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无为23:统治者没有自己的利益,顺从民意,就是无为而治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8-03
大道无为23:统治者没有自己的利益,顺从民意,就是无为而治

《道德经》云: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懂: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吗?

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无为”。就是说,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的时候,是应该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但是一定是“无为”而为。

“无为”的思想,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念头、欲望、志向等丢弃。就如同塞翁失马一样,我们所认为的好事,却成了坏事;我们平时看到的坏事,却转化成了好事。我们求高求快,当达到又高又快的时候,发现在关键时候无法回头;当我们一味求稳的时候,却发现已经错失了若干机会。如此这般,世界上事情往往这样:当我们刻意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同时失去了其它的机会和可能。

小学的时候教书上有一个故事:长颈鹿和小山羊。长颈鹿说个子高好,一抬头可以吃到树顶的新鲜叶子。小山羊说个子矮好,一低头就可以吃地上的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矮各有其好,也各有其短处。当我们单向追求了高或者低,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另一个可能。

因此,老子通过这句话,就是告诉了统治者、管理者一个根本的方法、管理的法宝:无为而治。一切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顺从民心民意,就是管理的最好的方法。执政者要将执政集团的利益放弃,一切以百姓、人民的需要为中心。

如果执政者有自己的利益追求、或者某个管理者有自己的爱好和志向,并将这种利益追求、爱好、志向通过权力强行让让人民百姓去干,那就会导致背心离向,出现让百姓向东、偏向西的现象。从而导致社会混乱。

大道无为23:统治者没有自己的利益,顺从民意,就是无为而治

中国历史上很多君主就审时度势地推行无为而治。晋朝皇帝司马炎在登基之初,看到天下因为连年战争而出现的社会混乱、百姓生活困难,采用“无为而治”,下诏要求各级官员:正身,勤百姓,抚孤寡,敦本息末,去人事。对于这五条诏令的理解,就是对为官者的明确要求。大体理解一下:

正身:已身正,则邪不入。念头正,则其行不偏。去掉为官者内心的欲望、私心,从而身正。

勤百姓:即是利益百姓,一切从百姓的需要出发。

抚孤寡。就是关注社会贫弱群体,实现社会公平。

敦本息末。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恢复农耕,发展商贸。

去人事。减少迎来送往、不允许结党营私。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