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火爆到退场,魔术凉凉了吗?

 印客美学 2021-08-03

 - 01 -

魔术,备受Z世代喜爱?

印象中对魔术的记忆,应该是在2008年刘谦的春晚表演。

那个时候与董卿搭档的他,总会说着“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来让大家大开眼界。

而伴随着“换壶风波”后,我国的魔术好像和刘谦一样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里。

但最近,魔术似乎又乘着“文化回潮”的热风,重回大家的视线。

刘谦开通bilibili账号到现在,虽然不过一年的时间,但单条视频播放量均超过100w,有的则多达200w+。

他以自媒体视频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线中。

不同于电视舞台的表演,短视频的形式拉近了刘谦和大家的距离,表演的内容也没有舞台上那么有距离感。

随和的语气和小动作让大家对这个魔术师有了全新的认知,在自由的视频教学中不仅观看到了魔术表演,还深知其中奥秘,学会了新的技能并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视频中有魔术的教学,魔术手法的基本操作,扑克牌的花式玩法和表演时让大家可信又神秘的加分项。

魔术大师还会对自己日常进行分享和吐槽。

在Q&A环节,他会回答各种奇怪又搞笑的问题,评论区的留言也让大家在魔术的观看和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段子。

视频的时间虽然简短但内容质量却没有因此大打折扣,在迎合了当下短视频的热潮的条件下,又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同样对魔术回潮做出贡献的还有周杰伦。

周董对魔术情有独钟,在拍《周游记》的时候,他就说他在学变魔术,并且还很有料。

在森林广场美食街里吃饭的时候,他给一位喝汤的小姐姐表演了“摩西分红海”。

就是让一碗汤中间出现一条裂缝,连在场的林俊杰都看傻眼了。

很多人看到他表演的魔术想一探个究竟,这种好奇也让魔术重新变成热潮,更多的人愿意点开视频,一同探索魔术的秘密。

其实魔术本身是一项欣赏阈值很低的艺术形式,这也就决定了魔术和大众传统娱乐的区别所在。

它不像魔法,都是有技巧所在的,观众对魔术的感叹只局限于看到表演的一刻。

当第二天出现“淘宝同款”后,对魔术的欣赏就变成了不过如此的嘘唏,大家对魔术的惊奇感转瞬即逝。

那么,魔术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活跃到了大众的视线里?

- 02 -

魔术表演越变越小?

可能很多人以为魔术是西方的一种“艺术”,但其实在中国早就有了。

魔术一词在中国又被称为幻术,俗称“变戏法”。

这一词最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的“百戏”中出现。

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武艺尤为发达,电影《妖猫传》中的“极乐之宴”也有幻术的呈现。

而国外的魔术则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就已被发明。

从古至今,魔术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它分为大型魔术和小型魔术。

我们印象中的扑克牌魔术其实是小型魔术,而在早期,魔术更偏向舞台,舞台魔术是喜欢使用道具的大型魔术。

大型魔术一般是舞台魔术,要求极高,困难性也极大。需要非常大的成本和前期准备工作。

历史上最出名的大型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他的作品直到现在充满了奥秘。

比如他在1981年的表演中,大卫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一架7吨重的喷气式飞机消失。

最经典的莫过于1983年的那场魔术表演,他当着众多现场观众和五千多万的电视观众,让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在他的魔杖下突然无影无踪。

包括1991年的东方快车瞬间消失表演和1992年的经典魔术"飞翔",让他成为了大众口中的第一个大型魔术表演大师,这场“飞翔”魔术表演他成为第一个不借助绳索和摄像技巧而飞翔的魔术师。


这魔幻又神奇的魔术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但是大型魔术需要的资金较多,并没有小型魔术那么普及,也大型魔术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更容易发生表演事故

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魔术的表演“机关”不到位导致的事故,这就让让大家慢慢的对大型魔术望而却步。

