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俯首拜阳明

 琴伴书侣 2021-08-04

来余姚,估计任谁也绕不开王阳明,他就像一盏心灯,点亮了黑暗的大明王朝,也影响了自他以后五百多年来众多中国文人的思想。

此前关于王阳明的认识,来源于余秋雨。他在《乡关何处》里断断续续这样说到: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我对哲学不感兴趣,但是看到他说王阳明不但文武兼备还屈指可数,骨子里对于才子加英雄的热爱瞬间被点燃。我一直觉得,那些上马能退敌、下马可赋诗,英姿勃发、风流倜傥的人物,其实都是电影电视里编出来骗人的,陡然间有人告诉我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神一般的存在,顿时觉得简直就是天外来客,于是立刻对他生出了一种极为原始的崇拜。让我像现代小姑娘们追逐自己的偶像到天涯海角自然是不可能了,既然阴阳相隔,那么只好先读他的诗: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忆龙泉山》)

一个“爱”字,直抒胸臆,尽显对故乡之热爱。僧人“疏野”,或“坐井栏”,或“卧松下”,诸多自然野趣,跃然纸上。“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厌倦宦游之心,不言自明。结尾尤为耐人寻味,龙泉“清泄”,岂不也是这位唯心主义者“自清”的审美理想之体现?

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许国惭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

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

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

(《绝命诗一》)

敢将世道一身担,显被生刑万死甘。

满腹文章宁有用,百年臣子独无惭。

涓流裨海今真见,片雪填沟旧齿谈。

昔代衣冠谁上品,状元门第好奇男。

(《绝命诗二》)

这两首诗,写于正德二年。其时36岁的王阳明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并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行至钱塘江,遇刘瑾所派锦衣卫刺客的追杀,王阳明急中生智,留下了两首《绝命诗》,并把自己的衣冠丢在岸边,假装投江而死,但事实上却爬上商船出海,玩儿了一招金蝉脱壳,才得以大难不死。如果说第一首诗里还是在慨叹自己虽然对国家一片赤胆忠心却蒙冤遭贬、多少带了那么一点悲观与失望的话,王阳明在第二首诗里就又给了人满血复活的感觉了:敢将世道一身担,显被生刑万死甘。这分明就是一个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铮铮铁汉,也就是刘瑾那个大傻子派出的一帮二傻子会相信他真的投江自杀了。

这还是他成年以后的诗,如果追溯到过去,读王阳明年幼时候写的诗,你也会觉得,他真是个神一般的存在了。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金山诗》)

这首诗,有说是王阳明九岁随父亲过金山时,有人提请他的父亲、新科状元王华赋诗一首,结果老子尚未吟出,儿子已然张口,一时语惊四座。也有人说,这是他的爷爷在他十一岁那年带他从家乡去往北京,在金山寺与友人饮酒作诗的时候,他在一旁也凑了个热闹,惊煞一众文豪。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他少年时候写下的诗是确凿无疑的,可见王阳明实在当得起神童这一称呼。

初露头角,王阳明已然表现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气质,境界高远,气度不凡,都非寻常孩子可比。而他紧接着又吟诵的一首,则更是让众人交口称赞了: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人若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蔽月山房》)

这首诗,非但体现出了王阳明非凡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更可以看到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开始了以辩证的眼光去看事物了。或许,那时便已注定王阳明将会是中国哲学的一座高峰,将会成就一段辉煌的历史人生。

有意思的是,如果根据王阳明最得意的学生和教学助手,人称“教授师”的钱德洪在《瑞云楼记》中所记述,王阳明神存在的身份居然真的是有来头的。他说,王阳明母亲怀胎十四月而犹未生,有一天,他的祖母在梦中听得仙乐飘飘,但见一位绯袍玉带的天神从天而降,并将怀中所抱婴儿递与她为子。祖母说,我已有子,这个孩子就给我作孙子吧。天神同意。少顷,但听到王阳明母亲房中传来婴儿啼哭的声音,祖母惊醒,立刻起床前去探视,而此时庭院中竟然还能听到天神离去的鼓乐之声。王阳明祖父听说后感到奇怪,便为这个孩子取名为“云”,并将他出生的楼起名“瑞云楼”。王阳明出生后,5岁时尚不能言,却能默记祖父读过的书。某天,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他的祖父闻言,立刻根据《论语.卫灵公》所说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王阳明就能开口说话了。

据说瑞云楼本租自莫氏,王阳明之父王华得中状元后,在余姚龙山里择地建新居,便把他转租给了钱家。若干年后,王阳明的这位得意门生、也就是碑文作者钱德洪居然也降生此楼,实在是大大的巧合。但是,今人读这段碑文,估计相信的应该是不多的了。

然而无论如何,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儿能够撼动王阳明大明一哥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战神那么多,勇猛彪悍如凯撒大帝,神机妙算如诸葛亮,等等,但能够做到每战告捷的,确实只有王阳明一个。他从46岁才开始首次带兵打仗,便连破四十寨,彻底肃清了福建山西一带的盗贼。后来,宁王朱宸濠造反,以十万精兵直逼南京,双方大战于鄱阳湖上,王阳明只用35天,就平定了叛乱。一个文臣,指挥作战能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并做到每战必胜,想来是与他文章词赋上的才情无关的,也许只有他的心学论才能解释得通。于是,尽管后来他一度又受冷遇,乐得布道讲学,但是当他以57岁时的病躯带兵平定了“思田之乱”后,再给皇上打报告说要回家休息,皇上居然都没有批,可见得从心理上已经是离不开他了。

据载,王阳明去世之前,他的学生问他可有话要说,他低语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样的人,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以后恐怕也再难见。

日本有个叫东乡平八郎的人,随身佩有一方印,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心学影响的不单单是中国。令人遗憾的是,阳明心学在大陆一度沉寂了许多年,个中原因,颇叫人无奈。好在,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