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凉食记:只有夏天,才能激发河南人吃的想象力 | 豫记

 繁星1 2021-08-03

空调、WIFI、西瓜,现代人的夏日标配。但其实,我们的生活原没有如此单调。

我们用井水冰镇瓜果,感受夏日的多种风情;在外游子用家乡特有的凉菜,抚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那被蒜汁一夫当关的各色主食,使夏天的滋味千变万化又大道归一;而不断迭代丰富的各种饮品冷食小吃,见证着河南人平凡又不断向前地生活。

就算是夏天,在各种各样凉食的抚慰下,也要支棱起来呀。

王又又 | © 撰文

星芒 | © 版式

 01

井水冰镇过的瓜果

赋予夏天更多风情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空调已经开半个月了。

尽管刚刚六月初,天气就已经炎热万分了。而伴随温度的增高,街角成卡车的西瓜商贩逐渐多了起来。

西瓜,是夏天的标配。在冰箱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最消暑热的食物莫过于井水冰西瓜。

每到麦收时节,“换西瓜”的商贩便到村里吆喝,有需求的人拿家里新收的麦子跟对方交换。换来的西瓜,则被放在清冽冰凉的井水中冰镇,以备家人享用。

农村院子大,绿树成荫,两层楼高的老槐树将院子上空遮挡住半边天。阳光透过层层交错的树叶,洒在浓墨浅彩的水面上,圆滚碧玉的西瓜在水里,沉静安然。

傍晚,待人们带着满身疲惫和暑气下地回来,从水中捞出冰了半天的西瓜,坐在院子里肆意享用,那股凉爽清甜,是对人们辛苦劳作一天的最好奖励。

在没有冰箱的夏天,井水常常被用做冰镇各类食物。

除了西瓜,清香水足的黄瓜,酸甜可口的西红柿,都是井水中常客。

这些蔬果,被农人从地里、树上、藤上摘下,直接放进盛满井水的搪瓷盆里,随用随拿,随拿随吃。

小时候在姥姥家,吃完午饭,姥姥总喜欢冰几个西红柿,诱导我这个不爱睡觉的毛孩子午休,“快睡,睡一觉给你吃冰镇西红柿”。

我一听,便会在心里怀揣着对西红柿那股酸甜的向往,乖乖睡觉。并在脑海中,赋予醒后第一口西红柿,无限风味。

而相比井水冰镇西红柿,砂糖西红柿,则更是河南人夏天里不可多得的甜蜜。

 02

熟悉的凉菜

云淡风轻地抚慰着在外游子

对家乡的思念

炎热的夏天,西红柿刀切八瓣,上面撒上如雪的白砂糖,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滋味了。

如今,尽管糖已不是什么稀缺物,砂糖西红柿依然是许多人的心头好。其中,红中带粉的西红柿最适合用来凉拌。

当然,对于小朋友而言,说它是道甜品更为合适。

雪白的砂糖在红粉佳人般的西红柿的映衬下,逐渐透明,慢慢融化,浸润在西红柿的汁水里。

这时,西红柿吃起来不仅酸甜风味更加显著,就连口感都仿佛更富韧劲。

吃完西红柿,盘中那粉红色的汁水,则是精华。小时候,多少兄弟姐妹情,都败在了这口酸甜可口的糖汁儿里!

如果说,砂糖西红柿是小孩的最爱,那成人心中的凉拌菜C位则是黄瓜拌变蛋。

黄瓜拌变蛋颜色清新漂亮。变蛋色泽金黄,蛋清如琥珀透亮诱人,蛋黄又如玉石般温润,闻起来虽然有股特殊的刺鼻气味,但与清新翠绿的黄瓜相配,那股特殊气味就变成了难得的风味。

现在人讲究,喜欢先把黄瓜做削皮处理。可我总觉的,不削皮的黄瓜味道更足些。

到了夏天,网购变蛋是许多在外游子必不可少的操作。

变蛋是河南特产,其他地方少有,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有些时候会幻化成某种具体的食物,被我们放在心里,吃进胃里。

也许,在这些在外游子的心中,唯花毛一体,可与黄瓜拌变蛋一争高下了。

“花毛一体”即卤水花生加毛豆。

初夏开始,毛豆的身影便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随着夏天逐渐成熟,花生也慢慢颗粒饱满。待到盛夏,便是花生上市的时候了。

