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 | 新眼界 / 国外印象记 / 访苏两月记

 明日大雪飘 2021-08-03
图片
杨钟健 著
ISBN: 9787108070555 定价: 79.00元

【内容简介

《新眼界》是杨老的欧美考察游记。时值“二战”后期,他从重庆出发,飞往美国加利福尼亚,游历了迈阿密、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地,还去了加拿大、墨西哥,之后返回美国,然后到英国,参观伦敦、剑桥等地的地质古生物科研机构,访问并学习。后又从美国返回中国,此时中国已取得胜利,他十分欢欣,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这一趟欧美之行,除了自己的行程路线、饮食起居等,杨老对国外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的情况,有相当篇幅的介绍;此外对目之所及的外国经济、文化的发达也进行了记述,并时常有“我们何日可以达到”的慨叹。他在美国闻听“二战”胜利的消息,和美国人民分享了喜悦,回到中国之后,又看到国内惨胜局面,自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学科建设有了一番新的憧憬。

此次欧美之行,杨老将涉及专业学术的问题在另外一本书——《国外印象记》中进行了归纳整理,以记古生物和地质学科的人物事件为主。按照杨老自己的话说,是将游历过程中印象“最深刻者,用综合方式,列为专题,一一记述”。其中对美国的地质机构、博物馆,学科发展、学人简事,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有比较系统的介绍;进一步与我国的学科状况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中哪些为我们可以取长者,而哪些为不值得学习者。杨老一手构建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目前频出的很多新成果仍然要感谢杨老当时对学科的规划和运筹。

1956年8—10月,杨钟健先生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同事周明镇、赵金科以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斯行健一同,应邀访问苏联。归来写成《访苏两月记》。此书记录了杨老在苏联的见闻,特别是与苏联古生物学家的交流,以及在各地进行野外考察和参观的情景。通过文字,我们得以一窥苏联当时的国家面貌和科研实力,了解苏联的古生物学家,并体味当时中苏真诚的友谊。

【作者简介】

杨钟健(1897—1979),陕西华县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开创者和奠基人,学术研究涵盖了从鱼到人的所有古脊椎动物学领域;自然博物馆事业的拓荒者和热心推动者,参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筹建,1959—1979年任馆长。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重庆大学,任西北大学校长。因在恐龙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被誉为“中国恐龙之父”。

【新眼界 / 国外印象记 自序】

三十三年,余有美洲及欧洲之行,曾将沿途见闻,记述梗概,名曰《新眼界》,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体例,系照旅程所及,作为报道,完全为游记式的。三十五年回国,又把在一年多的时期内在各国所得的印象,就最深刻者,用综合方式,列为专题,一一记述,总称之为《国外印象记》。其中《美国地质机关谈》,及《烽火中谈学人》(今改题《烽火中谈地质学界人物》)两篇乃是在纽约时作的,后来在《地质论评》上发表。回国以后,首先写出《胜利后哭师友》(今改题《纪念刚去世的三位地质学家》),曾分三段,在《人物》杂志上发表。这几篇介绍美国学术团体的大致情形和外邦的几位学术人物,都是可以用来代表他们一般团体和人物的。本来还可再写些,因为举一反三的缘故,也就不想再写下去了。

以后接着写了《人类化石研究之近况》,《哺乳动物来源之追寻及最早类似哺乳动物化石之发现》(在《大公报》科学周刊上发表),《恐龙之号召力及其研究之困难》,《论自然实物之有计划采集之重要》,及《记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均在《文讯》发表)。其中前两篇,乃介绍我近几年比较接头的两种研究工作。两者均在这次世界大战期间,继续滋长进步,而且都和我国的同类工作,有特别重大的关系。第三、第四两篇,乃提出两个科学上的问题,介绍了外国情形,并说明我们以后怎样迎头赶上的途径。最后一篇,记人家的一个博物馆,既补前作之不足,也是他山之石的意思。

最后五篇。《自负与自知》(在《申报》发表)、《奴性?!同化力?!》、《谈修补》、《论权威》、《吊十年》,虽不完全是印象的记述,而实在是我此行感触最深的几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关于精神方面所深切注意到的几点,也为我们应当急起直追、努力去做的几种办法,以挽救未来的难关。这几篇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与自然科学有关,有的甚少联系,但都牵涉到做人的方法方面。我一切不如人,但为什么不如人,在这几篇中,明白的读者必然可找出答案,虽然这答案并不曾明白地描述出来。

