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李军:背影

 天津散文微刊 2021-08-04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李军

李军笔名马军,河南汝阳人,复转军人,共产党员。偶有散文《上海文坛》《家乡》杂志上发表,小诗发表在《山石榴》《遂平文学》。

背影   

 天津  李军

昔日暮鼓晨钟,曾经是多么辉煌!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几乎石沉大海,何时会水落石出?基本是个未知数。可蓝天、白云、初升太阳......无论沧海怎样变桑田,都依然如故地周而复始,绝不会因偷懒、驻足、观望而休息片刻。

清晨天蒙蒙亮,迅速起床,骑车到政府上班(60里路程)。途经小石庄(管辖区域),排污河大堤,哗哗河水缓慢的,向东永不停歇流淌着。偶尔会有捕鱼的小船驶过,两侧洁白浪花与水晕互相碰创逐渐扩大.......

还有三两只鸬鹚掠过河面,就像蜻蜓点水似飞进,挺拔大杨树稍处歇息、啼鸣。这时总能看见一个白发老翁,背微驼,穿一件灰褐色衬衣,左右手各拉一捆4到5米干树枝,步子缓慢向果汪庄(村)走去。看着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猜测,他是退休工人?还是一生都在田间耕耘朴实农民?

我纳闷,如今城市、乡村天然气取代一日三餐烧柴和煤的历史。难以寻觅,夕阳下炊烟袅袅萦绕房顶,弥漫着难闻刺鼻煤烟味。他也许是过惯了贫穷生活,保持着忧患意识,才拉些干柴防止哪天天然气管道出现故障,或者停电,可以解燃眉之急。

也许是回家给房前屋后,种植蔬菜边岩,编扎篱笆?面对远去背影,很想上前询问答案,解铃还须系铃人嘛。然而我不是记者,没有采访权。只能把这个迷,束之高阁在愚笨的脑海里。等到海枯石烂时,但愿答案将会水落石出吧。

我写的背影,是不能和大名鼎鼎作家朱自清散文《背影》相比较。我是否班门弄斧?惭愧得我抬不起头啊!任凭我思绪之水不得不漫灌到1985年仲夏。那一年我12岁,和瘫痪在床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非常难熬。

我第一次挑着竹筐,光着脚丫到刘店乡(镇)南,疯子山上拾柴。漫山遍野是松树、洋槐树、春树、桃树、桐树......树根处铺了一层厚厚干树枝,克服天气炎热,喝口自带井水,一个多小时,便装满两筐干柴。我就挑起来往回返,可问题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何况还挑着担呀?

看着日头偏西,挑不动的我急得呜呜地哭。绝处逢生时,一对父女从煤窑下班回家,路过看见我那狼狈相。像蚯蚓般在羊肠小道蹂动时,伯伯不顾上班留下的劳累和疲惫,便一把夺过扁担,愣是把柴帮我挑下山。望着他们父女远去的背影,感叹:这个世界,雷锋的接班人层出不穷啊!这样离家还有几里地,就挑着担走一段,停下歇歇终于在夜幕降临时回到母亲身边。看见母亲的笑容,那一刻,我们母子是多么幸福地团聚在昏黄煤油灯下。

一天姨表姐来,看望我母亲。母亲说:"素娃(表姐名),能不能把您家猪秧子给姨抱来一头喂?"母亲又说:"等猪长大,卖了还您家小猪钱行吗?姨和军娃俺两人,吃不完的饭和刷锅水,可以给猪吃,否则倒掉怪可惜。"

表姐说:"行,姨您放心。我再来赶会(集)一定把小猪抱来。"

表姐还真信守诺言。两天后,表姐来街里,赶会(集)时,真抱来一头,乌黑发亮长着绒毛的小猪仔。短尾巴,走起路来,左甩下,右甩下,驱赶蚊蝇。亮晶晶双眼珠,咕噜咕噜转个不停。那四条粗壮腿,走起路来,非常讨人喜欢。

来到我们家后,它一点都不陌生。可能是血源关系,它的妈妈曾经在我们家生活了一年。在母亲精心照料下,还生下了8个小仔,吃母乳时,大约1981年的初冬。刚刚把丰收庄稼收割完。父亲双腿便不停使唤,母亲别无选择。就毫不犹豫把大小九个猪卖给表姐家,收取100元加上卖粮食的钱,带着父亲到县医院治疗。

然而父亲得是不治之症---下肢癌。出院不久,父亲带着遗憾带着对亲人无限留恋慢慢闭上了双眼。

坚强母亲用柔弱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生活如何艰难,母亲都不会背叛父亲,母亲下定决心绝不改嫁。虽然母亲不识字,但是母亲有一棵金子般心!

