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之南,江之南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1-08-04

 作者:余嘉 日期:2021-08-04


(1/1)

余嘉

前段时间,河南暴雨洪灾中,市民互相救助的视频让人动容,地铁里的人获得救援时,他们自发先伤病、再妇幼,生死一线间却秩序井然,让出逃生通道的默契,让我们在天灾的悲痛中,遇见人性的暖。这种暖,可以看作民族精神的“热传导”:镇定、无畏、包容;从古到今,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古老的中国到现在的中国。

文献古籍中,最早的中国一词偏向于形容词,指的是“天下的中心”,也就是后来说的“中原”,黄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带,也即今天的河南地区。很久以后,“中国”才成专有名词,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了一半。谈中国,要从河南开始,谈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要从河南开始,谈中华的文化,亦如是。

譬如江南地名中有许多含“蠡”字的,苏州城北曾有个蠡口,城南有个蠡墅,无锡有个蠡湖,常州有个西蠡,绍兴也有个蠡园。这些地名的由来,据说都和范蠡有关。这个在吴越春秋的刀光剑影中,以浣纱谍影谋得家国雪恨的人,官场、战场、商场、情场,场场得意、所向披靡。这样一个“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奇才,其传奇一生中对后世产生的最大影响,当是改写了江南的历史。

当然,现在的江南在当时还不叫江南,叫吴地;带领越国军队从太湖一路杀来的范蠡,也不是越国人,而是楚国宛地人,即今天的河南南阳。在他的谋略辅佐下,越国灭吴雪耻,国力迅速强大,进而北上称霸,而范蠡自己则急流勇退,泛舟五湖,创下了“三致千金”的商业神话。在江南地区的一则传说中,范蠡旅居无锡时,在五里湖和梁溪河地区教导当地百姓养鱼之道,还把自己的养鱼经验写成了一本《养鱼经》,被尊为太湖地区水产养殖业的祖师。

无锡人非常感念他,在当地命名了许多含“蠡”字的地名。这个其实挺有意思,江南人看河南人,可能觉得有点“土”,觉得自己是雅致的典范。可范蠡这个河南人却在吴地历史和江南文脉中,占据了不可或缺且备受尊敬的一环。

当然,江南人也有去河南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陆机。他的《吴趋行》被认为是文人吟咏吴地之作的第一首。虽然贵为世家子弟,但家国之变,让他不得不和弟弟陆云一起离开家乡到了洛阳,战战兢兢,以吴国旧臣的身份仕晋。陆机的时代,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还没有发生,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中原对吴地都是碾压性的。但陆机兄弟的到来,引发了洛阳知识分子的轰动,甚至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当陆机遭谗遇害,有不少洛阳当地士人先极力营救,后为之痛惜,在那个南北地域矛盾深不可越的艰难年代,是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沟通了南北士人之间的天堑。

还有和陆机同时代的张翰,以“莼羹鲈脍”的吴地美食之思,让自己得以离开洛阳,却让包括洛阳在内的全中国士人把江南看作了最想去打卡的时髦地。

这些还只是个别人的脚步,等到后来的数次衣冠南渡,大量北方士族,从洛阳、从开封,从原本人口稠密的中原渡江到了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带动了原本属于中原的农业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的繁荣经济和厚重人文基础就此奠定。吴人原本尚武,古代四大刺客当中,有两个是吴地人,大量中原士人的到来,让地理的江南逐渐衍生出了诗画江南、人文江南。江南,也逐渐成了“中国人的隐秘故乡”。

所以,是以河南为首的中原人的大量迁入,一次次开发、拓展、塑造了江南,江南又用它的温和、包容、勤劳、坚韧,接纳、滋养了河南。面对历史的风云变幻,都自认是华夏儿女,江南和河南都把黄河看作母亲,那谁还断言,自己的祖先到底是生于江南还是河南?

因为民族精神是一致的,都从古代“热传导”而来,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河之南到江之南,到我们所有的中国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