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妈妈爸爸才有那种事

 乐康居 2021-08-03

图片

作者/弓长美丽(咖啡与茶) 编辑/凯茜

“过年”,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繁荣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年味”一直是我们最怀念、最美好而又香甜的味道。“过年”就是油然而生的一种敬意,对生活对亲人的感恩和祝愿,中国年蕴含着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和价值,它是在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过年是中华文明传承孝道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彼此的心相连,回家过年。

图片

“过年”是一种仪式感,许多仪式都集中在过年之前,置办年货,扫房祭祖,杀鸡宰羊,浆洗被褥,裁剪新衣服。女孩子还要买头绫子,头花,胭脂,总之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是一色新的,时常背着妈妈把新衣服拿出来穿上臭美一会儿,掰着手指头算日子,每天早晨起来就去撕日历,恨不得一下子撕到过年,小孩盼着过年,大人忙的团团转。其实,过年不止是穿新衣服,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长大了一岁,长大了是岁月对儿童的褒奖和鼓励,长大是少年的专属,它提示我们离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又近了一步,是值得骄傲和庆祝的一件大事,只有过年才有这种仪式。

图片

小时候过年把墙上贴满画,鲤鱼跳龙门、嫦娥奔月、花开富贵、团团圆圆等,贴满墙,玻璃贴窗花,门两旁贴大红对联,屋里屋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到了初夕的晚上就拿出来新买的果盘,装上花生、瓜子、白瓜子、南瓜子,松子、核桃、水果、各种味道的杂瓣糖还有水果糖,摆放在桌几上,满满当当摆一桌子,烧的通红的炉盖子上的水壶冒着热气,预备随时给茶续水,茉莉花茶满屋飘香。小孩子提着灯笼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只等着钟声响起,点燃蓄势待发的人间烟火,捂着耳朵欢呼雀跃,在热气腾腾的饺子里嚼着硬币的脆生,品着糖馅的濡甜,咯着牙了还非常欢喜,咯的次数越多证明吃到的钱就越多,那时候的硬币有一分、二分和五分的三种,吃完饺子急忙把吃到的硬币冲洗干净小心的保存着,它还是和小伙伴炫耀的资本和谈资,甚至一整年都不舍得花,放在储钱罐里保存。

图片

初夕在还差几分钟的时候爸爸领着我一手拿着点燃的香烟,一边看着手腕上的表,在零时的刹那间点燃,先放二踢脚,在把礼花点燃,我拍着手跳着、叫着。回屋后爸爸就把香烟放在妈妈的嘴里,爸爸不吸烟,这是“迎春”牌的香烟,两角七分钱一盒,在当时是中档偏上的香烟,是爸爸用自己的私房钱给妈妈买的,爸爸说“一年到头很辛苦,买条好点的香烟表示慰问和犒劳。”爸爸只所以选择这种香烟不单纯是价位和档次,主要是讨“迎春”俩个字的彩头,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来春天的喜悦在烟雾缭绕之中升腾。我看到妈妈在抽爸爸给买的香烟时表情都不一样,不只是价钱超过了她平时的香烟,更重要的是她在享受除了香烟以外的味道,眯着眼睛得意洋洋的样子,还有含而不露的幸福感,美滋滋的洋溢在脸上,一个女人是多么的好哄,一年的辛苦就在着袅袅的香烟里飘散,沉淀下来的是更加深沉的爱,这就是“过年”给予的恩赐和奖赏,给予你享受爱与被爱的表达与接受雨感受的机会,机不可失被父亲拿捏的妥妥的。

