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雄安主城区

 新用户19266172 2021-08-04

图片雄安新区管委会供图

◇ 启动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核心板块,是雄安新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

◇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数字雄安将涵盖每一栋楼、每一间房甚至每一棵树的信息

        千年大计,规划先行。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数千名规划人不舍昼夜精心绘制雄安新区的精细蓝图。

  目前,雄安新区形成了规划纲要、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治理与保护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的“1+4+26”规划体系。这为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经党中央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和《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起步区控规》与《启动区控详规》)。

  如果说之前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是蓝图,此次批复的两个规划则是“工笔画”,向世人揭开了雄安新区最核心区域的面纱,一座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典范之城跃然而出……

图片

© 人民雄安网. 

关键词一:控制性规划创新

  起步区作为雄安新区的主城区和先行建设区域,承担着雄安新区的核心功能。规划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城市地上建设规模为1亿平方米左右,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预留一定弹性。

  启动区是起步区的一部分,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规划范围3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原则上按照新区规划建设区1万人/平方公里要求,地上总建设规模控制在2800万平方米。

  采访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市政项目、景观工程、生态修复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等事项都在《启动区控详规》与《起步区控规》中定位,可以说这两个规划是坐标,此前的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是方向。

  “传统规划体系中没有控制性规划这个阶段,这是雄安规划体系的创新。”朱子瑜说,雄安新区要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批复之后,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有一个控制性规划进行衔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表示,《起步区控规》是一个建构于现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策略性管控型规划,对城市中的结构性要素具有更强的刚性管控作用,对非结构性要素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应对发展变化的韧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雄安新区整个规划一脉相承,《起步区控规》是把主城区的四梁八柱给定下来,《启动区控详规》就是在起步区基础上把具体工作细化深化,给近期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图片

1月18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之一的北海幼儿园正式封顶。©北京日报.

关键词二:汇聚全球智慧

        《启动区控详规》的编制工作与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平行开展、同步推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我们秉承开门编制规划的原则,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不断吸纳借鉴各家方案的亮点精华,目前的成果内容充分汇聚全球智慧,体现了世界眼光。

  “城市设计面向全球,从全球数百家规划设计团队中选取了最具影响力、水平最高的12家单位。经过专家评审选出来3家,最后确定1家优胜单位和我们组成联合团队,共同推进规划编制。经过5次工作营,最终胜出方案充分吸取了前面方案的亮点,汇聚了世界规划设计领域的智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分院主任规划师李明说。

关键词三:体现“天人合一”

  《起步区控规》指出:传承中华营城理念,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平原建城,充分利用北高南低的现状地形,随形就势,构建“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城市空间意象。

  《启动区控详规》指出:顺应自然、随形就势,依托淀泊、绿廊、水系,构建以“秀林、绿谷、淀湾”为骨架的生态空间结构。延续起步区“北、中、南”功能分区结构,通过南北向中央绿谷串联,集中布局城市核心功能。以“双谷”生态廊道为骨架,以城市绿环串联六个社区,形成“一带一环六社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体现在城市规划上,意味着人工建造的环境要跟自然环境相得益彰,雄安新区启动区在规划上随形就势,体现平原建城特点,根据北高南低中间坑塘的情况,构建了北边秀林、中间绿谷、南边淀湾为骨架的生态本底。”杨保军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表示,起步区一方城规整居中,突出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是充分展示未来雄安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两轴延展,融会当代城市精神;各组团因势利导,规范中又有灵动,这些空间组织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图片

2020年1月16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中国雄安官网记者高盟 摄 ©中国雄安官网.

关键词四: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目前,登记进驻雄安新区的企业已达3000多家。首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90%来自北京。

  起步区产业发展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集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全球领先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高端高新产业,为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核心支撑。

  启动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集中打造金融岛、总部区、创新坊等特色产业和创新片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先行承接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端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承接和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尽快形成独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为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殷会良表示,启动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核心板块,它是雄安新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雄安新区要率先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前沿产业,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整合利用北京部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资源,抢占科技制高点,构建影响未来的产业体系。

  “新区一方面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另一方面要弥补河北发展短板,带动冀中南城市转型发展,为建设北京和河北新的两翼做出雄安贡献。”殷会良说。

图片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经过治理和修复,现在白洋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宋一力 摄 ©雄安发布.

