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进阅读的避难所

 琴伴书侣 2021-08-04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这个庚子之春,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会深有体会,我亦如此。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劫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处在劫难的中心。然而,即便如此,我们所受的煎熬也未必比武汉的人少。

我们眼睁睁看着众多武汉同胞饱受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我们却无能为力;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场无妄之灾就会不请自来,降临在自己的头上;我们每天被悲伤、恐惧和担忧压得喘不过气来,却还要为了安抚家人的情绪,假装平静。

疫情的真相没有被公开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在一片祥和中等待庆祝新年,却又在武汉宣布封城的那一天,集体压抑。再后来,至少半个月的时间,很多人的心情都是零乱、不知所措的,甚至夹杂着愤怒。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切到底因何而起,又得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仿佛末日来临。

然而,生活终归要继续,我们都不能一直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纷乱复杂的情绪里。

我其实从一开始就想过,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必须得拯救自己。只是这场灾难来得太突然,突然到我一时来不及整理自己的心情。

好在,有书。既然必须要宅在家里,那么何如强迫自己读书?我跟自己说。

真的是强迫。因为,我做不到一下子就从对灾难的过度关注里抽离出来。

有一天,我跟女儿说:如果我再看新闻,你就揍我。女儿很配合,半天时间我就被她揍了好几次,到最后我们都笑得不成样子。

甚好。至少我们都不那么紧张了。

再后来就好多了。

为了能让我和女儿有共同的话题,我建议她和我一起读易中天的《中华史》。这样,看书看累了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

关于神话传说,我们会说易中天先生在胡说八道,因为事实上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是胡说八道,只不过讲故事的人胡说八道得很有趣味。

关于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会感慨为什么文明与经济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人们道德水准的下滑。

等等。

我自认这个选择很明智。《中华史》将近二十本,足够我们一前一后看很久。

我们当然也选择了只符合个人兴趣的书籍。女儿看什么我不过问,我只说自己。

一直欣赏古人的笔记,恰好利用这个时间,把沈复的《浮生六记》又拿过来,重新读了一遍。只是这一回,不再怎么欣赏他们的伉俪情深,反而有些嫌弃沈三白的窝囊。

即便不愿出仕为官,作为一个男人,至少应该撑起家里的一片天。然而他却好像始终躲在陈芸的呵护之下,心安理得。陈芸死了,他便也更加落魄。

然而对于那个藏在荷心里的可爱女子芸娘,倒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的大度,喜欢她的聪慧,也喜欢她的洒脱。

现在常会有人写文章批评陈芸,有说她心甘情愿为丈夫纳妾,缺少自主意识;有说她不为公婆所喜,是因为她自己处世不够圆滑。诸如此类。我以为纯粹是鸡蛋里挑骨头。我们既不能拿今天的规则来要求过去的人,也不该期望所有人都能做到八面玲珑。事实上,一个人一辈子如果都不曾做过一件错事,要么是真圣人,要么是伪君子。

这世间,真圣人稀缺,伪君子甚众。还好,陈芸就是陈芸。

或许是身处疫情之下,对于灾难文章又多了几分关注。除了每天读诸如方方的封城日记之类的疫情文章,又看了加缪的《鼠疫》。阅读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小说是在寻求真相,新闻却往往很魔幻。

在《鼠疫》中,我看着政客们的狂妄无知,掩饰诿过,想到的却是从武汉封城一直到今天,某些官员丑陋的嘴脸。

我看那些原本过着萎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们,凭著黑市门路,为自己的同胞带来各种禁品,突然变成了风云人物。我想起那些奔忙于武汉街头的志愿者们,他们从前也都一样不为人知,但某一天,我们突然知道了有个叫汪勇的快递小哥。

还有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百姓们,恐慌无助,却又自私贪婪,颓废地活着……真是像极了朋友圈里四处兜售高价劣质口罩的人。

奥兰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就像武汉。被困在城中的人民,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安危,一方面惦念城外的亲朋好友。就像武汉的同胞。

记者朗贝尔因到城公干,不幸被困守在奥兰这场灾难中,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从最初屡次想要逃离,到最终留下,他的焦虑和动摇都是如此真实。

主角里厄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医师,但是他的职业敏感让他从门房的死亡中察觉到事情不妙,于是他谨慎与奥兰医师协会沟通,恳求隔离新的病患。他给省药品储备库打电话确认疫苗的存量……

他是武汉的张继先、李文亮,是所有在武汉不顾安危挺身而出救助病人的全体医护人员的缩影。他是悲情的,——他的妻子远在疗养院,最终死去。他是伟大的——尽管他并没有想要变得伟大的欲望。

小说里的情节和现实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也更加明白,灾难面前,其实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不管是作为疾病的新冠肺炎,还是鼠疫,抑或是潜伏在人心底的恶意,都不会根除。既然如此,尤其是在当下我们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那就还是保护好自己吧!至少,不给那些奋战在疫情前线的人们增加负担。

我把自己藏进了阅读的避难所。我还是没有忘记关注眼下发生的一切,包括武汉新调任的那位市委书记不恰当的言论,但是阅读还是平复了我部分心情。

日子在书页中一天天过去。距离武汉封城,已然43天。国内疫情的控制从媒体报道来看,似乎已卓有成效,甚至武汉的确诊人数也下降到了两位数。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国外的疫情却又肆虐起来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说,还没有证据可以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当前各国还应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好消息和坏消息并存。既然如此,我还是继续读我的书吧!

毕淑敏说:在平常的日子里,修建自己精神的粮仓,储蓄应付巨变的粮草。一旦精神的灾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降临时,女人才不会崩溃。

这个精神的粮仓,阅读应该占据大半江山。但,不单单是女子该如此,男子也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