家解读一下这个计划吧。“十年禁渔”主要就是说在十年之内,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要实施禁止捕捞鱼群的一个政策。在此期间,长江流域以及其支流不能出现任何捕捞的行为现象。据数据显示,在2021年2月时,数以万计的渔船,一二十万的渔民上岸退捕。并且往后这十年都要持续的实施这个计划,这就是十年禁渔。

十年禁渔的意义

为什么要十年禁渔呢?众所周知,长江流域有丰富的水生生物,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鱼类资源极其丰富。长江作为全球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流之一,有很多珍稀动物。江豚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但近年来,江豚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06年时数量为1800头,但在18年时就已经下到了1012头。在过去,由于只顾着经济发展,长江流域的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

很多人顾着捕捞,采取了很多对生态系统影响很坏的方式进行捕捞,例如“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的捕捞方式。使得长江流域资源大幅度减少,在生态上也造成了伤害,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不说,生物完整形甚至到了“绝种”的情况。

十年禁渔的实施是不得不采取的方法,如果我们还是放任不管,破罐子破摔,最终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恐怕是再也见不到它们的影子了吧。

淡水经济鱼类资源数量遭受着枯竭的压迫,虽然也有短暂的休渔时间,但一到开放捕鱼时间,似乎就前功尽弃了。捕鱼不仅对鱼类造成影响,河内的生态也会遭受到很多破坏,所以这个政策旨在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它的实施意义重大,在实施时当然也会遇到困难,例如渔民往后如何生存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但明知道有困难还是继续实施,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十年禁渔对生态的影响

可能会有人好奇,十年禁渔对生态真的有用吗?短短十年就可以使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到以前吗?很多网友发问,为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的做法不就是亡羊补牢吗?当然,首先要知道的是,十年恢复生态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至于为什么要如此努力的去做这件事,当然是有原因的,十年相对于是个比较长的时间,生态恢复也有所起色,太短起不了什么作用,太长估计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所以比起毫无作为,努力弥补,能补救多少是多少。

十年禁渔对生态的影响具体会体现在以下几点:

1、首先十年禁渔可以保护野生的渔业资源。例如中华鲟、长江江豚等,会有人发问,这些野生资源不可人为饲养吗?当然可以,但是它们在被喂养过程中退化,从而致使野生鱼类减少,基因受到影响,种类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2、长江流域中的经济鱼类资源一般在3-4年成熟,现在数量减少,把时间定为十年,有利于鱼群更多的繁殖后代,缓解鱼的数量少的问题。

3、十年全面禁渔,会使得生态系统会有一定的恢复,如果对生态问题放任不管,将会影响到其它生物的生长,鱼类也会受影响。

结语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因为至少我们在努力,食物链的顶端努力,那么生态就会有所改变。同时,这件事也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稳定,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不注重这些细节,但实际上,一点一滴都是有影响的,地球是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希望在实施这个计划,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有所作用。

有人会发问,十年会不会太长,使得长江流域鱼群变得泛滥,我认为大可不必操心,因为每个物种生长都有天敌和极限,数量可能会增加,但泛滥这种情况怕是多虑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个政策的实施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撰写:吴永翠   审核:张开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