新下的花生加上鲜绿的毛豆,是夏天最鲜活的滋味。

夜市之风,从北宋汴京起,吹遍世界各地,至今依然深入我们的生活。无论是豫南还是豫北,花毛一体都是夜市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们光着膀子,吹着瓶子,红着脖子,在花红柳绿的夜灯下,和朋友喷的地动山摇。花毛一体往往就在桌上的一角,不时的为这美妙时光填着缝隙。

喝口啤酒,吃颗毛豆,讲个笑话,磕个花生……在食盐、八角等香料的激活下,花毛一体用它们丰醇的豆香,云淡风轻的抚慰河南人的每一个晚上。

 03

蒜汁

让河南人的夏天更有滋味

当然,有凉菜还得有主食,凉面,是其中翘楚。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脱壳,被磨成面粉,再经人们的一双巧手,变成一根根细长劲道的圆面条。在暑热难耐的夏天,这种特制的圆面条,将经过开水滚煮,冷水拔凉,蒜汁浇拌,最终被端至千家万户的餐桌。

与川味凉面喜欢放辣椒油不同,豫味凉面的灵魂在咸卤和蒜汁。

咸卤分西红柿鸡蛋、豆角鸡蛋、酸辣茄丝等样式,都很有滋味;至于蒜汁,则是所有味道的催化剂,承担着让一碗好吃的面变成绝味儿的重担!

和凉面相熟,总是在夏天被人端上餐桌的还有凉粉。

在河南,人们很早之前就有食凉粉的习惯。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写到北宋时汴梁的“细索凉粉”。

前段时间,楼下有了“凉调凉粉”的叫卖声。看着那一碗碗碧玉般的凉粉,只觉身边的温度也跟着降了几度。

凉粉吃起来清凉爽滑,和生抽、醋、香油搭配,滋味美妙。当然,在河南调凉粉,依然不能少蒜汁的加持。

除了凉粉,很多河南人的三伏天中还有一碗酸辣面鱼。

酸辣面鱼是面粉做的。凉水中拌入面粉,放火上加热成黏稠的面糊状,然后将面糊倒入镂空的篦子漏入凉水中,形成白胖的“小鱼”。

面鱼捞入碗中,放入调好的蒜汁、辣椒油、醋、香油、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吃起来酸辣开胃,鲜香解渴。

濮阳有道特色小吃叫裹凉皮,近些年风头很劲。

从外观来看,裹凉皮和越南春卷很像,只是,比越南春卷大。

半透明的凉皮中包裹着花花绿绿各种配料,被卷成一个圆柱状,人们吃起来很方便,不需要碗筷,只需套着塑料袋,手拿就能吃。

至于配料,也十分丰富。黄瓜丝、面筋、香菜、芝麻酱、辣椒油,再加少许凉面、牛筋面,当然,最关键是不能少了花生碎。这些食材五花八门,凑在一起,形成一种和凉皮很像,但口感又很不相同的新品。

很多人以为,既然叫“濮阳裹凉皮”,想必一定是濮阳人发明的吧。

实则不然。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国家政策,一家机械厂从青海搬到濮阳,成为了濮阳第一机械厂。同工厂迁来的,还有青海的工人。

后来,一机厂破产,这些工人一部分选择了回去,但更多的留在了濮阳。而留在濮阳的这些建设者,便做起青海特有的酿皮的生意。

酿皮较厚,和凉皮近亲。这些人卖凉皮,有的整张卖,有的依然切丝放碗里凉拌。大概由于裹凉皮更加方便吧,渐渐地,便在濮阳流行开来。

至今,濮阳的凉皮还是有凉皮、酿皮之分,只是,裹凉皮已经因其方便美味,成为濮阳的一张美食名片。

04 

饮品迭代

为我们的夏日记忆

烙上特殊印记

吃饱了,接下来该说点喝的了。

金星啤酒,郑州老少爷们心中的白月光。夜市上,它好像战场上的将军,统领一切。无论是小龙虾还是卤鸡爪,少了啤酒,一切都将黯然失色。

多少兄弟情深,在啤酒的助推下,友谊地久天长。

“白吭气,先走一个再说!”

