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室专栏6‖李强:读《寻变》有感

 3度32f330x7p6v 2021-08-04

稻盛和夫说:“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每天每日,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

     

今年三月份经张老师推荐有幸拜读了贲友林老师在17年出版的《寻变》一书,不知不觉地为他的教育思想所吸引。贲友林老师所致力探索的“学为中心”数学课堂中,课堂生机勃勃,兴味盎然,师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气息。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地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样灵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还锤炼出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习惯,锻炼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内心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在《寻变》这本书中贲友林老师记录了自己三年的教学总结,共包含12个教学课例,每个课例中都有自己深刻详细的教学反思。本书集中展示了贲老师10年“学为中心”数学课堂的探索。全书分为两辑,每则教学实例以“课堂实录 教学思考”的方式呈现,课课有反思,处处有回顾。不但真实再现课堂的活动进程、师生的思考状态,而且积极地交流匠心独运,展示他的数学教学课堂为什么要这么教,辩解如此处理有什么依据。寻变,是不再重复过去的课堂,但不变的是,“学为中心”。学为中心,直抵教学的本质与核心,教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学。

新课程的新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不是把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习的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学,不是吞咽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过程之中。贲友林老师在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不断有着新的思考、新的尝试。贲友林老师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积极主动的寻变,让他拥有了远行的力量。

贲友林老师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材、改进教法、教好儿童,提供了一个阅读、研究、参考和借鉴的多样本案例。我想在这些案例中最为突出的是为小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在玩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真下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读完贲老师的每个课例之后,会发现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现实,在贲老师的课堂中,每个孩子的学习都是学生头脑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就像一个个的小老师,讲解,分享都是那么自然流畅。路,虽远,坚行必至。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子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由于学科特点有些数学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贲友林老师致力探索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抽象知识的获取过程也成为多姿多彩的数学活动。通过再现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达到了完全不同效果。   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性的具体情境,还以课程以本来面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介入学习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中;在收集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切实的体验。以致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会以生活实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积累的常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可能经历了解所有的教育现象,但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工作心态,在自己的工作方式中寻变,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寻变,在自己的教育观念中寻变,不断地挑战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寻找教学的本质,寻找新的方向,力求新的突破。

贲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改变一点点,就会一点点改变。”寻变,是为了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是自我的突破与超越。只要我们在备课、上课中勇于寻,自然会迎来课堂的诗和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