写完以后,觉得“国外印象记”一名太笼统,太冗长。在编次成帙的时候,想改用最末一篇的题名,名曰“吊十年”,以纪念这兵荒马乱的十年。但出版人劝我还是用旧名的好,于是我就仍用“国外印象记”作书名,并把原来各篇在单独发表时所用的篇名修改了几个,把编排的次序也改成现在的样子。

近年以来,盛行所谓“考察”“进修”等名称,许多人被派到外国,去了又回来。为什么如此,无非是要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不幸我们自己太差,人家很好。所以写成文章时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总是说人家好的地方多,坏的地方少,而对我们的一切情形,表示不满。这本是事实,难怪作者。譬如在外国,即使一语言不大通的人,只要身体正常,神经无问题,能认识 W.C.或“先生”“太太”等字,到处都找到小便的机会,用不着在马路旁、夹道中或墙根底下,找人不注意的地方小便。但即在我国首都,也无此便利。其结果,随地皆可小便。然而这并不是说外国人人人干净,他们到了中国,小便急得不可开交时,也会在马路旁、墙根脚小便了。卅六年夏我由陕来京,在由郑州到徐州(为那时由陕到京交通上设备最好的一段)的头等车中前去小便,见一外国太太已站在廊外等候。我等她完事再进去,看见她出来时,脸上有说不出之一种表情。我进去后,才发现方方不过一公尺多的小厕所,马桶上地板上,全为屎尿,可以说无一寸干净土,无可下足,我当然无法,只有草草了事。我看了这一幕厕所插剧,多少日,心中一直不痛快。此印象至今尚赫然在脑中。在如此的国度中,叫外国人怎样瞧得起我们!我们将何颜自命为五强之一!我们在大都市招待外宾的那些虚伪宣传,尽管香槟酒如何香,只要他们在我国进了那样厕所,所得的“考察”印象,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可议之点,自然也多得很。但总平均分数算起来,总去人家差得远,我们又何颜批评人家?

我们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就是外国也有臭虫,也不能增加了我们的骄傲。我们应努力地起来干,干出来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这个目标的达到,需要实实在在、一点一滴地有用工作,不是单靠开开会、贴贴标语和一些不兑现的谎言,所可达到的。一人之能力学历有限。我在本书中,只介绍了一些或者一般人认为不重要的事物,然而这所提到的之能否改进和策划,也关系到国运的隆替,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记得有人说甲午战争未发生时,我军容甚盛,尤以海军比日本为多为强,那时日人颇有难色,不敢轻易起战端。有一次,李鸿章为要炫耀其威力起见,约伊藤博文到中国旗舰上欢宴。盛其军容,意在示威。不料伊藤博文回去后,反仰天大笑曰:“中国不怕!”不久即发动战事。其结果中国之海军,不堪一击。后有人问伊藤博文,何以知道中国海军之窳败,而判定必可战胜中国?伊谓当他应李宴之时,看到女人的裤子,挂在军舰的桅杆上,即此可以判定中国不值一战。此故事可靠与否,不见正史,我们且不必去管。我只是引来说明国家的建设,不能单靠外表,须要一切皆做到标准地步。不要以为大门扫干净了,厕所就可以马虎。人家到厕所一看,也会知道您那大门上的干净,乃是做给人家看的。我国今日之一切,其严重千百于一条女人的裤子者,不知有多少。如此,何以谈建国,何以当来日之大难!不要以为我们现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家有政党,我们也有政党,人家有宪法,我们也有宪法,人家民主,我们也叫喊民主……一不小心,可以弄得啼笑皆非。就连我所密切注意的自然科学及博物馆等,也都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而且要很小心地学习,要脚踏实地地做,不要胡天胡地地吹,方不致画虎不成反类狗。

