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走、还要走》关键词二:原因

 3度32f330x7p6v 2021-08-04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

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

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

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

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by乔布斯

文/3度        图/网络

“不是小鸟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那边早已没有了等待”,第一次从《火花》杂志中读到这句话,便印记在心里,挥之不去。

这说明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一个原因。比如说你在课堂上表扬一个孩子,或许是因为这个孩子这节课真的表现的非常好,也或许是因为你想借助此刻表扬的这一行为来调动其他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更或许是因为家长刚和你进行了面谈或者电话沟通,让你上课多表扬他,所有的可能都是存在的。

再比如说你今天状态非常差,看到每一个人都好像没有好脸色,进教室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调皮捣蛋,都和你对着干,上下楼梯都想崴脚。或许这一切不顺利的缘由只是早上晚出门了几分钟,怕迟到、非常赶的那种紧张情绪所导致的。

再比如我,近段时间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晨跑,受了多少累,遭了多少罪,其实缘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天气热一点的时候,穿衣服会漂亮一点。前几日朋友圈里发了一张晨跑的图片,同学留言说:“坚持的好啊”,刚好留言的那位同学是个瘦子,本来人家评论也没有什么恶意,还说明人家非常关注你近期的状态,但我心里还是很不爽,你瘦当然不用减肥,我要瘦的话,也天天胡吃海喝睡懒觉。但又没办法发泄,于是就回复说:“瘦子哪懂胖子的悲哀”。

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理由,其实我们需要的这个原因,无非是做事的一个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研究的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的初衷异常的简单:“建立润泽和互相倾听的教室”。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上课让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时候,仿佛都回答的特别好,然后你找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可能会支支吾吾,也可能会表述的不清楚,或者你刚好提问了一个胆小的同学,干脆给你一个“两不一低”政策,什么是“两不一低”,就是一不看、二不说、三低头。在这个教育环境异常囧逼的情况下,你遇到这样的学生,你能怎么处理,你敢怎么处理?

农村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胆怯,如何让学生大胆的、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是老师们一直以来解决的问题。数学课堂需要主动的思考、安静的聆听、大胆的总结,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怎样才能系统的思考,并组织好语言,融入自己的见解,是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作为教师,不能再运用之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句话突出了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认为“数学是操作与思考下的学习成果,而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动手操作与思考的重要方式

从数学课堂改革以来,我们学校的许多教师开始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在授课和听评课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大多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因为时间关系或者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不信任,导致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假设性的探究与交流,或者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时候,没有完全投入到自己发现知识的角色中。

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倡导:要建立润泽和互相倾听的教室。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有用的学习资料和探究模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现过程。这种来自“内在的打破要比来自教师的灌输或伪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或者吸收课本和老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带有温度的思考、暖度的提炼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是一个在认知实践中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

虽然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已经非常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与总结,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没有把这种数学课堂上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与组合。针对长期以来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与探究,决定以总结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以自学探究、生生探究、师生探究以及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为一线的“3+2”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这一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预习、探究、总结的建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所以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的宗旨是课堂的“内在打破”,其运用的最终目的是确定建立润泽和互相倾听的教室。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腿也无法到达。

作者介绍

一个用文字洗涤心灵,用文字倾诉人生,用文字浇灌梦想的畅想家,虽然走的很慢,但却从未止步!

3度梦想 一个有梦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