每当我和母亲“唠唠”叫时,它就欢蹦乱跳来到猪槽前,昂起头,甩着尾巴,等待着给它“碗里”添加可口的饭菜。无论猪槽里是稀饭、青草、捡拾的西瓜皮、还是井水它都吃得津津有味。两个蒲扇耳朵互闪互闪的,煞是可爱极了。

不曾有挑食臭毛病。太惹人爱了。它吃饱喝足后,要么到大街小巷散步。要么选择到宿舍(猪窝)呼呼睡大觉,特别是不随便拉屎、撒尿。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小猪外出散步时,可能经常吃素食太久,太馋缘故?吃了一只食了老鼠药,躺在地上死亡的小鸡娃。

难道是叶落归根?小猪坚持回到我们家院里,四肢无力便躺在地上,痛苦地抽蓄着、喘着粗气.....我看见它难受样子,赶紧告诉母亲。

母亲说:“你快去大街兽医站,把你参叔叫来。给它打一针,兴许能救活?说不定能起死回生哩!”

我说:“行。”便撒开脚丫,一口气跑到兽医站。满怀希望找到参叔。我给参叔说明情况。

参叔说:“你先回家去,马上到您家去给猪看病。”

我说:“行。”就回家等参叔的到来。可是到家后,我和母亲望眼欲穿,也没看见背着药箱参叔身影。

只能眼看着小猪,痛苦地停止呼吸,却毫无办法帮它减轻痛苦。

母亲说:“乖娃你去地里挖个深坑,把它埋葬,算入土为安。”按照母亲吩咐,把它厚葬,愿它在天国里安息。

大约17点半后,下班的参叔拐到我们家里,问猪怎样?

母亲把脸偏向里墙,发出鼾声。

我把情况告诉参叔。并说:“参叔在这吃饭吧?我给您擀面条?”

参叔说:“不了。”

参叔站了会,就无可奈何走了。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争气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时光荏苒,36年弹指一挥间。母亲和兽医站上班参叔,都已经作古,化作春泥。只有老家几间饱经风霜老屋,诉说着乡愁,诉说着曾经不能忘记的故事。

1992年末我如愿,穿上绿色军衣,来到津门军营。在那片绿色,沃土上辛勤耕耘。不敢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是在人民军队里,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多次受到营、连首长表扬和嘉奖。

记得一天周末,我在宿舍看报纸时,浏览到朱总司令女儿,朱敏老师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为党和军队奉献着光和热。就提笔给朱老师写了封短信。汇报我在部队工作情况,及理想。封好盖上“义务兵免费”三角章投进邮箱。大约过来一周,便收到朱老师的回信。还收到朱老师,寄来的学习资料。

由于时间久远、搬营房等原因,导致信件和物品丢失。但朱老师勉励话语锲刻在我脑海了——希望你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又红又专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1995年10月我光荣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预备党员。1998年部队首长,按照我工作表现,改转了志愿兵。

同时部队首长,经多方牵线搭桥采取迂回、击中战略战术扎根武清。找到终身伴侣,过上一家三口幸福生活。感谢党!感谢军队首长和战友们关怀与帮助,才有我成长进步!

如今坐在宽敞、明亮办公室里。面对神奇电脑,10指敲击键盘,冬有暖器、夏有空调,饮水机里一年四季,都有不会干涸开水。明亮的电灯能使夜里,亮如白昼。院内外有四季盛开的花卉。大厅里“为人民服务”大字。

让进出机关干部,能更好的白+黑。5+2废寝忘食工作,把大黄堡湿地修复好、保护好。以鸟语花香成绩迎接党的100岁生日!给党啊!母亲献礼。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落实好、传承好。同湿地人民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生活再向我们招手!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