关键词五:蓝绿交织水城共融

        启动区人均城市公园面积大于2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50%。构建纵横相连的启动区水系,分级调控水位水量,全过程保障水系水质,实现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

  起步区立足生态本底,构建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城市干路林荫化率100%。

  城市水系水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等“大城市病”往往伴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发生。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规划从战略高度,将“生态优先、尊重自然本底、保持区域的健康自然水文循环”作为起步区和启动区规划的一项基本原则。

  朱子瑜介绍说,平原建城要尊重规律,以水为先,该高则高、该低则低,给水留好行走和滞留的空间,人所在的空间就会很安全。起步区1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分成了5个组团,组团之间有300米以上的空间,要建立生态廊道,这是很好的蓝绿空间。

  “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夏天较热。这些生态廊道是南北的方向。除了方便老百姓到达绿地,更多的是城市的通风走廊,让白洋淀和城市能形成很好的通风环境。”朱子瑜告诉记者,未来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图片

在市民服务中心行驶的无人小巴。贾东亮 摄 ©雄安发布.

关键词六:全体人群友好城市

      启动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全龄友好的无障碍环境,形成层级合理、生活便利、智能共享的城市生活圈,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共享、均好,打造“雄安质量”样板。

  起步区落实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保障老人、残疾人、儿童等各类人群的需要。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殷会良说。

  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尽管进入隆冬、天气寒冷,但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自2019年9月20日正式开工以来,“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扎实推进,目前“三校”部分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一院”项目进入土方施工阶段。

  雄安新区启动区将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有效吸引北京人口转移,同时集聚优秀人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介绍说,启动区将社区、绿谷、高端高新产业以及商业业态进行空间布局,形成有助于功能混合、社会融合的公共空间,为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交往提供了便利。

  在住房保障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创新购房与住房租赁制度及相应的租购同权制度,为各类人群提供“可进入、可选择、可支付、可持续”的住房获取渠道,实现住有所居。

图片

1月3日,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台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解答办事流程。记者赵杰 摄 ©雄安发布.

关键词七:绿色交通

  未来雄安新区起步区,将构建以公共交通为骨干、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90%,整体路网密度控制在10~15公里/平方公里。

  通过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提供高品质、智能化公共交通服务,实现启动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的目标。

  解决交通拥堵要从供和需两方面着手。朱子瑜表示,从供给上,雄安新区满足主干道、次干道路网密度同时,大大增强支路的路网密度指标。启动区整体道路路网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左右,密集地区达到15公里/平方公里。

  从需求端来说,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在提鼓励公交,雄安新区是保障公交,这个力度不一样,其实就是要降低老百姓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因为新区有很好的公交系统。

  雄安交通“快慢结合”。城内“慢行”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快则乘坐高铁20分钟到大兴机场,30分钟到北京,60分钟到石家庄,实现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未来新区,地面上路窄网密,城际站就在市内,高铁在雄安地下穿城而过,还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市民出行便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说,雄安是一座对人友好的城市,让人舒适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图片

2019年12月18日,建设中的雄安高铁站站房。记者赵杰 摄 ©雄安发布.

关键词八: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协同生长

       起步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安全主城区。

  整合起步区空间基础数据、政务数据、地理位置数据、各类感知设施产生的数据以及其他各类社会数据,形成从地上到地下、从时间到空间的起步区数据集,推动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实现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协同生长。

  在启动区先行布置智能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通信设施,构建城市传感网络和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数据融合共享体系,形成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映射、虚实融合的数字镜像城市,实现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协同并进发展。

  殷会良说,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数字雄安将涵盖每一栋楼、每一间房甚至每一棵树的信息。规划设计的内容,可以先在数字城市中运行一番,再到实际城市去推广落地。

  随着《起步区控规》与《启动区控详规》的批复公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入新阶段。未来,在雄安新区,人们将会置身于金融岛、总部区、创新坊等高端产业之中,转过楼角,就能看到明快的天空和烟波浩渺的白洋淀;在连通南阳遗址与大溵古淀的特色文化路径上,还可以寻找民居、古树……这一切,就是当你奔忙于工作之余,留传的乡愁记忆。

田丹简介:

经营管理教头,文旅产业企划、创意、管理、文化IP提升专家;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文旅院院长;

中国自驾游协会规划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民居》杂志旅游规划专家;

中国铁建地产集团专家智库B类专家。

乡村振兴类规划设计专家,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企划创意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