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来说说相亲鄙视链

 铺开生活的纸 2021-08-03

昨天晚上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985高校毕业生相亲鄙视链》,该文直接以事例开头,说是“一个北大毕业的男生看中了一个女孩,照片、条件都很满意,但看到女孩是华东师大毕业的,他觉得学校不好,决定不见。”还有另外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疯转,文中把相亲对象根据条件划分了三六九等,形成了一条分层鲜明的相亲“鄙视链”。一时间,“相亲”和“鄙视链”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婚姻的思考。

对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无辜躺枪,我们或许会感到些许唏嘘,因为即便华师的整体实力与北大相去甚远,但该校毕竟也算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退一步讲,且不说以学校出身来作为择偶的一票否决项这一做法是否合理,但至少是非常武断的,多少透露出一些自以为是的傲慢。而所谓的相亲“鄙视链”也不过是中国“门当户对”观念的一种延续和具体化,只不过原先考量的是家境,而现在考量的除家境以外,还有教育背景、挣钱能力、户口类型、车子房子等诸多因素。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就不难理解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

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社会的节奏也在变得越来越快,静下来谈感情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人们不再愿意花心思去付出爱,也不愿意花耐心去寻找爱,于是所谓的“剩男剩女”就多了起来,曾经一度被年轻人嗤之以鼻的相亲又再一次变得流行了起来。原先人们都喜欢精烹细调、温火慢炖,而现在却更习惯去吃快餐。花心思挑选对象,对对方的品行、心性都摸索得比较清楚,也有机会发现除物质条件以外闪光的东西;而相亲则像是在商场买东西,明码标价,所以在挑选时,当然要去关注外观、品牌、质地。在商场精心挑选的东西,也未必都能经久耐用,名牌、卖价高都不表示就一定舒服,一定持久。现在离婚率高了,跟这种消费文化的盛行也不无关系。

所谓的相亲“鄙视链”跟其他的各种“鄙视链”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方面,价值在单向维度上确实存在着差异,很多因素都可以在这个链条上用来充当串起链条的咬齿,赋予和维系鄙视链一端对另一端的某种优越感;而另一方面,价值本应该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会跟着别人的节奏走,自觉地往贴近那条链条,并找到自己的段位,串行到链条上补充一环。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社会的不断强调,也是这种“自知之明”更加凸显。一方面是一部分人的优越感,一方面是另一部分人的自卑感。这种优越感和自卑感是“鄙视链”各层都心照不宣的共识。低链阶的会以找到高链阶的配偶而感到骄傲,而找到高链阶配偶这件事本身也提升了低段位的链阶;而处在高链阶的人择偶时,会首先考虑链阶相近的,所以才会有众所周知的“清北配”。不论是以前看门当户对的相亲,还是现在现在形成“鄙视链”的相亲,都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心理。

当然,生活是多样的,价值是多元的,多元的价值就有多元的价值观,反映到婚姻上,就有了多元的婚姻观。你看中学历,Ta看中人品;你青睐北京户口,Ta想要年薪百万;你要物力与财力相当,Ta要精神与灵魂的契合;你爱青菜,Ta爱萝卜。正因为这样,大家才都有机会,包括那些处在所谓“鄙视链”底阶的人。不管愿不愿意“上链”,也不管处在什么链阶,都应该树立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卖点,找一个合辙的人,不管Ta是不是合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