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汗出不彻,由腠理流入关节空隙而成湿痹

 秦楚古方 2021-08-04

风湿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对风湿、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现在根据伤寒及金匮相关条文,对风湿痹病的治疗进行初步解析。

1、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此当利小便。

陈修园曰:湿者六淫之一也.亦如中风伤寒自太阳始.但风寒之太阳病.病在肌表.湿之太阳病病在关节.关者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也.节者骨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也.今病湿.则神真之气.为湿邪所伤.故关节疼痛而烦.湿为阴邪.故脉沉而细者湿不在外而在内.此名中湿.亦名湿痹.痹之为言闭也湿痹之候.闭气不化.则小便不利.闭湿于内.则大便反快.治者但当利其小便.则湿从小便而去矣

此言湿流关节之病也.然湿者六气之一也.但一气中犹有分别.雾露之气.为湿中之清.伤人皆中于上.雨水之湿.为湿中之浊.伤人皆中于下.亦称太阳者.病由营卫而入.营卫皆属太阳也.此条论地气之湿.乃湿之浊者.故曰但当利其小便.若雾露之邪.当以微似汗解之

曹颖甫曰:太阳汗出不彻,由腠理流入关节空隙,因病酸痛,是为历节之所由起。阳气为寒湿所遏,故而内烦。脉沉为水在里不能被阳气所化。湿者,为水及膏液合并,滞而不流若痰涎。从而导致下焦垢腻而小便不利,水道拥塞不通而流入回肠而大便反快。(利小便后阳气得散而病愈)。

胡希恕解析为,湿痹类似于伤寒,但脉沉细,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性主寒,故脉沉。湿痹有一个确定的症候,就是湿气郁于里而气化不灵而导致小便不利,由于小便不利,水谷不别而大便溏泄。

此处的主要症状为:一是关节疼痛而烦:二是小便不利;三是大便溏薄。脉象为:沉细。治疗法则:以利小便为主要治疗法则。

关于此条的原理,在伤寒论里有两条,应区别辩证而采用附子汤、真武汤治疗。

①伤寒论305条: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此条为湿痹的定义:中气虚导致手足寒,脉沉为有水气而致骨节疼、身体疼的湿痹,湿遇寒而痹。主要症状大多表现为:下肢关节疼痛,下肢拘急、屈伸不利。手足寒,甚至于腹部疼痛。脉象:沉脉。因区别于太阳表病,所以治疗不用解表发汗而用温中祛饮的附子汤。同时,因为呈现纯阴寒证而并无表证,所以区别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法。

②第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渴,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附子汤为四两)

生姜三两  附子一枚(附子汤为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真武汤证为少阴太阴并病,就是因为有水气,出现的主要症状为:一是四肢沉重疼痛的少阴证;二是因水气转入太阴而出现腹痛、自下利;三是出现口渴、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的兼证。

扫描二维码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