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黑龙江波涛 2021-08-03
摘要: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地名的产生、形式结构和发展演变等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地名的变化相对缓慢,因而较好地传承了文化,反映出地方的地理面貌、历史发展、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山西地名及其承载的地域文化进行分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关键词:地名 山西 文化 社会语言学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是地名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名研究有三个基本方面,即语言方面、地理方面和历史方面。地名是由语词构成的,从词汇学、词源学、语法学、语音学、语义学、文字学等角度入手,对构成地名的词语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地名的语源、语音、含义、字形及其演变,对于地名的正名、正字和正音工作大有裨益。对保留在地名中的古汉语成分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推论古汉语的特征。对地名中方言词汇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言的分布界限和词义。总之,从语言层面开展地名研究,可以为探索民族分布、迁徙、心理、习俗、信仰等,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

山西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晋祠圣母殿

01

地名和语言学

1. 地名是语言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地名都是通过语言而存在,通过文字而记载残留的。它与语言学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从事地名研究的学者对地名词源的考证都运用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也十分关心地名的研究。罗常培对地名研究的语言学意义做了精彩的概括。他说:“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对地名的研究可运用语言调查法、语言分析法、地名结构的语法分析法等方法。下面本文将结合山西省的一些地名,从命名的由来、语义构成、地名的演变与规范化等角度来分析山西地名,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对地名的影响。对地名命名的理据进行描写分析,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

2. 地名的一般语言特征:

(1)每个地名都有标志意义。通过“专门+通名”的构成方式,标志一个地区区别于其它地点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如太原市,“太原”是特称,“市”是通称。汉语地名的通称语言成分包括如下几种:①有关各级地方行政的通城,省、市、区、县、乡、镇、村等②有关山川关隘的通城,如山、岭、江、河、关等③有关宗教寺庙的通称,如寺、庙、庵、④有关城市建筑的通称⑤有关军事及商业地名的通称,如城、门等。通过加专名进行限定。

(2)地名的形成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如太原市尖草坪区,此处原来是太原城北面的荒地,多生野草,据说叫菅草,即草菅人命的的那个菅草,由于是生僻字,寓意不好,由于人们的心理作用,地名要雅,且要传达美好心愿。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由于同音的问题,就传成尖草,所以就管这一带为尖草坪,经过人们的约定,这个名字已经固定下来,且广为流传。

(3)地名的结构与语言结构基本一致,构词法完全一样。

3. 地名命名的原则与规范化

(1) 趋雅近俗

地名命名,除了文字要美要雅外,还得近俗、上口,地名的排它性是地名的重要特性。汉字常用字就有二三百,地名不像人名,人名重了,张可不叫张可,加个车字叫张轲,反更显文气,和孟子一个名,地名冷僻了、过文了都不行,不懂口头文学,字面上看着挺好,咬念起来让舌头吃力,老百姓不认也不行。地名首先是起给大家的它必须能在口头上流行。

(2) 规范性

地名必须具有区分度,符合正常的语法习惯。

地名好,雅俗共赏,说写皆畅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给地名负载太重太多。最好的法,我以为是“尊重事实,因势利导,纳入管理,适当限制。

02

山西地名的来源

1. 从历史角度分析

①军事地名:精营街、校尉营、大濮府、营坊街、前所街、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北营、坞城、老军营、教场巷。

②作坊集市地名:米市街、活牛市街、南市街、估衣街、羊市街、柴市街、棉花街、麻绳巷(今不存)、盘碗街、咸肉巷等等。

③以旧时衙署命名的地名:府西街、府东街、按司衙、察院后、都司街、北司街、新道接。④以人名命名的地名:祁县、介休、娄烦县、孝义市、孙家寨、王家坟、阎家坟、傅家巷、左权县。

⑤以历代古迹命名的地名:城坊街、狄梁公街道、崇善寺街、纯阳宫街、开化寺街、双塔寺庙街、五福庵、姑姑庵、鼓楼街、四岔楼、桃园、钟楼街、大堡街巷。

⑥以文化教育机构命名的地名:山右巷、唱经楼街、国师街、皇华馆。

⑦以交通繁华而命名的地名:小店、牛站等。

⑧来自于明代王府的地名: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肖墙、东、西夹巷、典膳所、晋府店、南园子、皇庙、天地坛、宁化府、杏花岭、享堂等等。

