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拖延症是人生的大敌,成功学习的障碍,四个方法战胜它

 动历盒袁老师 2021-08-04
明明能在晚上7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却不知不觉拖到睡觉前(9点左右)才完成;一二年级能很快完成家庭作业,到了三年级却拖拉起来,要反复催促,才能启动作业模式;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磨磨蹭蹭,经常会迟到……

这种现象在有些孩子当中经常出现,也困扰着家长们。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
首先得澄清一下,“拖延症”跟“慢性子”是有区别的。
“慢性子”是天性使然,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悠悠的。而“拖延症”是选择性的“慢”,有些喜欢干的事情是绝对不慢的;“拖延症”中“慢”是选择性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慢性子”的心理状态是平稳的,而“拖延症”的心理状态是纠结的、焦虑的、沮丧的、挫败的。

那“拖延症”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该如何去克服呢?
一、畏难情绪。
当孩子拖拉的时候,先分析一下,孩子对这项任务是不是有畏难情绪,想达成但没有能力做到。尤其是对于意志品质还没有发育完整的孩子来说,他们特别没有掌控感,于是就选择延后、逃避(不作决定)。有些孩子索性先玩了再说,作业则放一边,等想起再做的时候,已是睡前了;有些孩子虽然处在做作业的状态中,但你看他,不是在玩橡皮,就是在做别的小动作,甚至拿着笔却是一个字也没有写下来。
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状态是知道这个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但是不情愿去做,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纠结的。当他一旦决定要去做的时候,就不存在拖延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个状态,接受包容他的处境,引导他作一个决定,要么去做,要么不做,做就痛痛快快去做。心理层面上好理解与引导之后,还得看看有没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孩子既然畏难,到底是哪些内容是孩子没有掌握的,原因是什么,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分清原因后,再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如果是上课听讲没有效率,那注重预习,课中及时做笔记,课下及时回顾复习,有疑难点随时批注,进行探讨等。

二、设定目标不合理,做事没有规划性。
看看孩子拖延是不是因为对这个任务的目标设定过高了,完成任务有没有规划性,有没有分清主次。这个能力不是家长能够适时进行引导的,这是一个持续、长期渐进的培养过程,在孩子没有建立这个能力的时候,家长逼迫孩子去完成,孩子容易产生挫败感,陷入越发拖延的怪圈。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帮助孩子设立简单可达成的目标,并进行规划。比如,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本来要在9点前完成,现在先设立一个目标在8点30分之前完成。在这个目标下,帮助孩子分解各科作业,分析难易程度,先制定一张空白计划表,让孩子做作业前填入预备做作业的先后次序,每项作业预计完成时间等,慢慢地提高他的计划能力。

三、完美主义。
这是孩子天生的个性使然,例如有个孩子做事风风火火,回到家,先飞快将作业做完,但这个作业质量不是太好;有个孩子却相反,迟迟不肯写作业,但真正写完了,质量却很好。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个性的孩子。
为什么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更容易拖延呢?因为他怕失误,他对结果有更高的要求,无形中更增加了任务的难度,所以就进入很慢。那对待这类情况该怎么办?个性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说改就能改的,只能慢慢去引导他,允许自己犯错,人生的成长就是一个在不断犯错与改正的过程,享受过程,淡化事情的结果。

四、自主意识的觉醒。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比较听家长的话,容易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慢慢提升了,他已不愿再听话照做了,这个时候的拖延就是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潜意识当中的一种反抗。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自行安排他自己的事情,渐渐地,这种拖延随着亲子关系的调整就会慢慢消失。
当然,“拖延症”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孩子的“拖延症”是人生的大敌,成功学习的障碍,我们看清孩子这里面的心理状态,和孩子一起调整,一起改善。孩子只有远离拖延症,才能大幅提高学习成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