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治疗”手法在困境儿童成长小组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1-08-03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黄婷
    单位 | 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一、案例背景


社会工作者通过前期走访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庭成员残疾、重大疾病,家庭重要成员死亡导致的经济收入低等原因导致困境的儿童较多,这类群体由于得到家庭的关爱、关注较少,他们会面临学习上和成长上的压力,同时人际关系上也会出现紧张感,还会面临人生价值观的转型等问题,而困境儿童因为家庭原因,在重重问题的压制下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无心学习、无法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渴望。其次,他们的经济条件,家人对其学习的关注度不够。


二、预估分析


一是因家庭原因,易导致困境儿童敏感、自卑、内心脆弱;

二是由于家庭经济限制缺乏娱乐方式,课后生活单一;

三是由于性格内敛、自卑或者居住地方较偏,与本区域内同龄人的交往偏少。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一)服务目标

通过艺术治疗让服务对象发泄内心的情绪,以自己的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困境儿童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二)服务策略

根据艺术疗法理论,小组成员通过创作面塑作品和对面塑作品及其创作过程进行思考,个体可以增加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学会应对各种压力和创作经历、提升认知能力,享受面塑创作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趣。本次困境儿童小组以艺术疗法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给困境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自己,通过语言和行为上的帮助,让他们亲自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情绪。

(三)服务计划



四、小组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小组筹备期

(二)小组初期(1-2节)

小组成员所处不同的村社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在小组前期,社会工作者主要进行自我介绍,不仅让成员认识社会工作者,还让组员之间彼此熟悉,引导他们自我介绍。在破冰游戏“海盗船长”游戏中,组员的默契度不够,有的成员小心翼翼的喊着口号,有的则有些手足无措,这时候的小组还处在探索和熟悉的阶段,组员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行为和说话做事都比较谨慎,主动性不强,对于社会工作者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社会工作者让小组成员填写了罗森伯格的自信心量表,前测结果显示,40%的组员对于自己是不满意,40%对自己不抱肯定的态度,自己并没有什么骄傲的事,社会工作者澄清了小组的目的,让组员们对小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引导让组员们自己制定了小组契约,鼓励组员分享对自己的期待与看法,让小组成员对小组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组员参与小组的动力。

在第二节中,组员的熟悉程度、默契度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在互动环节中,相互配合,现场氛围也是非常的轻松。在面塑学习中,组员表现的还是比较活泼,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擅长点,以及自己过往对面塑的了解,从小组表现中不难发现,大家对于手工制作还是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小组后,社会工作者也与困境儿童的家庭做了反馈,并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表现,以此在小组中有重点的关注。

(三)小组中期(3-4节)

在小组的中期阶段,社工针对上一节中产生的小组规则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提醒,互动游戏让组员间也有了很好的默契度,组员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变大越来越大,哪怕是下雨依然会来参加小组。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现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艺术治疗的介入。

小组时间正直端午节,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们制作了面塑托盘,用于放置粽子,本次小组大家都十分积极,相比第一次第二次,分享的话了多了很多。小组中社工还给大家留了作业,让大家一起挖掘龙骨并进行拼接,可以让组员可以保持在小组中的成效。

社会工作者邀请了面塑老师进行了专业的指导,组员学会了在面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对于他们来说,特别有成就感,同时针对组员情况,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小组中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对于自己所完成作品中的过程进行分享。

(四)小组后期(5-6节)

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们回顾本次小组的整个历程,并且让组员通过自己的面塑,进行对未来的世界的制作,通过面塑来表达内心的期望,并且可以巩固组员们已有的成长。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组员的作品,开展了爱心义卖的活动,以趣味套圈、作品投票等方式,加深小组成员的自我成就感,多方的鼓励使他们对面塑,同时也是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把自信的一面展现在公众面前。

前后侧问卷调查显示,组员们在自信心、成就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也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区生活,规划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五、案例评估


(一)服务对象满意度

本次小组通过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组员对于小组时间安排、小组内容、活动氛围、小组成效等的满意度在90%以上,服务对象的家庭也给了社会工作者反馈,表示孩子参加了小组变得开朗了很多,对于自己也更有自信。

(二)过程评估

每次的小组,社会工作者都注重组员的分享,小组开始前的生活中的分享和小组后的分享,从第一次的无话可说,到现在可以主动的表达内心的情感,可以很自信的将自己的作品为组员们展示,社会工作者也注重观察每位组员在小组中的表现,并且在小组结束后做成成长档案,还组员们看到自己的变化。

(三)成果评估

以艺术治疗找到了打开了儿童的心灵的方法,从沉默、不自信、胆怯到有所表达、自信、勇于担当,作为困境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能力去抵御困境和阻碍,而通过艺术疗法,以一种沉默的语言,无形中激发了孩子们更多的话语,拓展了兴趣、结交了朋友、自信的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六、专业反思


(一)理论本土化

本次艺术治疗小组是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工作者所运用的材料是面塑,面塑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相比西方的手法更适用中国的儿童,他们在表现过程中,更容易让社会工作者把握孩子们的表现。

(二)对于运用艺术治疗的技术有限

艺术治疗是通过专业的艺术治疗师进行,对于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中也是具有一些阻碍,并且它对于环境、场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各方条件的限制下,服务介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小组中的个案挖掘

在小组,需要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改变,还有家庭在这其中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要与困境儿童的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小组结束后,针对可以开展个案的困境儿童,有一个持续性的跟进。


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社会工作为核心,跨专业团队为支撑”的综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机构为5A级社会组织、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获得“苏州市养老服务品牌机构”“苏州市为老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敬老文明号”、“苏州市优秀社工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殊荣。2017年机构党支部获评江苏省级支部书记工作室。
机构现有员工600余名,其中专职社会工作者100余名,专业养老护理员500余名,目前已承接了太仓市3个镇区的居家养老服务,30余家日间照料中心托管运营服务,20余个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20余个养老服务培训/研究/试点项目、服务直接惠及太仓15000多名老年人。

扫码投简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还服务过哪些案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