山西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坞城校区

2. 从地理角度分析山西地名的来源

源于海、湖、河的地名,如西海子、南海子、文瀛湖、饮马河、涧河路、黑土巷、桥头街、坝陵桥、三桥街、金刚堰、后小河、柳溪街、鱼池街、五龙口等等

从以上我们对山西省一些地名来源的分析来看,地名大都由史而定,谁也跳不出这个圈子,正如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一样,五十年代有爱国,六十年代有勤俭,七十年代有文革,八十年代有四化,九十年代有改革,地名的命名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的影响。

03

山西地名中的修辞分析

地名作为汉语系统的专有名词,命名取词时也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现就山西地名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格加以探析。

用典

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本地区使用这一修辞的地名中的用典,主要取用前人的诗文词句。

皇华馆:其地系明清时的贡院系皇华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皇华是为称颂使臣之词。《诗·小雅·鹿鸣之什》有“皇皇者华”之篇,意谓君遣使臣,以礼乐相送,表明远而有光华。

起风街:取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句,谓腾达之意。

云路街:取《北史·文苑传序》“俱骋龙光,并驱云路”句,喻“青云得路”之意。

敦化坊:取自《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为以道德教化使民风淳厚

锦绣庄:取明谚语“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而名

韶九巷:取自《商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虞舜之乐;九成(九读音“大”)即大成,意思为能继承光大尧之道。

比拟

为了给地理实体起个通俗、形象而又合适的名称,以突出表明地理实体形状等特征,人们常常“近取诸身”,选用人体各个部分的名称以命名,把地理实体比拟成人体的头、耳、口等,并以此命名。在山西地名中,如五龙口,俗称五岔口。相传这里原本是一片洼地,天长日久形成一潭积水,并与东山的五条沟(殷家沟、郝家沟、大枣沟、小枣沟、耙儿沟)相通。每逢雨季,东山雨水流入洼地,远眺似五条龙在张口倾吐,群众称之为五龙口。此外,双龙巷、天平、半坡也是很好的例子。

谐音

谐音,是指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意思,从而造成一种特殊效果的语言现象。潘文国曾指出:“整个汉语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谐音文化;整部汉语使用的历史,可以说离不开对同音字现象的妙用、巧用。可以说,不懂得汉语的谐音之妙,就不曾真正懂得汉语。”

1.东马坊变成敦化坊:《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为以道德教化使民风淳厚。明晋王朱棡妃谢氏死后葬于宝山(今卧虎山),设孝堂。晋王府官员、亲眷前往祭奠,所乘马匹圈养之地称马片,后演化为东马坊。因谐音逐渐演变为较为文雅的敦化坊。

2.七府营变成缉虎营:朱棡七子朱济高受封广昌王,建有广昌府,但是人们习惯上还是按其排行称为“七府营”,还有个传说讲七府子弟朝晋王时,路遇猛虎并将其缉杀,所以人们为了称颂七府子弟的英勇,就叫成“缉虎营”了。虽然闹市之中何来猛虎,让人疑惑,但是地名还是传到了今天,追其原因在于“缉虎”跟“七府”谐音,且满足了人民的美好期望,象征着英勇,约定俗成后,得到广泛流传。

04

社会对地名的影响

从迎泽、承恩、振武门这些带有浓厚封建风味的地名到平定、怀仁、令归到新民街(民国初年的新民运动)、兴华路到迎新路、和平路、解放路、建设路、五一路,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对地名命名的影响。地名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更多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愿望,反映时代风貌。同样现代社会的地名,也必然要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特点。但是近来我们也发现了太原的一些新命名地名如方兴大道、繁华大道等,四音节地名增多,究其原因是太原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四音节地名彰显了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同时出现了“世纪花园”类似的地名,体现了当代社会与国家接轨的变化,总之社会在地名的命名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山西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