图片

在放鞭炮之前妈妈就做最好了菜,酒装在锡壶里再把唐磁缸里倒上热水,把酒壶坐在里面温酒,放完鞭炮回来爸爸就坐在炕上喝酒,只见爸爸滋儿的一口,还轻轻的咧下嘴,我觉得不是辣的,是酒的香味促使他表现的怪出,之后还眯着眼睛美美的样儿,平时不喝酒过年了就来二两,酒香味馋的我垂涎欲滴,满族人规矩多,小孩子不让上桌儿,我就跑到厨房跟妈妈一起煮饺子,妈妈就让我猜谜语:“南边来帮鹅,噼啦啪啦就下河。”“饺子”我立马就回答完毕,因为太熟悉了,我扒着“和气菜”(蒜)在把它捣碎盛在碗里,再加人香油、酱油、“忌讳”(醋)调和,蘸饺子吃,妈妈一边煮饺子还一边问,“挣没挣?”我回答“挣了。”记得第一次妈妈问我“挣没挣?”我说“没挣。”我想那个饺子挣了不就是破了吗,因为饺子没破就说没挣,然后妈妈告诉我说;你得说“挣了”就是以后都能挣到钱的意思。还给我讲了一故事:有一个长工姓裴在东家过年,他煮饺子的时候主人问他:”挣了没?”他为了表示干活认真就回答说:“你放心吧,有我老裴在挣不了。”就因为有老赔在挣不了的这个谐音,和他不懂规矩,结果吃完饺子老裴就被东家解雇了,成了真的老赔。我最喜欢干的活就是把煮好的饺子往桌子上端,速度非常快还嫌我妈捞的慢,最后一盘是人和饺子一起上桌儿,这时妈妈也坐下了,爸爸说“你也喝点吧,”妈妈也不推脱先给爸爸满上,再给自己斟上一盅,妈妈只喝一盅,妈妈给爸爸斟酒不是把壶中酒斟净,而是留下一点点最后再斟,还说这是给爸爸的福根儿,妈妈说只要她拿起酒壶就知道里面还有多少酒,总是掌握的恰到好处,我妈妈把福根斟给爸爸时,爸爸余兴未消的拿起酒壶要晃想听听还有酒没,被妈妈接过来说:“喝酒的规矩不许晃酒壶。”说着放在了一边,也是命令不许在喝了。这时爸爸那白皙的脸庞变得像个红苹果,妈妈的眼神在爸爸的脸上飘来飘去,是酒在助兴吧,爸爸的眼睛成了一条缝摇晃着脑袋唱起了情歌《金戒指》还故意的拿腔拿调,唱的动情忘我,好像是他丢了金戒指,我妈妈被他的气氛感染了,说起了他俩相亲的糗事,那时爸爸15岁妈妈16岁,爸爸正在读书人也帅气阳光,妈妈不识字,姥爷很有钱就是不供女孩子读书,姥爷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读书没用,结了婚围着锅台转,到头来都就饭吃了,因为不识字我妈妈到死都耿耿于怀,妈妈和爸爸是娃娃亲,因为爷爷和姥爷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有“山”,哥俩一见如故义气相投,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就结秦冀之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姥爷领着妈妈去相亲,家里的规矩是准女婿得给未来的老泰山敬茶敬烟,当敬到妈妈的时候,爸爸不但点不着火,还把火柴掉在地上,妈妈说爸爸“笨”连烟都点不着火柴也拿不住,爸爸反击“你懂啥,你坐在炕沿边上低着头,两手绕着你的大辫子,头也不抬看不着你长的啥样,我只好借捡火柴的机会看到了你的脸,你还偷着笑,挺好看的杏核眼。”妈妈得意的说“谁像你席蔑拉的小眼睛。”我爸爸的眼睛何止小还含着笑,总是笑眯眯的含情,俩人打情骂俏,我在监听,最后妈妈说:”睡觉睡觉,明天早起拜年。”

住在大杂院里的人们初一开始相互串门拜年,把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分享给你,都想早早的赶在头里,能够多做会儿,因为那时候每周只休一天,平时很少见面,非常珍惜这拜年的机会,相互沟通联络感情,有着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磕,有的单个来,有三五成群的来拜年,大人小孩接踵而至,一波接着一波,络绎不绝。过年就是感受着一种温暖的慰籍。过年是乘着浩荡的东风,带着憧憬和梦想,带着祝福和希望,辞旧岁迎接新的曙光,是一曲优美的音符,是一幅热闹繁忙的画卷,是翻开新的一页,是加倍努力,锐意进取的新起点。

注:席蔑就是成熟的高粱秸抛开去掉中间的瓤,外面的皮光华用它编席子铺炕用(以前农村),去掉瓤的蔑子边的地方像刀一样锋利容易拉手,在编席子的时候必须戴手套。东北方言形容眼睛小,就说是席蔑拉的。

2020-02-10  23:21  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诵者生活照

图片

声 明

本文系弓长美丽(咖啡与茶)的公众号“嘉卉鎏苑”原创首发

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