小型魔术通常取材简单,硬币,帽子,扑克牌……都能成为它的道具,简单易上手的操作广受大家喜欢。

所以,渐渐的挑战大型魔术的人越来越少,而魔术也逐渐由大型困难度和危险度并重的艺术转变到了场景缩小,定位到局部变化,借助一定的道具的近景魔术。

开篇中提到的刘谦就是手法派的代表,每次在要“见证奇迹”的时候,一定会有摄像头对手部特写的放大。

相较于大型魔术特别大的成本,近景魔术变得更加简洁易操作,也更在大众的范围内得到推广,而且近景魔术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小。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即使道具出了问题,可以立马更换掉道具,并不会给整场表演带来较大的影响。

而真正能打动人的,也是平常可见的物品焕发出的奇迹。

在西方人的眼中,魔术更是一种舞台表演。

魔术师门穿着燕尾服,做着最绅士的礼仪,他不分场合、阶级、观众,它场所多变,剧院与街头并存,唯一不变的是对惊奇与欢笑的永恒追求。

中国的魔术却没有国外魔术发展的繁荣,为什么呢?

中国人喜欢刨根问底的习惯,他们的好奇心在于如何破解魔术,揭秘魔术,甚至在某宝上复刻同款,这其实对魔术的行业生态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个魔术被揭秘了,揭秘者可能会觉得成就感满满,但是对中国魔术来说它就不新鲜了,观众对它的兴趣被透支。

今天的魔术明天就有了“淘宝同款”,大家不仅把魔术的奥秘挖的干干净净还附带了参考道具。

新鲜感与魔力感大打折扣。

再加之媒介方式改变和互联网的普及,这个原本非常强调现场感的艺术,隔着一块屏幕,表现力度就变得大打折扣。

这也再一次让我国魔术的发展道路变得越来越艰难。

简简单单被揭秘了与魔术师辛辛苦苦原创一个魔术相比,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

而且盗版猖獗,也让魔术师原创兴趣变得越来越低沉。

- 03 -

魔术的未来在哪儿?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打击了魔术,但同时也为它带来了契机。

线下的魔术表演收到了冲击,但是线上的魔术表演+视频教学却另辟蹊径,开启了新的魔术传播道路。

自媒体的视频演示和教学不仅拉进了人们与魔术的距离,还能让大家在学习中体会自己变魔术的乐趣,带来了更大的好奇感。

魔术在互联网条件的冲击下变得不再有秘密,但是魔术的教学也变的不再那么刻板,一个简单的视频,便可以激起大家学习魔术的兴趣。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现在很多喜欢魔术表演的人选择在自媒体频道改变新的魔术传播途径,那就是作为一种“魔术教学”来全民科普“魔术的奥秘”,主动揭秘并倾囊相授

德国魔术师Simon Pierro非常擅长用iPad表演魔术,经常在youtube上发表一些自己的魔术视频。

他的视频已发出就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大家分分给他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很多人还邀请他线下进行魔术表演,美国知名的《艾伦秀》也曾邀请他到现场利用iPad来表演魔术。

除了线上的近景魔术的视频展示和科普激起大家对魔术的兴趣外,线下也开展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来激发大家对魔术的好奇心



2020年,青岛灵度联创魔术旗下的中国风魔术秀《古往今来》的出现,开展线下的方式,与传统的文化的碰撞,开启了魔术的新方向。

这次的魔术主题第一次将古代幻术与现代魔术碰撞与融合,目的在于打造出国人喜闻乐见的优秀国潮主题中国风魔术秀!

表演魔术的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还有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他们穿着古代传统的复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新颖古风的国潮盛宴。

传统文化与魔术的结合,既是对古代中国幻术的提炼,引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又能趁着“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东风,好好的将魔术潮流再一次发扬。

当然还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2020年深圳市举办的第三次国际魔术节,就是融合线上线下方式来促进魔术发展的最好例子。

线下的观众和往常一样可以近距离观看惊奇的魔术表演,而线上直播的方式,给无法到达深圳的魔术爱好者们提供了观看的途径,还开有实时弹幕评论的功能,拉进大家与魔术的距离。

不管是线上自媒体的科普和教学,还是线下与文化结合的创新表演,希望都能为魔术表演带来它的“第二春”。

 作者:小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