这几篇文字虽然很凌乱,且有许多应写的未写,然而所写的都不是人家军舰上女人的裤子,而是人家的科学、文化、做事的能力等等。他们裤子一类的东西,也许很多,但显然没有我们之多,所以人家比我们强。最后几篇所述而特别指出的自然科学以外的几个问题,可以谓之曰我们心理建设上最缺乏的几种维他命。我们于正式营养加以注意之外,还缺乏这几种维他命,须得补充后,方可有助于健全的生存,虽然说这些也尚未曾包括一切。

此小册子的印行,承白寿彝先生介绍,由文通书局出版并任校订工作,我愿在此表示十二分谢意。各文在各刊物上发表,对于那些刊物主编的人,我也一样感谢。此小册的印行,使我有机会把一些凌乱的感触和印象,集中一起,意义当然增加,我想也是他们所乐观厥成的。

卅六年除夕,在南京

访苏两月记 自序

一九五六年,我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斯行健、赵金科,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周明镇同志等,作为应苏联邀请去访问苏联的古生物学众代表团组成人员。如不计算到达莫斯科以前和完成任务后离莫斯科以后的时间,一共在苏联各地访问了两个月零二天。回国以后已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报告并向有关方面做了传达报告,也可以说我们的任务已完成了。

但尽管这样,这次访苏的印象在脑中还是很深刻,时时呈现于心目中。古生物陈列馆的珍奇标本和一些科学家接触的情况,乃至黑海船影、西伯利亚森林的秋色,都还是印象很深。有时想把这些所见所闻写出来,而时间又不允许,只得执笔数次又复作罢。

就是因为近几月来,健康欠佳,不到三个月,中间两次入医院治疗,因而能够给我个机会把这些印象摘要地写出来。这本小册子的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是在医院写出来的,只有一小部分在家中晚间若断若续地加以补充才能完成。

这样写完之后居然成为一本小册子的样子,可供一些朋友卧游材料,也可通过它了解一些苏联科学界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这真是刚回来的时候所未意料到的。

人们常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由苏回来更感觉到这句话是一个真理。苏联的自然条件和我国有所不同,大部分是苦寒区域,沙漠也很多,然而经过若干五年计划以后,真弄得全国像公园一样,到处山清水秀,妩媚动人,工业、农业齐头并进,这真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苏联的历史虽然没有我们长,但他们有优良的历史传统,有些地方可以说使我们望而生愧。他们对于历史的发展这个观念特别强,不只是这样想,而是实实在在这样做。凡是全国性的、地方性的或者是全面的或局部的可以保存的古物古迹、名人历史,可以说无不保存下来了。关于此,我只指出对于普希金的纪念就够了。

苏联的实物资料,无论是科学方面的或艺术方面的,不一定比我们多。但在目前,他们保存的这些资料的丰富度真可说千百倍于我们,列宁格勒经过不可估计的破坏与灾难,然而古生物的正型标本,保存得最丰富、最完美。同其他先进国家一样,苏联是一个到处都是博物馆的国家。这些博物馆在科学研究方面,在文物保存方面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法估计的。

苏联的科学的绝大部分不成问题,已可以列于世界先进水平之林,这当然包括古生物的研究在内。可是苏联古生物材料的某些方面,不一定比我们丰富,甚至有些方面相当贫乏。但是他们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对于标本陈列的尽善尽美,真是使我们难望其项背。而我们的化石却在各处遭到严重的、人为的破坏!

最后,让我谈一下关于保卫和平。我们这一次在苏联旅行,虽然距大战结束已整十年,可是北起列宁格勒,南到基希涅夫,到处都还可以看见或听到大战时的情况和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个印象对于苏联来说,是永世不能忘的。我们完全同情地能够理解到,为什么苏联对于保卫世界和平的决心那么坚定。没有和平就没有其他的任何一切,谁要说社会主义阵营对于保卫和平没有诚意,那就完全是胡说。

以上就是我个人由苏联回来的几点主要的感想。在文中均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今再在序中重叙一下,或有必要。

此次在苏联收获甚多。如非苏联科学院邀请,以奥尔洛夫为首的殷勤招待,和各地科学家的大力帮助,是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效果。我愿意借此机会表示我个人的谢意,并把这本小册子献给他们,作为访苏的一个纪念。

为了易读,一些不必要的人名、地名均省略了。在文中如或有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完全由我个人负责。在此我应当向同去的同事以及同行担任翻译工作的杨式溥先生致谢。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七日于北杨钟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