还有一种披着啤酒外衣的果味饮料,我们也很喜欢——菠萝啤。这是一种酒精度极低的……啤酒?算了,我还是管他叫饮料吧。

0.5-2.5%的酒精含量,几乎喝不出任何酒精味。但啤酒能给予的冰爽,它都可以。特别是女孩子,很难能对菠萝啤说“不”。

这些年来,在各种烧烤摊、麻小店里,菠萝啤已逐渐有跟啤酒二分天下的趋势了。

当然,在禹州,菠萝啤可能就有点悬了,毕竟,银梅口乐镇场,谁与争锋。

前几年,偶然的一次禹州之行,让我领略到口乐的魅力——酸甜劲爽,还有淡淡的药香,十分上头!

 

这是因为银梅口乐中本来就含金银花和乌梅等中药材,口乐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

和一般饮料不同,银梅口乐不仅可以生津止渴,提精养神,增进食欲,还有适度的解酒功效。许多禹州人在喝完酒后,会喝许多口乐,减轻自己的不适。

这让我想起许多小时候喝的饮料,枣茶、七点半等。

枣茶是我老家特产,是一种由红枣制成的酸甜口饮料。味道酸甜微苦,十分解渴,在过去,经常被人买来走亲戚用。

七点半则是我上学时的最佳饮品。

它是濮阳出产的一种果味饮料,有橘子、葡萄很多不同的口味。我和小伙伴最喜欢买那种冻成冰块的七点半,可以当冰糕吃。

那时候,一袋汽水就可以换来半日欢乐,现在回想起来,只觉都是灿烂时光。

现在,我已经不再喝这些饮料了。一方面,儿时记忆中的滋味,再也喝不出来了;另一方面,市面上也很少卖了。

现在,人们有更多新鲜的选择。

 05

各色冷食小吃

蕴藏着千万河南人的夏日故事

2013年,安阳开始流行一种叫炒酸奶的冷品。有多流行呢?整个城市,平均相隔200米,就有一个炒酸奶店。

第二年,这股流行,刮到了郑州、北京等地。

我有个朋友,由于特别爱吃炒酸奶,她男朋友为她直接开了个炒酸奶店,我还曾在店里做过一段时间店员。

只是,安阳当年的炒酸奶行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用蒙牛的奶还是伊利的奶,山盟的奶还是花花牛的奶,客户已经挑剔到奶源了。至于小料,放的那叫一个丰富实在。

老实讲,炒酸奶想好吃,没什么秘密,就看小料放的是多是少。而我在那年之后,再没吃过那么扎实的炒酸奶。

当然,后来朋友的店还是关了,但俩人的爱情修成了正果。

在炒酸奶风靡老家之前,我们最爱的是雪花酪。雪花酪又称土法冰激凌,是一道古老的传统小吃,据说是从明朝皇宫里流传至民间。

雪花酪和冰沙有点像,但口感比冰沙绵密,果味更浓。通常,根据不同的口味,雪花酪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我独爱薄荷味雪花酪,薄荷的清新椒麻,能在口腔中持续许久,给人一种持续冰爽的假象。

信阳夏天的街头,是石凉粉的天下。

石凉粉和冰粉本质上是同一种食物,都是由假酸浆的种子制作而成。只是,两者在配料上有所不同。

流行于川渝地区的冰粉,小料的灵魂是红糖。在红糖汁的包裹下,每一块儿冰粉都显得明艳动人。再配上花生碎、葡萄干,丰富冰粉的口感和营养。

而信阳地区的石凉粉,灵魂是一勺散发着清凉气息的薄荷汁。在糖水和薄荷汁的映衬下,石凉粉的清新气质越发凸显,映照着信阳的夏天,也多了丝温婉的气息。

据说,最好的石凉粉得用铁皮中华牙膏点化。

如今,牙膏不好寻,最好的石凉粉,相必也只能留在人们残存的记忆里。

夏天,是自然对人类的热情。这个热情虽然有时让人难以招架,但是,在各种各样凉食的抚慰下,我们就能支棱起来,不断向前。

中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春夏秋冬,每一季,都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