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漫记 Day 5 ——既有历史,又有风景,张掖像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铺开生活的纸 2021-08-03

起床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去看鼓楼,感觉清晨车少,更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

偶遇山西会馆

去大佛寺的路上遇始建于清朝的山西会馆,门口两侧的墙上书写着“忠”“义”二字,见证着走西口的山西人西来寻找商机的历史,也见证着晋商行走天下所仰仗的精神标准。山西毕竟是忠义化身关二爷的老家。

安家齐鲁、在山东开枝散叶的太原好友荷子说:“山西会馆是很多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从古到今,山西在各地创业兴业,在外地的山西人自成一派,相互抱团,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荷子本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张掖大佛寺

参观了张掖大佛寺,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大佛寺正殿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笨覆盖,殿周围绕廊。

殿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

之前去泰国旅行,进入佛殿之前要拖鞋,以示敬畏之心。我在想要不要脱了鞋再进入大佛殿,后来想想中国似乎也没有这样的习惯,另外敬畏之心不必拘于形式。

站在卧佛前,感到非常震撼。整尊大佛栩栩如生,像是有生命一般,尤其是眼睛,炯炯有神,像是洞察尽了这世间真理和人生百态。

谁来接住这支笔

在大佛寺前的广场上遇到一群蘸水在地上写字的大爷,之所以说“一群”,是因为至少有十人。

我在很多地方都见过做类似事情的大爷们的身影,握着巨大的毛笔写字,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修身养性,排解步入晚年的无聊和孤独。

我站在一旁看他们书写,发现每一个人的书法都很不错,都可见极深的功底。我问他们是不是专业的,他们说是爱好。

是啊,真正爱好的东西,才更有动力一直做下去。不是吗?

我一边观看,一边猜测他们将要写的内容,老爷子们也很乐意跟我聊天。有一个老爷子写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接了一句“向阳花木易为春”,老爷子问我知不知道前两句。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竟然一点也想不出来,心想之前大概没有完整背诵过。

老爷子让我用手机查一下,我查完之后告诉他这是苏麟的断句,他只写了这两句。老爷子不相信,说我没有好好查。他说他之前知道前两句的,一时想不起来。

之后,换另一位大爷来写。我根据自己浅薄的鉴赏能力推断,这位大爷的书法比其他几位写得要更胜一筹。于是夸赞了一句“写得真好”,没想到其他人应声附和,“他是师大(西北师大)的书法教授,能写得不好吗?”原来,除了高手在民间之外,也有“有眼不识泰山”。

这位教授大爷写了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分明感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

他后来写了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笑着说:“咱们张掖当之无愧!”旁边的几位大爷听后都笑了,说我小伙会说话。

老爷子要把毛笔给我,让我写几个字。我不敢班门弄斧,一再推却。大爷们都说要论书法,还是繁体字好看,可惜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连繁体字都不认识,甚至连简体字都很少写了,更别说会书法。

我听了很是惭愧,我不知道大爷们手中的这支笔,该由谁来接过来;至少,我没敢接。想到我发起的诗词抄写,略感欣慰。

我听他们跟我讲了一些关于张掖、甘肃和西北的事,受益颇丰。西北话很有特点,质朴之中有亲切。

当得知我从北京来,独自一人游历河西走廊时,教授大爷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励似地对我说“河西走廊,就得用脚去丈量,用心走一次,才能感受到啥是历史,啥是文化”。您说的对。

见塔明心——张掖木塔寺

张掖木塔寺约始建于北周时期,在开阔的广场上显得更加挺拔。数百只鸽子和燕子绕着木塔飞来飞去,还发出轻快的叫声,不知怎地让我想起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两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当然,我是站在一片开阔的广场上仰望木塔,无山谷在目,但看到燕绕木塔、鸽栖塔前的景象时,也可暂时收却得失之心、漂泊之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西北干旱地区的一颗明珠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总面积1347.65公顷,其中保育区601.74公顷、恢复重建区379.84公顷、合理利用区366.07公顷,湿地率78.06%,是以黑河流域潜水地带草甸、内陆盐沼湿地植被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公园

从“明清古风街”一路骑行,在距离湿地公园两公里左右的距离时,共享单车提醒我即将驶出规定区域,将会收取额外费用,我赶紧把车停到路边,决定徒步前往。

步行过程中,视野很开阔,可以看到远处几十公里以外的祁连山。天上的云很高远,很洁白,如同祁连山顶的皑皑积雪。

走着走着,就下起了雨,但这雨并不是很大。这让我的徒步不再单调,雨点打在身上的感觉,也令我感到很清爽。

大概走了二十分钟,终于来到了湿地公园。雨并没有停下来,反而越下越大,我只好在公园里的一个亭子下面避雨。一同避雨的还有一家几口的回族同胞。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可以判断得出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大约过了十分钟,雨终于了。一阵骤雨带来的清爽,让暴晒的太阳暂时收敛。天上的云显得更加洁白,像是在刚刚的雨中洗过一样。整个公园,满眼是绿色,处处是清新。心情大好!

来张掖之前,新哥给我看了他当初跟导师来考察时拍摄的芦苇照片。我今天毫不费力地拍了同款,因为整个公园里芦苇随处可见。

公园里还有好几片睡莲池,有些睡莲已经开出了红色的或黄色的花,约莫有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令我隐约感到有些惊奇和赞叹。

不愧是湿地公园,湖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浪漫的张掖人还给这些湖泊起了名字,其中有一个湖叫“蒹葭之恋”,取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湖面上还建了木桥,湖心的一座木桥叫“金风”,另一座木桥我没有走过去,但我猜测它一定叫“雨露”,因为在另一侧有一座桥叫“鹊桥”,旁边的标识牌介绍说这一灵感来自秦观那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也从鹊桥走过,不知如此相逢,会在何处。

两个湖之间还有风车,流水的作用让风车保持转动,发出与水流交织出的独特声响。

公园很大,走得很累,我坐在风车旁边,看它们转出一个又一个圆,重复着起点和终点。

有点不想走了,而且有点想写诗:

无题

绿荷清波映红莲,芦叶深浅醉鸟仙。

若非祁连山头雪,只把甘州作江南。


给我一个张掖的夜晚

张掖这座城市的城区并不大,在张掖的这两个晚上,我都有出去遛弯。张掖的夜晚很凉爽,小风迎面吹来,令人感到惬意。

今晚在甘州市场吃到了好多朋友安利过的“炒拨拉”,配了一碗山丹的米酒。炒拨拉是山丹县最有名的一种地方小吃,到山丹的游客一定都吃过这种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炒的时候烟熏火燎,吃的时候再加上啤酒那是一个享受,那叫一个美!

炒拨拉美味可口,山丹米酒甘美清冽。酒足饭饱之后,就继续沿着熟悉的路线散步,再看一看夜景,见一见鼓楼。

离开北京时带的一包手纸用完了,想找家商场再买一包,顺便买一个毛巾。于是,今晚打卡了一家没记住名字的张掖商场。

生活归于市井,消费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点滴。我今晚也混入张掖市民之中,加入他们点滴的消费生活。

连续几天的行程,每天走路超过两万步,腿脚多少有些吃不消,于是决定今天下午休整,改变了原本规划好的去七彩丹霞的行程。这样明天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游览七彩丹霞,完全以一个游客的身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