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卜算子 词牌写作赏析探微

 有友abcd 2021-08-03

一、词牌简介

卜算子,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卜算子》,押仄韵词牌,双调,44字,上下片均四句,前后阕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本首词属于小令,因模仿民歌,所以有民歌的风味,又应经文人之手,而同时有构思精巧,深婉含蓄的特点。

宋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另有《卜算子》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钦定词谱共收录了703阙例词。其中宋代词人填卜算子词最多的为辛弃疾,有11首之多;其次为姜夔,8首;再次为刘克庄和朱敦儒,各7首。苏轼2首,黄庭坚仅1首。

二、词谱 (龙谱)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

三、例词: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

四、词牌特点:

   1、 上下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例如:张先的《卜算子》

梦短寒夜长,坐待清霜晓。临镜无人为整妆,但自学、孤鸾照。  

楼台红树杪。风月依前好。江水东流郎在西,问尺素、何由到。               

2、 《卜算子》中5字句,皆采用律句,不得用一字领句式。

注:从词律方面看,卜算子词牌有一个完善的过程。自唐代创立近体诗以后,诗句皆须入律。晚唐五代至宋,填词时文人一般也都恪守这一约定,即词中每一句(尤其是五言和七言句)都要采用律句。

五、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讲讲几种起句方法和修辞方法:

卜算子中几种常见起法

一、景起
卜算子·咏梅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万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解析:起首一韵为花描态绘色:片片花瓣儿宛如蝴蝶轻盈的翅膀;点点花朵儿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

二、时令起 
卜算子 其二(宋·张元干)
凉气入熏笼,暗影敧花砌。紫玉谁人三弄寒,细吹断、江梅意。
花底湿春衣,隔坐风轻递。却笑笙箫缑岭人,明日偷垂泪。

解析:凉气,既是春初的时候,乍暖还寒的季节

三、环境起

卜算子 其一 席上送王彦猷(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解析:是对友人归程的预测。从江北登上归舟,可以重新见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从江北登程,去向江南。

四、议论起 

严蕊——《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解析:表白自己。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她们的看法。作者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淫荡的风尘女子了。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

五、叙事起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解析:这本是一首写男女爱情的词,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

六、讲讲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大家先看例子

卜算子李季允约登鄂州南楼即席次韵(宋  魏了翁)

携月上南楼,月已穿云去。莫照峨眉最上峰,同在峰前住。 

东望极青齐,西顾穷商许。酒到忧边总未知,犹认胡床处。

这首词里,反复了哪两个字?

我们知道,词和律诗不同,词可以重字和反复

比如这阙词里,名词反复了:月和峰,

我们再看反复的位置在哪

【携月上南楼,月已穿云去】,一二句内反复了一个“月”字

【莫照峨眉最上峰,同在峰前住】三四句反复了一个“峰”字

两个词都是什么词性?

名词

我们再看两个名词在句内的位置相同不相同,这种反复法我们总结一下:前后句名词不同位置的反复。

再看一个例子

卜算子其三(宋  程垓)

  押筱韵

几日赏花天,月淡荼蘼小。写尽相思唤不来,又是花飞了。

春在怕愁多,春去怜欢少。一夜安排梦不成,月堕西窗晓。

【春在怕愁多,春去怜欢少】。这两句反复了:“春”。

这句反复叫做----前后句名词在相同位置上的反复。

再看下一个例子

卜算子其二(宋?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这首词反复了哪个词:独自和楼

我们再看,这两个反复词的位置,两个“独自”是上下片

还有“到”字也是反复,在上下片的第三句

这种反复方法是:上下片同一位置反复(名词,动词,虚词)

楼是名词,到是动词,独自是虚词。

再看下一个例子

卜算子(宋?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这首词反复了哪个词?“楼“和“风雨”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我们先看“楼”的反复是哪一种,这是顶针的反复法。

就是上一句的结尾与下一句的开头一样。属上下句顶真反复法 我们再看“风雨”的反复位置,一二四八句反复四次,

这种反复叫做----线索反复法,也叫首尾中反复法

再看下一例

卜算子(宋   黄庭坚)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

重复了四个字:要,不,管,得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要,不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管,得

这里的“要”和“不得”是什么词性?

表情态的动词,属于动词,也叫能愿动词

这例属于前后句动词反复法,情态动词反复法。

再看下一例

卜算子(宋  康与之)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

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一二三八句都用到了一个字:潮

这是上面讲到的哪一种反复法?首尾中反复法线索反复法

再看这个例子

卜算子其二(宋  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上片对照着看,属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一种反复法?上片相同位置反复法。

上片“也”“如何”,下片“也”“如何”。

上片:别也应难见也难,下片:住也应难去也难。

再看下面这个属于哪一种反复法

卜算子其二(宋  卢祖皋)

双鬓晚风前,一笛秋云外。木叶飞时看好山,山亦于人耐。

意到偶题诗,饮少先成醉。笑折花枝步短檐,此意无人会。

【木叶飞时看好山,山亦于人耐】山,上下句顶真反复法
上片结句:山亦于人耐
下片结句:此意无人会
“人”, 这例属于上下片相同位置反复法。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会使词填出来更能充分得表达感情,不至于填出来的词读起来没有味道。

好了。下面大家把前面讲过的几种反复连同例子一起来总结一下

1句内反复法 

卜算子其一(宋?陈瓘)

只解劝人归,都不留人住。南北东西总是家,劝我归何处。

去住总由天,天意人难阻。若得归时我自归,何必闲言语。

“若得归时我自归”句内反复

2前后句名词不同位置的反复

卜算子李季允约登鄂州南楼即席次韵(宋?魏了翁)

携月上南楼,月已穿云去。莫照峨眉最上峰,同在峰前住。 

东望极青齐,西顾穷商许。酒到忧边总未知,犹认胡床处。

携月上南楼,月已穿云去

莫照峨眉最上峰,同在峰前住。

3、前后句名词在相同位置上的反复

卜算子其三(宋?程垓)

  押筱韵

几日赏花天,月淡荼靡小。写尽相思唤不来,又是花飞了。

春在怕愁多,春去怜欢少。一夜安排梦不成,月堕西窗晓。

“春在怕愁多,春去怜欢少。”

4上下片同一位置反复(名词,动词,虚词)

卜算子其二(宋?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楼是名词,到是动词,独自是虚词。

5、上下句顶真反复法

卜算子(宋?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6、线索反复法,也叫首尾中反复法

卜算子(宋?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卜算子(宋?康与之)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

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一二三八都用到了什么字?

7情态动词反复法

卜算子(宋  黄庭坚)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

要和不得,反复

以上所讲的都是词中常用的手法,掌握这种手法以增加词的跌宕起伏,音调抑扬顿挫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